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7例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患者的发病因素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7例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63.6±9.6)岁(43~82岁)。对其原发疾病、发病因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随访至少1年,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原发疾病为恶性肿瘤者12例,骨质疏松5例;诱因为拔牙者11例,自发4例,不良可摘义齿2例;发病部位位于上颌骨6例,下颌骨10例,上、下颌骨同时累及1例。17例患者均使用抗坏死类药物,其中单独皮下注射地舒单抗1例,静脉使用双膦酸盐16例,其中5例患者同时口服抑制血管生成药物;给药时间为(10.1±3.9)个月(3~18个月)。手术治疗17例,15例患者的创口一期愈合,2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再次出现颌骨暴露,行第二次手术治疗后创口愈合。结论拔牙为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最常见诱因,下颌骨多于上颌骨,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骨坏死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发病因素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