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MRMPI)比率的上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MRMPI可能会延长症状持续时间和治疗时间,甚至增加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风险。因此,进行准确、快速、经济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和MRMPI检测对于临床诊治至关重要。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感染尤其是MRMPI感染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国真实世界中评估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6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17家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6~11岁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数据包括患儿接受治疗前的人口学特征、过敏史、家族史、总免疫球蛋白E(IgE)与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合并症;描述性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模式,包括首次剂量、注射间隔频率和疗程与说明书推荐模式的差异;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疗效整体评估(GETE),比较治疗前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的差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剂量的变化、肺功能变化,基线与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第4、8、12、16、24、52周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的变化、合并症改善;安全性评估数据包括不良事件(AE)与严重不良事件(SAE)。对"中重度哮喘年化发作率"以及"ICS减量"指标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显著水平为0.05。其他指标均为描述性分析。共纳入200例患儿,其中男151例(75.5%),女49例(24.5%);年龄(8.20±1.81)岁。结果200例患儿中位总IgE为513.5(24.4~11 600.0) IU/mL,中位治疗时间为112(1~666) d。200例患儿奥马珠单抗首次注射中位剂量为300(150~600) mg,其中114例(57.0%)有说明书推荐剂量。患儿经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有效率为88.5%(117/200)。患儿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4周后C-ACT评分提高[(18.90±3.74)分比(22.70±3.70)分],达到哮喘控制。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降低了(2.00±5.68)次/(人·年)(t=4.702 5,P<0.001)。中位ICS日剂量降低[0(0~240) μg比160(50~4 000) μg],P<0.001。PAQLQ评分提高[(154.90±8.57)分比(122.80±27.15)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提高[(92.80±10.50)%比(89.70±18.17)%]。在有合并症(包括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鼻窦炎)评估记录的患儿中,总体改善率为92.8%~100.0%。200例患儿中,58例(29.0%)发生124例次AE,发生率为0(0~15.1)例次/(人·年)。在53例发生AE且报告了严重程度的患儿中,83.0%(44例)发生轻度AE,17.0%(9例)发生中度AE,无重度AE发生;SAE的发生率为0(0~1.9)例次/(人·年)。与药物相关常见AE为腹痛(2例患儿,1.0%)和发热(2例患儿,1.0%),未出现因AE而停药。结论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儿有效率高,可降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减少ICS剂量、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其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奥马珠单抗 过敏性哮喘 儿童 有效性 安全性 症状控制 急性加重 激素减量 合并过敏性疾病
  • 作者: 屠楠 林思琪 姜源 黄美霞 程蓓蕾 金国萍 陈志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绍兴 312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镜中心、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龄前儿童呼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针对临床雾化治疗中的常见困惑,邀请了国内部分儿科呼吸专家,以问答的形式,就雾化疗法过程中的20个常见问题达成共识,希望能够为儿童雾化疗法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于异质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但目前其精准诊断、评估与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代谢组学是分析小分子代谢物(相对分子质量<1 000)的一门新兴学科,能反映体内小分子物质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过程,在哮喘等高异质性疾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综述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分析其在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分型评估及个性化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对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诊疗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核酸检测方法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得以快速地在临床推广应用,成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诊断的主要方法。为规范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提升病原体的诊断水平,特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以指导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整体提升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诊断能力。

  • 标签: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核酸检测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肺功能特点,为SMA多学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SMA多学科门诊就诊的30例SM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Ⅰ型1例、Ⅱ型18例、Ⅲ型11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岁~21岁10个月。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分型SMA患者的临床特征、脊柱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肺功能特点,探讨SMA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可能影响因素。肺功能以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PEF),结果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示。测量Cobb角以评价脊柱侧弯。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Ⅱ型SMA患者肺功能与年龄及Cobb角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Ⅱ型SMA患者Cobb角与年龄的关系。结果1例Ⅰ型患者肺功能显示FVC、FEV1下降;18例Ⅱ型患者中14例存在肺功能异常(77.8%):12例FVC不同程度下降(66.7%)、10例FEV1不同程度下降(55.6%)、12例PEF不同程度下降(66.7%);11例Ⅲ型SMA患者中,1例出现FVC下降(9.1%)。