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桔梗皂苷对烟雾矽肺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男性矽肺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于矽肺宁片4片/次,3次/d,口服;氨茶碱片0.1g/次,3次/d,口服;必漱平片16mg/次,3次/d,口服;舒喘灵片4.8mg/次,3次/d,口服;疗程24周。实验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用桔梗皂苷胶囊10g/次,3次/d,口服;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aO2、PaO2、PaCO2、血清IL-8和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水平均得到改善,实验组以上指标较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IL-8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桔梗皂苷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烟雾矽肺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血清IL-8和TNF-α含量。

  • 标签: 桔梗皂苷 矽肺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阿米洛利对脑梗死急性患者血清ox-LDL、炎症因子及MMP-9水平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阿米洛利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ox-LDL、炎症因子及MMP-9水平,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ox-LDL及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洛利能够降低脑梗死急性患者ox-LDL、TNF-α、IL-6、hs-CRP及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盐酸阿米洛利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炎症因子 MMP-9
  • 简介:目的:探讨年龄对于复杂性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ComplicatedacutetypeBaorticdissection,cAB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急诊收治入院的156例cABAD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将其根据不同的年龄、治疗方式(药物保守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及治疗结果进行分组,并在不同的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2.46±11.72岁,45%的患者(n=70)大于65岁,55%的患者(n=86)小于65岁。小于65岁的患者有22.2%的患者(n=19)接受药物保守治疗J9.8%的患者(n=17)接受传统手术治疗、58%的患者(n=50)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大于65岁的患者有48.6%的患者(n=34)接受药物保守治疗、11.4%的患者(n=8)接受传统手术治疗、40%的患者(n=28)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小于65岁与大于65岁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12.8%与35.7%(P<0.007),接受血管内治疗分别为2%与28.6%(P=0.001),常规手术治疗分别为21%与37.5%(p=0.468),药物保守治疗分别为31.5%与41.7%(p=0.489)。年龄65岁或以上是多因素分析中住院死亡率的预测因子(OR=2.72;95%CI1.343-4.674;p=0.012)。结论:年龄265岁对于cABAD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的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院内死亡率,但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 标签: 老年 复杂性主动脉夹层 院内死亡
  • 简介:目的:研究入院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1infarction,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190例急性STEMI患者,发病12小时内并且行PCI(primarycoronaryintervention)术。按术中TIMI血流分级将病人分为2组:正常复流组(138例)和无复流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PCI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论证得到PLR预测无复流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无复流组PLR显著高于正常复流组(246±98VS169±108,P〈0.01)。当PLR=188时,预测无复流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72%。结论:入院时PLR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 简介: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氨气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9只普通SD大鼠,随机将这些大鼠分为正常组(n=23)、地塞米松治疗组(n=23)、干细胞治疗组三组(n=23),正常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组给予注射地塞米松,干细胞治疗组给予干细胞注射。结果:干细胞治疗组大鼠治疗后1d、3d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肺W/D、BALF白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氨气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较地塞米松显著。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氨气致大鼠吸入型肺损伤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纳洛酮(naloxone,NLX)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acutealcoholintoxication,AAI)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救治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同期内急诊治疗的60例AAI患者,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以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的急诊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治疗措施基础上加行NL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中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患者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和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患者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和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即可缓解。结论:在AAI患者的急诊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对较重的AAI患者,加用NLX辅助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的临床转归时间,且安全可靠。

  • 标签: 纳洛酮 急性酒精中毒 急诊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在发病后第1和7天,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选取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随访并记录患者1月、3月和6月mRS评分。结果: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1d和7d血清hs-CRP水平与1月、3月和6月mRS评分,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与mRS评分相关性更好。③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与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更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点刺委中穴放血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LIDP)的临床疗效及初步机制探讨。方法:64例急性LID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棱针点刺委中穴放血,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加点刺委中穴放血治疗急性LIDP均有效,其可能的机制是常规针刺加点刺委中穴组其发挥了委中穴的穴位特异性,点刺的刺激,放血的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综合作用从而减轻坐骨神经的压迫、水肿,减轻其临床症状与体征。

  • 标签: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刺血疗法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及其预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7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ACI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溶栓后HT将其分成HT组(65例)和NHT组(65例),两组均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个性化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血清MMP-9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后,记录死亡人数及Barthel指数,并分析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T组LDL-C及TC水平均低于NHT组(P<0.05)。HT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3d、溶栓后7d的血清MMP-9水平、NIHSS评分均高于NHT组(P<0.05)。随访6个月后,HT组的死亡率高于NHT组,而Barthel指数低于NHT组(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Barthel指数、LDL-C及T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与ACI溶栓后HT具有紧密的关联,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临床上可考虑在治疗ACI溶栓后HT时监测MMP-9水平,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辅助性数据参考。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出血转化 相关性 预测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脑钠肽在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3例阵发性房颤和1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BNP进行比较。结果:转复为窦性心律前,两房颤组BNP水平无显著差别,且均高于对照组,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两房颤组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房颤动影响血浆BNP水平的分泌,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提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生化指标。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钠肽 心律转复
  • 简介:目的:探讨衣原体感染与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20例衣原体感染不育男性(男性衣原体感染组)和55例正常生育男性(男性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AsAb、ACA;检测142例衣原体感染不孕女性(女性衣原体感染组)和60例正常生育女性(女性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AsAb、ACA、EMAb。结果:男、女衣原体感染组AsAb、ACA检出率高于相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女性衣原体感染组EMAb检出率高于女性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和与不孕不育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且AsAb、ACA、EmAb的产生与衣原体感染有关。

