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类与艾滋斗争40年,全球新发感染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接受艾滋抗病毒治疗人数快速增加,但2020年全球阶段性目标未能如期实现,在缺乏疫苗和治愈的情况下,2030年终结艾滋流行的目标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我国艾滋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面对经性途径传播为主、影响因素广泛复杂的防治形势,需要不断创新策略和措施,强化四方责任,持续加大预防干预力度、扩大检测治疗覆盖面,高质量提供艾滋防治服务,提高防治措施有效性,遏制艾滋经性传播的上升势头,持续将我国艾滋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 标签: HIV 防治 目标 策略 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艾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危险性行为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9~11月份,利用电子问卷对济南、广州和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收集其艾滋防治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发生情况等信息,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个城市共调查了6 492名中职学生,平均年龄为(16.35±1.20)岁,男生占44.3%(2877/6492);总体艾滋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0.1%(3902/6492),报告性行为发生率为6.8%(438/6492),报告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48.6%(213/438)曾有过两名或两名以上性伴20.3%(89/438)报告发生过临时/被迫性行为;10.5%(681/6492)学生曾尝试使用社交软件/网站/在线游戏等网络途径寻找性伴;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5.8岁,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75.8%(332/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一年级、喜欢同性、接受"一夜情"或上网"约炮"、性需求强烈、曾在网络上浏览过色情信息、喜欢使用网络或手机软件与人交流是曾尝试使用网络途径寻找性伴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调查的6 492名中职学生艾滋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男女生认知存在差异;有一定比例学生已尝试使用网络途径寻找性伴,提示中职学生艾滋预防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同时注重提高学生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预防网约性行为可能带来的HIV感染风险。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网络交友 知晓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为换取现金或物品而向男性提供性服务的男性(MB)艾滋相关行为特征及对预防服务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用非概率目的性抽样方法,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结果共访谈28名MB,年龄20~67岁,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6名已婚,户籍来自15个省,性取向多样化,主要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流动。入行主要为经济原因,依靠会所和个人网络寻找顾客,同伴口口相传为主获取知识和技能。性服务对象除男性同性恋外,5/28同时为男性异性恋、 6/28同时为女性提供性服务。但半数以上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12/28有药物滥用史。3名已知感染了HIV仍然在做MB。简单、直观的宣传更受欢迎,接受相关健康服务时首先关注保护隐私。结论MB群体在HIV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强化针对MB人群的干预措施。

  • 标签: HIV 性行为 定性研究 访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3-2012年我国"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前后艾滋相关病死率的变化,评估其对艾滋防治的效果。方法利用我国艾滋防治基本信息系统1993-2012年全国报告HIV/AIDS数据,以2004年作为"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干预分界点,对"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前(1993-2003年)和实施后(2005-2012年)2个阶段,应用中断时间序列(ITS)方法分析"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前后的艾滋相关病死率变化。结果1993-2012年,我国艾滋相关病死率有所降低,HIV/AIDS中职业为农民的艾滋相关病死率高于整体HIV/AIDS的艾滋相关病死率。ITS方法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整体HIV/AIDS艾滋相关病死率较1993-2003年减少1.5%(P=0.156);农民HIV/AIDS中艾滋相关病死率较1993-2003年减少2.6%(P=0.094)。2005-2012年后,整体HIV/AIDS艾滋相关病死率斜率为-0.466(P=0.005),呈下降趋势;农民HIV/AIDS中艾滋相关病死率斜率为-0.592(P=0.005),呈下降趋势;农民中,血液传播的艾滋相关病死率斜率为-0.766(P<0.001),亦呈下降趋势。结论2005-2012年,我国HIV/AIDS的艾滋相关病死率有降低趋势,说明"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达到了较好效果。

  • 标签: 艾滋病 相关病死率 中断时间序列 "四免一关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