Ⅱ型与Ⅲ型SMA患者的肺功能比较显示,Ⅱ型SMA患者FVC、FEV1、PEF显著低于Ⅲ型SMA患者[(62.4±31.8)%比(90.8±11.0)%,(66.3±33.3)%比(97.8±9.9)%,(65.3±30.1)%比( 98.6±21.1)%,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Ⅱ型SMA患者FVC与年龄、Cobb角相关(r=-0.864、-0.865,均P<0.001),FEV1与年龄、Cobb角相关(r=-0.878、-0.863,均P<0.001),PEF与年龄、Cobb角相关(r=-0.831、-0.783,均P<0.001),Cobb角与年龄相关(r=0.92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Ⅱ型SMA患者FVC与Cobb角呈线性相关(R2=0.748,P<0.001),FEV1与年龄呈线性相关(R2=0.770,P<0.001),PEF与年龄呈线性相关(R2=0.690,P<0.0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obb角与年龄呈线性相关(R2=0.851,P<0.001)。结论SMA患者肺功能损害可出现FVC、FEV1、PEF下降。不同分型SMA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随着年龄增长,Ⅱ型SMA患者Cobb角增加,FVC、FEV1、PEF下降。了解SMA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对其开展多学科个体化管理。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症 肺功能 脊柱侧弯
  • 简介:摘要肺康复是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多学科、综合的干预,内容包括运动训练、行为改变及自我管理等,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身心状况,促进健康行为的长期坚持。肺康复在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已广泛应用,在儿童呼吸相关疾病中也有应用。不同疾病肺康复策略有所不同,肺康复方案应根据患儿基础疾病进行个体化选择。现就运动训练肺康复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神经肌肉疾病并呼吸问题、重症肺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肺康复 支气管哮喘 囊性纤维化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神经肌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信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2022年3月11日至14日对来自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 849例儿科医务人员进行线上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分别为(5.57±0.96)分、(11.24±1.25)分和(11.19±4.54)分,得分率分别为69.61%、74.95%和55.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务人员的年龄、从业年限、所在地区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学历、从业年限、所在地区、所在医院级别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态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年龄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行为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识和态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脉搏血氧仪的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亟须制定相关政策/指南,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知信度,增加脉搏血氧仪的配置,普及推广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儿科医务人员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脉搏血氧仪 知信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对比吗啡皮下注射镇痛用于癌性爆发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癌性爆发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皮下注射镇痛组(观察组)和吗啡皮下注射镇痛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数字分级法疼痛(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疼痛缓解效果、血清β-内啡肽、P物质、5-羟色胺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2.4±0.4)分比(3.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QOL评分比较[(46±7)分比(4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109);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8%(46/49)比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37);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内啡肽、P物质、5-羟色胺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85±15)ng/L比(98±17)ng/L、P物质(2.1±0.3)μg/ml比(2.4±0.4)μg/ml、5-羟色胺(0.31±0.05)ng/L比(0.38±0.0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3.63、6.2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与吗啡皮下注射镇痛相比,氢吗啡酮能够更好地缓解癌性爆发痛患者疼痛,同时能够降低疼痛介质水平,降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氢吗啡酮 吗啡 癌性爆发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产妇产后出血康复护理中采取温馨助产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中抽选3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盲抽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接受温馨助产护理,对照组18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25、8.035、8.342、9.666,P

  • 标签: 温馨助产护理 产妇 产后出血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16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柔性管理。结果:在护理质量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87.5%,对照组满意度37.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柔性管理 妇产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经我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征得我中心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回顾分析我中心于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治疗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86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6例为对照组。其次对患者疾病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性别因素中,男性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疾病类型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感染与流行性感冒两项中,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与水痘所占比率较为接近。患者主要出现高热、咳嗽、咳痰、腹泻呕吐、呼吸急促及低氧血症等临床症状。低氧血症所占比率较低,其他病症所占比率较为的接近。而患者进入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岁—60岁。观察组接受心理问题干预、生活锻炼护理及饮食营养状态调整的患者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影响呼吸道传染病的因素较多,而针对复杂的影响因素,应在充分分析患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隔离预防,对症药物预防,健康教育预防,心理护理预防及生活锻炼预防与营养护理预防等。

