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型慢性肺动脉栓塞(CPTE)的增强MR影像特征与肺血管阻力(PV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且进行增强MR检查的中心型CPTE患者共39例,评估其肺动脉影像学特征。根据其中33例患者的右心导管数据,以PVR=1 000 dyn·s·cm-5为阈值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增强MR影像特征差异,并以性别、年龄、病程、胸膜增厚、双侧支气管扩张、受累血管节段数、血栓数及血栓部位管壁延迟强化节段数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39例中心型CPTE患者受累肺动脉多表现为管腔扩张(168段,43.30%)以及管壁延迟强化(122段,31.52%)。血栓动脉以管腔扩张发生率最高(66段,52.80%)。PVR<1 000 dyn·s·cm-5组的血栓多于PVR≥1 000 dyn·s·cm-5组(χ2=9.55,P=0.002),血栓部位管壁延迟强化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344)。PVR<1 000 dyn·s·cm-5组双侧支气管动脉扩张发生率高于PVR≥1 000 dyn·s·cm-5组(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较少受累血管节段数及双侧支气管动脉扩张与较低PVR相关。结论增强MRI有助于精准评估中心型CPTE患者肺动脉管腔异常和管壁重构情况,这对于病情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栓栓塞 肺动脉 磁共振成像 肺血管阻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04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PEA的CTEPH患者76例,其中发生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7例,9例采用BPA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PEA及BPA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超声心动图、WHO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数据,并在末次BPA后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A术后残余/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22.4%(17/76)。9例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在PEA术后进行了BPA治疗,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52.6±10.8)岁,年龄范围为36~71岁。PEA术后与BPA治疗前的间隔时间为(54.9±64.5)个月,进行BPA次数为(2.7±1.1)次。末次BPA后与首次BPA治疗前相比,mPAP从(41.1±9.1) mmHg降低至(35.0±5.6) mmHg(t=3.21,P=0.012),PVR从(601.3±289.4) dyn·s/cm5降低至(414.5±284.1) dyn·s/cm5(t=1.10,P=0.386)。BPA前后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PA治疗前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7例,Ⅲ/Ⅳ级患者2例,治疗后均达到Ⅰ/Ⅱ级(Z=1.41,P=0.157)。在BPA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咯血,经内科治疗后改善。1例患者在BPA术后4个月后死于脑出血。结论BPA可进一步降低CTEPH患者PEA术后的肺动脉高压及改善右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血栓栓塞 效率,有效性 安全性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过至少1次BPA治疗并行肺动脉压力测定,已充分抗凝治疗3个月,不能手术的CTEPH患者38例,其中男12例,女26例,中位年龄58.5(52.5,66.0)岁。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及每次BPA前的WHO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38例患者共进行95次BPA治疗。行BPA前mPAP为50(43,56)mmHg(1 mmHg=0.133 kPa),行至少1次BPA后mPAP为41(32,50)mmHg(P<0.001)。17例患者完成3~5次BPA,mPAP由50(42,55)降至34(28,49)mmHg(P<0.01)。15例患者的PVR从852(583,1140)dyn·s·cm-5降至496(406,802) dyn·s·cm-5(P<0.01)。BPA前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13例,Ⅲ/Ⅳ级患者25例,BPA治疗后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29例,Ⅲ/Ⅳ级患者9例(P<0.001)。BPA后6 min步行距离从360(290,442)m增加至449(376,505)m(P<0.05)。肺灌注Meyer评分从0.54(0.53,0.58)降至0.50(0.44,0.58,P<0.001)。21例患者的NT-proBNP从1 285(606,2 794)ng/L降至472(148,745)ng/L(P<0.05)。右心室基底内径由术前的54(41,54)mm降至42(34,49)mm(P<0.001)。6例次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6/95)。结论对于不能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CTEPH患者,BPA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改善肺灌注及右心功能,且安全性高,是CTEPH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99Tc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对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BPA治疗的25例CTEPH患者[男4例、女21例,年龄(56.5±12.3)岁],分析BPA干预对肺叶/肺段灌注改善的疗效,分别计算BPA干预肺叶/肺段灌注改善与未改善的比例。对BPA术前、4~6次BPA后的肺灌注断层显像的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进行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BPA术前及术后PPDs%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间的相关性,以及BPA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于25例患者的150个肺叶,BPA术前有96.00%(144/150)的肺叶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叶分别占11.11%(16/144)、57.64%(83/144)和31.25%(45/144)。对于25例患者的450个肺段,BPA术前有62.44%(281/450)的肺段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段分别占30.60%(86/281)、37.37%(105/281)和32.03%(90/281)。BPA术后PPDs%较术前明显降低[(39.08±10.88)%与(57.88±10.46)%;t=10.40,P<0.001];BPA术后mPAP较术前亦明显减低[(32.36±10.57)与(49.08±10.23) mmHg;1 mmHg=0.133 kPa; t=10.25,P<0.001]。BPA术前和术后PPDs%与同期mPAP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0.01和0.27,P值:0.953和0.199),但BPA前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0.40,P=0.045)。结论BPA可显著改善CTEPH患者的肺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肺灌注断层显像可用于评价CTEPH患者BPA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血栓栓塞 血管成形术,气囊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99m锝聚集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5例CTEPH患者,均接受BPA治疗,其中男10例、女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PA治疗前后患者脑尿钠肽(BN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6 min步行实验(6WMD)、右心室基底内径、WHO心功能分级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25例患者共接受50次BPA治疗,12例治疗次数≥2次,其mPAP由术前的(50.4±9.9)mmHg(1 mmHg=0.133 kPa)下降到(39.9±1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P<0.001);BNP由术前的(513.5±357.3)pg/ml下降至(106.3±137.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P=0.006);TAPSE由术前的(16.2±2.8)mm增加至(18.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P=0.002,);右心室基底内径由(45.9±6.9)mm减小至(41.2±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01,);6WMD由术前的(371.1±86.8)m增加至(467.7±76.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P<0.001);WHO心功能分级由(2.4±0.7)级改善为(1.2±0.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0.021)。3例患者出现肺动脉损伤,其中2例表现为咯血,行动脉栓塞后咯血停止;本组患者未出现肺水肿等其他并发症。结论BPA能改善CTEPH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CTEPH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慢性病 高血压,肺性 血管成形术,气囊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高危急性栓塞患者紧急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肺动脉血栓,降低肺动脉压力,快速恢复血流动力学,纠正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小板减少是溶栓相对禁忌。急性高危肺栓塞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能否进行溶栓治疗,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决策是临床上面临的挑战,现报道一例通过溶栓治疗成功的急性高危肺栓塞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资料。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