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预防是减少直肠癌术后症状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约1/5的预防存在无法还纳即预防永久化问题,超出医生和患者的预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预防永久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原发肿瘤进展、围手术期死亡、肛门功能不良和患者意愿等。导致预防永久化可能的因素包括有症状的吻合口漏、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新辅助治疗、肛门功能、肿瘤TNM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以及医院因素等;涉及新辅助治疗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随访期。充分的医患沟通决策、完善的肿瘤评估及患者功能评估、合理的综合治疗策略、细致的手术操作及质量控制和全程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等,是避免预防永久化的重要环节。在治疗决策和患者沟通时,须清楚患者的诉求,避免不必要的保肛预期;对预防永久化要充分告知。安全的手术操作、尤其是吻合,是避免预防永久化的关键环节;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早期发现及干预,值得重视。

  • 标签: 直肠肿瘤 预防性造口,永久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科医师对于肠管理的观念、重视程度、手术策略及操作习惯。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进行调研。调查全国范围内涉及肠手术的各级医院。目标科室包括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肿瘤外科、急诊及其他涉及肠手术的科室。调查对象需为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并参与过手术的外科医师。问卷包括肠相关的5个维度:人员资质及科室培训、对并发症的重视程度、定位与位置选择、手术习惯、操作细节和对相关技术了解及使用情况。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通过微信链接或二维码方式共发送调查问卷488份,回收467份(95.7%)。应答医院196家,涉及26个省份地级市。参与调查的医师在三级以上医院426人(91.2%);所属科室包括:(大)普通外科130人(27.8%)、胃肠外科210人(45.0%)、肿瘤外科116人(24.8%)、其他涉及肠制作的科室11人(2.4%)。副主任医师以上311人(66.6%)。结果显示:(1)培训情况:在所调查的医师中,口技术获取途径多为“导师或高年资医师传授”(83.3%,389/467),其次为“传授+图谱”(44.8%,209/467)和“自己摸索、不断改进技巧”(42.0%,196/467)。(2)并发症认知情况:99.4%(464/467)的医师都关注到了并发症与手术操作的相关,46.7%(218/467)的医师认为所列举出的并发症均与手术操作有关。61.0%(285/467)的医师遇到过需要二次手术干预或危及患者生命的狭窄或梗阻。其次,79.0%(369/467)的医师认为,口技术本身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或者“比较有关”,且“大多可以避免”。仅有58.7%(274/467)的医师参加过肠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讨论与培训;99.1%(463/467)的医师认为,医师和治疗师的联合培训以及并发症讨论有必要并亟待开展。(3)手术操作部分:未按照定位进行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定位不能兼顾戳卡孔(56.1%,262/467)”,“按永久定位了临时(50.7%,237/467)”、“定位错误或不合理(43.3%,202/467)”。(4)肠相关技术情况:知晓率总体较高,但常规采用率整体不高。其中,技术知晓率不足75%的有“管状吻合器”(64.1%,257/401)与“旁负压引流”(44.1%,177/401)。而在使用情况上,分别有65.6%(263/401)和56.4%(226/401)的医师在“永久结肠单腔”中与“袢式回肠”中常规采用“黏膜外翻缝合技术”与“支撑棒”。对于预防和永久的固定及缝合层次上,较为认可的是缝合“腹膜(或后鞘)”(68.3%,274/401)、“前鞘”(54.4%,218/401)和“皮肤”(80.6%,323/401),较为有争议的是“皮下组织”的处理,分别有26.7%(107/401)和32.7%(131/401)的医师主张缝合。有81.5%(327/401)的医师认同缝合操作并发症的发生“不在缝合多少,主要看技术水平”。结论手术并发症与外科医师认知及操作相关,相关观念、手术操作习惯及管理异质较大,专项培训不足,手术和管理规范化及相关研究势在必行。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造口 现状调查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