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20年5月的大连较往年有很大的不同,整个5月阴雨连绵,出现多场强降水,日照少,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和降水时间很长是今年5月的最大气候特征,平均降水量167.7毫米,比常年偏多2.3倍,是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本文利用MICAPS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大连气象局观测资料等对五月份降水天气进行统计和案例分析,总结预报经验。

  • 标签: 降水量大 强降水
  • 简介:摘 要:2018 年 11 月 17日上午,太原机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低云低能见度天气,由于低云天气持续时间比较长,对太原机场航班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此次低云低能见度天气过程,现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回顾总结。

  • 标签: 低云 太原机场 气象观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9个长寿地区老年人尿砷水平与贫血的关系。方法以2017—2018年参与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的1 896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等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集血液和尿液标本后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b)、血糖、血脂、血浆维生素B12和尿砷等指标。将尿砷水平(μg/g 肌酐)按四分位数分为Q1(<18.7)、Q2(18.7~34.5)、Q3(34.6~69.5)和Q4(≥69.6)等不同尿砷水平,分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砷水平与贫血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M(Q1,Q3)]为83(74,92)岁,其中女性952名(50.21%),Hb含量[M(Q1,Q3)]为135(124,147)g/L,贫血患病率为24.89%(472例),尿砷水平几何均数和[M(Q1,Q3)]分别为37.5和34.6(18.7,69.6)μg/g肌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教育水平、吸烟、饮酒情况、居住地、经济水平、民族、维生素B12缺乏情况、水产品和肉类食用频率、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情况等因素后,尿砷水平与贫血均呈正向关联[以Q1组为参照,Q2、Q3和Q4组的OR(95%CI)分别为1.73(1.20~2.50)、2.08(1.43~3.02)和1.52(1.02~2.28)]。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砷水平与贫血存在非线性关联(P<0.001)。亚组分析显示:慢性病患病情况与尿砷水平具有负相乘交互作用[OR(95%CI):0.55(0.30~0.99)],未发现年龄、性别、居住地、吸烟和饮酒情况等与尿砷水平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均P>0.05)。未患慢性病、男性、乡村居住、吸烟和饮酒对象的尿砷水平与贫血呈正向关联[OR(95%CI)值分别为3.62(1.30~10.06)、2.46(1.34~4.52)、1.70(1.03~2.80)、2.21(1.01~4.82)和2.79(1.23~6.33)]。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老年人尿砷水平与贫血呈正向关联。

  • 标签: 重金属 贫血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人血浆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资料来自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HABCS),该项目于2008—2009年开展基线调查,于2011—2012年、2014年和2017—2018年进行了3次随访,共2 213名≥80岁高龄老人被纳入本研究。收集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患病情况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体格测量,收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尿酸和血糖检测。追踪随访对象糖尿病发病、死亡结局情况。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高尿酸血症和血浆尿酸水平对T2DM发病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探索血浆尿酸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3.2±7.6)岁,女性占66.7%(1 475名)。基线调查时血浆尿酸水平为(289.1 ±88.0)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3%(294例)。9年累积随访7 471人年(人均随访3.38年),T2DM新发病例122例,发病密度为1 632.98/10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尿酸水平每升高10 μmol/L,T2DM发病风险增加1.1% [HR(95%CI):1.011(1.004,1.017)]。与处于血浆尿酸最低五分位数(Q1)者相比,最高五分位数(Q5)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20.7 % [HR(95%CI):1.207(1.029,1.416)]。与血浆尿酸正常者相比,高尿酸血症者T2DM发病风险增加19.2% [HR(95%CI):1.192(1.033,1.377)]。RCS函数显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6)。结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

  • 标签: 尿酸 高尿酸血症 2型糖尿病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常规天气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6月18日发生于喀什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显示:巴尔喀什湖低涡与中压低槽为本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源于阿拉伯海的水汽在西南气流的作用下持续朝新疆一带输送,巴尔喀什湖低涡和中亚低槽聚集,槽前在新疆西边持持续存在短波扰动,再加上700h Pa 与 850h Pa 形势场都分布着中尺度切变线,对于水汽辐合上升以及形成不稳定层十分有利,这些共同给此次冰雹天气的发生带来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此外,喀什地区在冰雹发生过程具备良好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不稳定能量条件。此次导致喀什地区出现冰雹天气的主要回波单体 A 与单体 B 均具有超级单体的特点。

