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辣椒中的辛辣物质辣椒素(capsaicin)能够引起口腔及表皮组织辛辣的感觉,这种现象早已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利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了解。1997年Julius运用功能克隆的方法在大鼠的cDNA文库中成功克隆出辣椒素的受体,并将其命名为香草醛受体亚型1(vanilloidreceptorsubtype1,VR1)。随后,研究者又先后克隆出人、鸡、豚鼠和兔的辣椒素受体。VR1广泛分布在背根神经节、三叉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的中等和小直径神经元上。

  • 标签: 辣椒素 受体 上皮细胞 钙离子 分布 功能
  • 简介: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体重常低于2500克。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包括早产儿在内的低出生体重儿(LBW)出生率为4.75%-8.5%,并且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同样,美国每年也有几十万的早产儿诞生。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在发达国家,常规情况下妊娠23周的婴儿就可以存活。然而,这些大多数早产儿会有各种各样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他们每天都要接受一些常规检查,将来还可能面临一些较大的手术问题。据估计,每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里的婴儿平均每天要接受至少14项检查,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多达50项。尽管临床医师和护士主观地认为,大部分检查会引起疼痛的感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确切地判断婴儿尤其早产儿是否会感觉疼痛。2006年11月9日《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国际上关于早产儿痛觉问题的研究现状。

  • 标签: 早产儿 痛觉 低出生体重 感受 常规检查 NATURE
  • 简介:兴奋收缩耦联是肌细胞兴奋期间由动作电位触发肌质网释放离子,从而导致收缩的过程。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是通过“释放(Ca^2+-inducedCa^2+release)的机制完成的。兴奋期间,细胞膜电位的去极化导致电压依赖性的L.型钙通道(LCC)开放,细胞外离子通过LCC流入细胞,激活了肌质网膜上称为ryanodine受体(RyR)的释放通道,后者从肌质网钙库中释放离子,使细胞质游离浓度迅速上升。细胞质浓度的升高一方面启动细胞收缩,另一方面激活了肌质网钙泵和细胞膜钠交换,二者分别将离子运回肌质网或细胞外,使细胞质浓度很快回落,从而完成了一次“瞬变(Ca^2+transient)”。瞬变在每个心动周期发生一次,是直接控制细胞收缩的细胞内信号。

  • 标签: 兴奋收缩耦联 心肌细胞 Β-肾上腺素受体 分子过程 RYANODINE受体 游离钙浓度
  • 简介:心脏压力负荷导致心肌肥厚的过程是心衰发生的关键环节。已有研究表明,控制心脏收缩的细胞释放过程在心肌肥厚及心衰状态下发生缺损,但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我们以主动脉结扎手术建立压力负荷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实验组分为假手术组、代偿性肥厚组(CHT)和失代偿性肥厚组(DHT),以松钳一共聚焦成像技术研究单个L-型钙通道(LCC)与ryanodine受体(RyR)间的信号耦联。我们发现DHT中LCC—RyR分子耦联潜伏期延长49%,耦联成功率降低47%,失败概率提高72%,证明DHT进入了一种“分子间衰退”状态。出人意料的是,心功能正常的CHT也发生分子间衰退,并与锚定肌质网与细胞膜的junctophilin蛋白表达下降有关,表明分子间耦联衰退在细胞功能变化显现之前已经潜性地发生。与此一致,细胞兴奋期释放同步性降低,但释放总量和细胞瞬变在CHT并无变化。这些结果提示,在一个我们称为“稳定余量”(stabilitymargin)的范围内,分子间耦联衰退不会影响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能力,只有分子间耦联衰退超出稳定余量,心衰才会发生。潜性的分子间耦联衰退的发现对早期防治心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RYANODINE受体 兴奋收缩耦联 L-型钙通道 心肌肥厚 分子间 钙信号
  • 简介:糖皮质激素(GC)能够抑制体内多种细胞的增殖,近年来还发现GC对多种凋亡诱导因子导致的细胞凋亡具有拮抗作用。我们因此提出GC可能通过上述作用来稳持细胞数量的稳定,这种对细胞数量的稳态调节可能是GC对机体稳态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综述了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并简述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充分了解GC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以及副作用产生的机制,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细胞数量 机制 稳态 受体 凋亡诱导因子
  • 简介:第六届全国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ChineseSymposiumonCaSignaling”(简称CSCS)作为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htto://www.bsc.org.cn/cn/nav2.asp)的“卫星会议”于2006年5月22日青岛召开。原名“全国与细胞功能暨细胞信号转导专题学术会议”自1999年在徐州召开第五次会议后因故中断了7年。本次CSCS会议拥有自己独立的征文、会议程序和论文集。本次CSCS会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http://www.pku.edu.cn)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承办。周专(北京大学)任本次CSCS会议主任,崔宗杰(北京师范大学)任副主任。

  • 标签: 细胞功能 钙信号 第六届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青岛 第五次会议
  • 简介: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筹)2012年委员会议及“代谢性核受体与肾脏”小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0—22日在贵阳医学院召开。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筹)成立至今己近两年,围绕最初设立的工作目标,包括加强国内。肾脏研究学术交流;加强基础、临床和相关领域的结合;促进国内肾脏研究与国际的学术沟通与交流;关注肾脏病研究领域青年科研人才的学术成长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在本次委员会议上,20多名与会委员就肾脏专业委员会前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近期的工作计划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制定了具体方案。当前,代谢性核受体在糖脂代谢与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已成为多种重大疾病,包括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热点。就此前沿问题,肾脏专业委员会特地组织了“代谢性核受体与肾脏”小型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五位国内外在此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做专题报告。美国休斯敦大学核受体与信号转导中心主任、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美国科学院院士Jan-AkeGustafsson教授就雌激素受体的生物学作用和病生理发病机制做了专题报告,并对核受体与肾脏生理、病生理的关系及可能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其他专家及讲座内容分别是:肾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管又飞教授,内容为代谓扣I生核受体在肾脏病生理中的作用;南京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张爱华教授,内容为盐皮质激素受体与醛固酮引起的肾损伤;美国犹他州大学肾脏与高血压中心、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杨天新教授,内容为PPARgamma在心血管昼夜节律调节中的作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肾脏中心、重庆医科大学脂质研究所阮雄中教授,内容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生理学会 专业委员会 肾脏生理 核受体 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