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30余年来,无创通(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技术已成为轻中度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NIV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与人机连接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口鼻面罩、鼻罩、口罩、全脸面罩或头罩。20%~30% 的NIV失败是由于鼻罩或面罩的并发症和不舒适引起的人机不同步,使患者住院病死率上升3倍以上。NIV的不同连接方式在性能、舒适度和耐受性方面各有特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也有一定差异,本文主要讨论NIV连接方式的研究现状和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罩无创通(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对改善血气、缓解呼吸困难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获得患者或其授权家属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罩组和面罩组,分别利用头罩或面罩按计划进行NIV。于NIV过程中(NIV即刻、1 h、4 h和结束时)监测患者耐受性评分、血气分析、心率(HR)、呼吸频率(RR),并观察气管插管、住院死亡及并发症等终点指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30 d生存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排除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1 mmHg=0.133 kPa)、带气管插管转入或达到有创通指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周内发生严重创伤、分泌物过多及排痰障碍或拒绝参加本研究者,最终共26例纳入分析,被随机分配至头罩组和面罩组,每组13例。两组NIV各时间点PaO2/FiO2均较NIV即刻显著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IV结束时头罩组PaO2/FiO2较NIV即刻的增加值显著高于面罩组(mmHg:75.1±73.2比7.7±86.0,P<0.05)。两组NIV各时间点RR均较NIV即刻降低,以头罩组降低更为显著,NIV 1 h、4 h和结束时与面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次/min:1 h为17.5±4.1比23.1±6.3,4 h为16.2±2.5比20.0±5.5,结束时为15.5±2.5比21.2±5.9,均P<0.05)。头罩组NIV 4 h和结束时耐受性评分显著高于面罩组(分:4 h为3.9±0.3比3.3±0.9,结束时为3.8±0.6比2.9±0.9,均P<0.05)。头罩组在改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HR等方面与面罩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头罩组并发症的总发生数及鼻梁皮损数均明显少于面罩组〔总数(例):3比8,鼻梁皮损数(例):0比4,均P<0.05〕。头罩组只有2例患者接受了气管插管,其中1例死亡;而面罩组有5例患者接受了气管插管,其中3例死亡;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头罩组30 d累积存活率低于面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1.278,P=0.258)。结论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头罩进行NIV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及较强的改善氧合、缓解呼吸困难的作用,且对CO2的排出作用不劣于传统面罩的NIV。

  • 标签: 头罩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当代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慢性呼吸衰竭及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运动。本文通过Medline检索并综述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NPPV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有关高流量氧疗及NPPV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现状、疗效及安全防护是本年度的研究热点。研究多属于回顾性分析和小样本研究,支持高流量氧疗和NPPV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初始治疗,降低插管率,但需要特别警惕延误插管的风险。在NPPV治疗新发急性呼吸衰竭方面,验证了利用膈肌增厚分数和食道压摆动值预测治疗结局可靠性。也有学者探讨NPPV在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早期治疗中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NPPV在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运动中的动态过度肺充气的作用。此外,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和交流增强工具对NPPV方法学优化方面的探讨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 标签:
  • 作者: 何振锋 查姗姗 关力理 陈荣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510120,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518020
  •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多种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但NPPV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人机不同步事件(patient-ventilator asynchrony,PVA)会导致氧合、舒适度、睡眠质量下降等不良结局。因此,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对PVA的检测和改进。本文将对PVA的常见类型、检测手段、量化方法及改进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对机械通气患者主动吹气或咳嗽所致气道高峰压的泄压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7—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二区的15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通气回路连接呼吸训练器前后患者主动用力吹气、轻轻咳嗽、用力咳嗽对气道峰压的影响。结果机械通气呼吸回路连接呼吸训练器后,5例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深吸气末用力吹气、平静吸气末轻轻咳嗽、深吸气末用力咳嗽时的气道峰压分别从(30.0±4.5)、(31.4±5.0)和(34.9±5.0)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26.3±2.9)、(26.7±3.5)和(29.0±4.1)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10例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分别从(17.7±1.9)、(16.6±2.5)和(18.9±2.5)cmH2O变为(18.9±2.5)、(16.3±1.9)和(18.8±2.0)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呼吸训练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回路中,可明显降低用力呼气和咳嗽所致的气道峰压,是机械通气患者预防气道高压的主动咳嗽辅助装置。

  • 标签: 呼吸,人工 气压伤 气道峰压 呼吸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