  • 标签: 喀什地区 冰雹 天气形势 物理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长寿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1 622名血尿酸和认知功能得分数据完整的80岁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尿酸等水平,采用基于教育程度的认知受损评价标准评定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并采用二分类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对象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结果1 6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92.2±8.1)岁,其中男性656名(40.4%);血尿酸为(343.3±86.2)μmol/L;482名(29.7%)认知功能受损。二分类GEE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Q2、Q3、Q4组的认知受损风险逐渐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9(0.71~1.33)、0.87(0.68~0.94)及0.69(0.48~0.85),且具有线性趋势(P<0.001);80~89岁年龄组、BMI<24 kg/m2组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更为显著(P交互值<0.05)。结论在中国长寿地区高龄老年人中高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80岁以上 横断面研究 长寿 血尿酸 认知功能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人群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1 684名血铅和认知功能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评分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铅水平。根据血铅水平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浓度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检验血铅浓度与认知受损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联。结果1 68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3.1±11.1)岁,其中女性843名(50.1%);认知功能受损者191名(11.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老年人血铅浓度每升高10 μg/L,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OR(95%CI)值为1.05(1.01~1.10);与血铅浓度Q1组老年人相比,血铅浓度较高者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风险较高,Q2,Q3,Q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1.19(0.69~2.05)、1.45(0.84~2.51)和1.92(1.13~3.27)。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认知功能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5岁及以上人群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2 438名血砷和血尿酸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砷、血尿酸等水平。根据血砷水平的三分位数将对象分为砷低水平组、砷中水平组和砷高水平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砷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关联。结果2 43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4.57±11.41)岁,其中男性1 172名(48.07%),≥80岁者1 525名(62.55%),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17.23%(420例)。砷低、中、高水平组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1.77%、19.25%和20.6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砷低水平组相比,砷中、高水平组高尿酸血症检出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57(1.12~2.23)和2.08(1.46~2.99)]。与女性相比,男性老年人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更为显著(P交互值<0.05)。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检出风险存在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血砷 高尿酸血症 重金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大陆地区眼皮肤白化病群体的临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因眼皮肤白化病症状就诊的家系共405例,应用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包包括TYR、OCA2、TYRP1、SLC45A2基因)进行眼皮肤白化病基因变异分析并经Sanger测序验证,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进行小片段缺失或重复分析,总结各亚型变异的规律。结果基因变异总体检出率为79.9%(647/810),变异种类包括错义变异(57.3%,371/647)、移码变异(22.9%,148/647)、无义变异(13.9%,90/647)、剪接区变异(5.6%,36/647)、小片段缺失(0.3%,2/647)。应用本检测方法共检出45个新变异。405例白化病家系中,306例患者携带双等位基因变异(75.6%,306/405),35例患者携带单等位基因变异(8.6%,35/405),64例患者未检出变异(15.8%,64/405)。306例双等位基因变异眼皮肤白化病患者中OCA1为228例(74.5%,228/306)、OCA2为46例(15.0%,46/306)、OCA3为2例(0.7%,2/306)、OCA4为30例(9.8%,30/306)。2例OCA3中国人群病例中,1例为c.1262-4_1262-3insTAGA纯合变异OCA3病例尚未见报道,另一例为既往报道的c.1214C>A(p.T405N)和c.1338delinsCG(p.V447Gfs*19)复合杂合变异OCA3病例。结论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结合MLPA能够有效检出眼皮肤白化病相关基因变异,本研究结果拓展了眼皮肤白化病基因变异谱,同时可为眼皮肤白化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眼皮肤白化病 高通量测序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氧化应激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18年“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我国9个长寿地区2 39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甘油三酯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DA、SOD与甘油三酯的关联,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氧化应激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结果2 393例调查对象年龄为(84.6±11.3)岁,最小65岁,最大112岁;男性1 145名(47.9%);甘油三酯水平为(1.4±0.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9.99%(239名)。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线性关联;SOD水平与与甘油三酯水平呈非线性关联。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MDA每升高1 nmol/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063(1.046, 1.081)];SOD每升高1 U/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86(0.983, 0.989)]。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MDA和SOD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风险有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高甘油三酯血症 氧化应激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抑郁风险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2 018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抑郁状态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收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以检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水平。根据调查对象NLR的四分位数将对象分为Q1、Q2、Q3、Q4四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LR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2 018名调查对象年龄为(82.60±10.73)岁,其中男性1 032名(51.14%),抑郁症状检出率19.33%(390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NLR的Q1组相比,Q2、Q3、Q4组检出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47(0.99~2.19)、1.67(1.13~2.47)和1.95(1.32~2.89)]。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NLR水平与抑郁症状患病风险存在正向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 横断面研究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