  • 标签: 呼吸道传染病 病症特征 临床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患儿 女,9岁,因“咳嗽伴咯血1周”于2020年3月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入院后自行咳出支气管树状管型,经胸部增强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存在主-肺动脉侧支血管,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及行心导管造影经皮侧支血管封堵术后咯血好转。该病在临床少见,应密切观察病情并积极寻找咯血相关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时诊治,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孕周期科学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GD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3例。结果 科学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羊水过多、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孕妇通过孕周期科学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分娩结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干预 血糖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近年来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报道显著增多,患儿病情重、病程延长,且易出现肺内和肺外并发症,部分可遗留后遗症,对治疗提出了挑战。现就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治疗 进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儿童坏死性肺炎(NP)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不同病原学NP的临床特点。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中国13家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94例NP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根据年份分为2008至2011年、2012至2015年、2016至2019年3组,根据地域分为南方和北方,分别比较病原学的分布特点;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不同分为单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单一细菌感染组,进行临床特征和炎症指标的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χ²检验。结果494例NP患儿(男272例、女222例)年龄4.7(0.1~15.3)岁,其中494例NP中病原菌不明确147例,病原菌明确347例。常见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支原体238例,肺炎链球菌6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1例,铜绿假单胞菌13例,流感嗜血杆菌10例,腺病毒10例,流感病毒A 7例。3个年份组最主要的病原均为肺炎支原体,2016至2019年组肺炎支原体比例高于2012至2015年组[52.1%(197/378)比36.8%(32/87),χ²=6.654,P=0.010],2012至2015年组肺炎支原体比例与2008至2011年组[31.0%(9/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314,P=0.575)。南方组与北方组患儿最主要的病原均为肺炎支原体,北方组肺炎支原体的比例高于南方组[60.5%(92/152)比42.7%(146/342),χ²=13.409,P<0.01],而肺炎链球菌的比例则低[7.9%(12/152)比14.3%(49/342),χ²=4.023,P=0.045]。单一肺炎支原体组(200例)与单一细菌感染组(98例)均以发热(分别为197、98例)和咳嗽(分别为200、96例)为主要临床表现,单一肺炎支原体组较单一细菌感染组胸痛症状更常见[17.0%(34/200)比6.1%(6/98),χ²=6.697,P=0.010],而气促、喘息症状更少见[16.0%(32/200)比60.2%(59/98),4.5%(9/200)比21.4%(21/98),χ²=60.688、20.819,均P<0.01];单一细菌感染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明显高于单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4.7(1.0~67.1)×109/L比10.5(2.5~32.2)×109/L,122.50(0.5~277.6)比51.4(0.5~200.0)mg/L,2.13(0.05~100.00)比0.24(0.01~18.85)μg/L,Z=-3.719、-5.901、-7.765,均P<0.01]。结论我国儿童NP病例逐年增多,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我国儿童NP的重要病原体。NP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和咳嗽常见,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者。

  • 标签: 坏死 儿童 肺炎,支原体 细菌
  • 简介:摘要简称哮喘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机体内部的微生态环境尤其是肠道微生态系统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可以干扰免疫系统的发展成熟,影响后续哮喘的发生。因此,了解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特点、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哮喘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 男,3岁1月龄,因“反复喉间痰鸣4个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经过胸部CT、腹部超声、骨髓常规检查,以及肺活检、基因检测,最终诊断为尼曼匹克病C2型、弥漫性间质性肺病。部分尼曼匹克病C2型患儿可能在婴幼儿期出现严重的肺部病变,但神经或精神系统无异常或仅有轻微症状,基因检测是重要的诊断工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肺放线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儿童”或“小儿”和“肺放线菌病”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以“pulmonary”或“thoracic”和“actinomycosis”和“pediatric”或“children”或“child”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1975年1月至2020年1月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 男,12岁6月龄,因“咳嗽伴胸痛20 d余”收入院,病初3 d有发热,外院胸部CT示“右肺中叶炎性病变,不除外空洞形成”,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且1次灌洗液示结核杆菌DNA阳性,但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均阴性。入院后患儿有咳嗽伴胸痛,体温正常,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液送检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检测出放线菌属(检出序列数222),格雷文尼放线菌(检出序列数185)。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针静脉滴注抗感染2周,出院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周,随访至2020年4月患儿无临床症状,且胸部影像学提示病变已明显吸收好转。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外文文献8篇,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共报道62例肺放线菌病患儿,文献报道最小年龄为27月龄。该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胸壁肿物(8例)、咳嗽(23例)、疼痛(胸部、背部、肩部、腋窝)(24例)、发热(25例)、体重下降(26例)等。结论儿童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有助于确诊,经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放线菌病 儿童 宏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