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间就诊并且被怀疑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0例,然后对这80例患者进行MRICT检查,根据这8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结果显示这80例患者经检查后综合诊断均为急性胰腺炎,其中MRI的胰腺腺体异常,胰周炎性渗出、筋膜增厚等情况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上面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准确率更高,可以使医生更早明确诊断,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在今后的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可以对核磁共振检查(MRI)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检查 MRI 急性 胰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诊断早期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早期肺癌患者列作对象,以就诊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作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其中研究1组20例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2组20例采用胸部X线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数据分析,研究1组要优于研究2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更优。

  • 标签: 早期肺癌诊断 多层螺旋CT 胸部X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85例,女78例;年龄为(61±8)岁。观察指标:(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真实性评价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指标,可靠性评价采用准确度和Kappa分析。上述评价指标的值越大,提示该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或)可靠性越强。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2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463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90例(真阳性35例、假阳性5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73例(真阴性300例、假阴性7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08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55例。(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32.41%(35/108)、84.51%(300/355)、38.89%(35/90)、80.43%(300/373)、0.169;准确度为72.35%(335/463),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180(P<0.05)。(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相关因素(χ²=7.65,6.0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2.1 cm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05,95%可信区间为1.23~3.43,P<0.05)。结论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有限,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肿瘤长径≥2.1 cm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 纵隔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