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合并旁疝的还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10日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应用生物补片(SIS)在合并旁疝的还纳中进行一期修补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口部位切口疝(SSIH)的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血清肿、补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Onlay修补16例,Sublay修补6例。仅1例(4.5%)出现SSIH(Onlay修补),术后疼痛以轻-中度为主,1周内基本回复正常,无血清肿、补片感染病例。Onlay与Sublay修补在SSIH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生物补片在合并旁疝的还纳手术中加强筋膜缺损,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SSIH的发生率,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生物补片 肠造口 造口旁疝 切口疝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气管切开与常规气管切开在救治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气管切开,观察组患者施行经皮气管切开,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施行常规气管切开相比,对脑梗死患者施行经皮气管切开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经皮气管切开术 常规气管切开术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20年 2月于我院就診的 7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n=38)和对照组( n=38)。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 3 d、术后 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3 d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相比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临床应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清除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低,值得具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 ]嵌顿 输尿管上段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 输尿管镜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纯超声引导经股静脉途径封堵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进行经皮介入的继发孔型ASD患儿306例,其中男137例,女169例;年龄2.1~15.0岁[(6.18±2.45)岁];体质量10~63 kg[(23.05±9.97) kg]。306例患儿中,单发中央型ASD患儿259例,缺损直径5~25 mm;筛孔型ASD患儿47例,心脏彩超测量分流范围为11~31 mm。患儿心功能正常,无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8例患儿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其中5例并漏斗胸,4例并鸡胸,4例并脊柱侧弯,3例并唐氏综合征,2例并癫痫。另有8例患儿并心律失常,其中并预激综合征3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3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及1例预激综合征患儿具有射频消融手术指征,与ASD封堵同期进行,所有手术在基础麻醉下经股静脉径路,在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图像不满意的患儿)引导下行ASD封堵。结果306例封堵中,单纯超声引导成功301例,余5例患儿中超声缺损较大,尝试超声引导未成功,后改用射线下左上肺静脉法释放封堵器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开始麻醉至鞘管拔除)17~45 min[(21.25±8.84) min],封堵器型号10~30 mm,手术过程顺利,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股静脉穿刺径路的ASD封堵作为一种微创、零射线损伤的手术方式,在儿童ASD封堵中安全、可行。

  • 标签: 超声引导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肺叶切除成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30例)和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LIP组,30例)。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0)、单肺通气0.5 h(T1)、单肺通气1 h(T2)、单肺通气2 h(T3)、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4)时点采集桡动脉和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内分流率;取距离肿块边缘>2 cm的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的表达水平。随访记录患者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短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T1~T4时点两组患者A-aDO2均明显上升,C组在T3时点A-aDO2上升更明显(P<0.05);C组肺内分流率在T2时点显著高于RLIP组(P<0.05);RLIP组肺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表达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短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的患者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单肺通气患者侧肺组织自噬有关。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单肺通气 自噬蛋白 肺保护 肺内分流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脑膜瘤手术患者围期护理中舒适护理理念的应用价值。方法:节选在2017年7月~2020年7月研究时间段内,本院接诊的130例脑膜瘤手术围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法的方法进行分组,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6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舒适护理干预,探究130例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脑脊液漏、颅内血肿)、SDS、SAS评分对比。结果: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77%,(P

  • 标签: []脑膜瘤手术围术期 舒适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患者,将 8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每组 42例。将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围期相关指标、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生活质量更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膀胱结石 前列腺增生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7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择期行手术的胃间质瘤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观察两组手术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为(23.65±5.63)mL较对照组少、正常进食时间为(1.53±0.30)d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2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治疗胃间质瘤,能够减少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 复发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61-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106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设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59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研究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比对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对比(P>0.05);研究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诊断为ICAD、拟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的患者,共78例。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无支架置入等补救措施)血管残余狭窄率≤30%为手术成功。评估术后72 h症状性脑梗死、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术后90 d内靶血管区域卒中事件和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其中65例(83.3%)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13例(16.7%)在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给予补救性支架置入(6例因血管夹层,7例因中出现血管弹性回缩)。术后72 h,2例出现并发症(2.6%),其中1例为症状性脑梗死,1例为症状性脑出血。78例患者中,球囊扩张成形后靶血管出现夹层22例(28.2%),其中16例(20.5%)因前向血流良好,未给予补救处理,6例(7.7%)给予支架置入。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治疗的65例患者中,90 d内1例(1.5%)出现靶血管区域的缺血性卒中事件,6例(9.2%)再狭窄,其中症状性再狭窄2例(3.1%),1例给予支架置入治疗;非症状性再狭窄4例(6.2%)。13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的患者中,4例(30.8%)90 d内出现靶血管再狭窄,其中2例为症状性,2例为非症状性。结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治疗ICAD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尚需要随机对照等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狭窄 球囊扩张成形术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