  • 标签: 不孕不育症 衣原体 抗精子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初始沙盘特征对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诊断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92例心理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初始沙盘特征进行编码,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估其社会功能程度,使用差异检验探讨不同初始沙盘特征的患者社会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292例患者,在空白领域是否过大,沙盘是否存在分裂,是否存在无功能的桥、船等其他工具以及是否具有隔离空间的栅栏等维度上,社会功能缺陷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的初始沙盘特征能够反映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 标签: 初始沙盘 社会功能 差异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微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水平,肢体正中神经与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S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S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肢感觉减退、四肢远端麻木与烧灼感、不宁腿综合征、肢端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痛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且可显著改善机体的微炎症状态。

  • 标签: 甲钴胺 尿毒症 周围神经病变 微炎症
  • 简介:目的:明确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能否预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年龄≤36月的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患者的相关资料,检测体外循环(CPB)术后2h、12h、24h、48h和72h的血浆NGAL水平,分析NGAL与术后发生ALI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1例,术后发生ALI患者9例(14.8%)。所有患者CPB术后5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为:CPB术后2hNGAL浓度开始升高,均值为27.28μg/L,至12h达到最高峰,均值为30.61μg/L,24h开始下降;其中12h、24h和72h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组显示,NGAL浓度变化趋势主要在ALI组:ALI组患者12h、24h、48h和72h的NGAL浓度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变化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NGAL峰值浓度出现在12h,其均值为40.82μg/L;而无ALI组患者NGAL浓度只在24h和12h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LI组患者5个时间点的NGAL浓度均比无ALI组患者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NGAL在早期预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ALI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肺损伤、婴幼儿
  • 简介:目的:探讨温馨提示卡在神经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方法:将200例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组患者入院进行宣教,护理人员对100例患者的用药、饮食、锻炼等进行口头教育;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入院发放温馨提示卡及常规宣教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遵医效果进行比对。结果:普通组100例患者的遵医行为差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温馨提示卡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督促患者更好的遵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温馨提示卡 神经内科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危重病人预警蛋白(LGT—LostGoodwillTarget)指纹由阴性向阳性转变后是否出现有意义的差异指纹。方法:应用CM10弱阳离子芯片结合表面增强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检测21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析纽)LGT指纹由阴性向阳性变异前后的血清蛋白质指纹谱。以质/核比(M/Z):11100+H~11900+H,出现丰度〉10%峰簇(cluster),视为LGT阳性,反之为阴性。另选择12例肿瘤患者各1份血清样本,间隔一周检测一次,再选择5例肿瘤患者取连续两天血清标本各1份进行检测,以此作为影响因素对照组。去除与对照组相同差异指纹后,比较LGT阳性向阴性转变后差异蛋白质组指纹有无显著性。结果:分析组中恶性肿瘤患者LGT指纹由阴性向阳性变异时,有18个蛋白质指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差异指纹44个,其中M/Z为1005、1008的指纹与分析组相同,将之剔除后,剩余了1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指纹,其中上调指纹的m/z(质/核比)值分别为6626、2889、6429、8866、3452、1259、3052、3699、8531、757、1146和8765。下调指纹的m/z值分别为17650、7979、778和1006。结论:SEL-DI—TOF-Ms技术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捕获的m/z:6626、2889、6429、8866、3452、1259、3052、3699、8531、757、1146和8765蛋白质指纹呈上调趋势,m/z:17650、7979、778和1006蛋白质指纹呈下调趋势,可视为恶性肿瘤LGT指纹阴转阳的差异蛋白质。

  • 标签: 恶性肿瘤 蛋白质指纹 SELDI
  • 简介:目的:通过对接受假体法隆胸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生命质量和自尊水平进行主观的评价,得到真实、可靠的手术效果评价结果,最终提高隆胸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接受假体法隆胸术患者共60例,在手术之前、术后6个月使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进行生命质量状况和自尊状况的测量评估,并和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接受假体法隆胸患者术前SF-36生命质量量表中社会功能(SV)和精神健康(MH)两项得分明显低于常模(P〈0.01);术后6个月量表中社会功能(sF)和精神健康(MH)两项水平有显著改善(P〈0.01);Rosenberg自尊量袁显示患者术后6个月的自尊水平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P〈0.001)。结论:假体法隆胸手术能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隆胸手术对患者的自尊水平有积极的显著的影响。

  • 标签: 生命质量 自尊 隆胸术 SF-36量表 Rosenberg自尊量表
  • 简介:目的:除了血压水平的高低以外,血压波动也是造成人体靶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以老年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压波动(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选用1461名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分为:非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斑块组,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中收缩压(SBP)、舒张N(DBP)的数据,用”个体血压波动法”测定每个患者的血压波动,分析探讨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24小时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密切相关(8-3±2.1mmHgVS7.9士2.0mmHg;P〈0.001),其中与白昼(6:00.22:00)SBPV有关(8.1±2.1mmHgVS7.7土2.1mmHg:P〈0.001),而与夜间(22:00-6:00)SBPV关系不明显(8,9±3.8mmHgVS8,6±3.7mmHg;P〉0.05)。②与24小时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有关(5.6±1.4mmHgVS5.4±1.4mmHg;P〈0.05),其中与白昼(6:00.22:00)舒张期血压波动有关(5.4±1.4mmHgVS5.2士1.4mmHg;P〈0.05),而与夜间舒张期血压波动无关(6.2±2.7mmHgVS5.9±2.5mmHg;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波动均有关系,主要表现在白昼血压波动。

  • 标签: 血压水平 血压波动 颈动脉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入院的哮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纽,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纽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青龙汤,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42%VS80.95%,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和PEF占预计值%均显著升高,肺功能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小青龙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小青龙汤 慢性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生活行为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行为模式转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能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的作用,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以推迟或防止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高血压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