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激光扫描技术构建解剖特征清晰的阴茎及毗邻结构形态表面模型,探讨在成人阴茎软组织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为阴茎短小畸形整形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取2019年1—12月来自内蒙古地区健康男性受试者60例(25~28岁)进行研究,将受试者分为数字模型测量组和手工测量组,每组30例,数字模型测量组用激光扫描获取成人阴茎及毗邻结构数字化模型,采用相关测量软件对阴茎进行形态学测量;手工测量组采用手工测量,结果与数字模型测量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激光扫描获得的模型能流畅地旋转、缩放,从任意角度观测阴茎及毗邻结构,可进行模拟操作,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测量,测量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扫描技术为成人阴茎软组织重建和非接触式测量提供了简便、精确、高效的方法。

  • 标签: 阴茎 三维激光扫描 三维模型 整形
  • 简介: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泛指动脉变硬,由于形态特征不同分为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一种动脉硬化疾病,其病灶累及弹性动脉和较多弹性纤维的肌性动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和坏死细胞构成的“粥样”成分。另两种动脉硬化疾病分别为门克伯格氏中膜钙化性硬化(Mfinckebergmedialcalcificsclerosis)和微(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硬化模型 小型猪 弹性纤维 形态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程领域对于数据挖掘和预测模型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挖掘交通数据,构建高效的预测模型,为交通工程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集大量实时交通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分析交通流、拥堵状况等关键信息,揭示交通系统的内在规律。借助先进的预测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变化趋势,精准预测未来交通状态。研究发现,通过数据挖掘与预测模型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减缓交通拥堵,还为城市交通工程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数据挖掘 预测模型 城市交通工程 交通流分析 智能化交通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于2019年6月—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外科就诊的226例颅脑外伤患者,随访6个月后根据血钠水平,分为低血钠组(n=81)和正常血钠组(n=145),分析与患者低血钠发生相关的多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GCS评分的最佳截断点,依据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正常血钠组患者年龄为(40.33±15.32)岁、脑挫裂伤有87例(60.00%)、脑室出血有3例(2.07%)、脑疝有15例(10.34%)、GCS评分<6分有35例(24.14%)以及GCS评分≥6分有110例(75.86%);低血钠组患者年龄(47.17±16.03)岁、脑挫裂伤有65例(80.25%)、脑室出血有7例(8.64%)、脑疝有19例(23.46%)、GCS评分<6分有44例(54.32%)以及GCS评分≥6分有37例(45.6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增大、脑室出血、脑疝、ADH升高及GCS评分<6分均为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87、2.531、1.344、1.387、1.582;95%CI: 1.945~2.628、1.338~3.723、1.256~1.431、1.013~1.761、1.233~1.931;P<0.05)。GCS评分预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截断点为6分,其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64.30%。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来构建预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其中C-index结果和ROC曲线AUC分别为0.798(95%CI: 0.751~0.842)和0.815(95%CI: 0.767~0.877),表明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GCS评分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是否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利于尽早对患者的识别和干预。

  • 标签: 颅脑损伤 低钠血症 GCS评分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3例,女102例;年龄为(56±14)岁,年龄范围为12~84岁。285例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方法以3∶1比例分为训练集214例和测试集71例。训练集用于构建预测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预测模型效能。观察指标:(1)术后胰瘘发生情况。(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构建。(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验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模型准确性。结果(1)术后胰瘘发生情况:训练集214例患者中,45例术后发生胰瘘,其中B级瘘39例、C级瘘6例。(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构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主胰管直径、术中探查主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χ2=32.450,15.789,19.577,4.559,Z=-7.96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术中探查主胰管直径<3 mm和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2 651 U/L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148,4.286,0.086,95%可信区间为0.058~0.376,1.736~10.580,0.032~0.231,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胰瘘预测值=Exp[0.452-1.914(BMI)+1.455(术中探查主胰管直径)-2.451(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1+Exp[0.452-1.914(BMI)+1.455(术中探查主胰管直径)-2.451(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该模型AUC为0.888(95%可信区间为0.832~0.943,P<0.05)。(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验证:在测试集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AUC为0.868(95%可信区间为0.780~0.957,P<0.05)。训练集与测试集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4,P>0.05)。结论BMI>25 kg/m2,术中探查主胰管直径<3 mm,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2 615 U/L是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术后胰瘘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

  • 标签: 胰腺疾病 壶腹周围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危险因素 模型 预测
  • 简介:警察在对嫌疑人进行盘查、抓捕等警务实战活动中始终应以安全为第一位。“以人为本,精益求精”是警察战术的先进理念。如何才能在执法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更安全的处置潜在的危险。这就要求警察在执法活动中要注意样安全“法

  • 标签: 警务工作 安全距离 警察素质 安全执法工作 掩体 戒备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高生物的备考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做各种各样的模拟试题,借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做题的数量,更应关注学生做题的质量,特别是要重视学生做题后试卷的讲评。试卷的讲评不仅能及时为学生查漏补缺,还可以利用试卷上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

  • 标签: 试卷讲评课 尝试教学 生物 高三 关心学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角形结构力学重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75岁[(57.9±11.4)岁]。通过以下两种内固定物实现股骨近端的角形力学重建,其中6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联合前内侧钢板固定,5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前内侧钢板固定。观察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前倾角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12个月,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简明版12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2~45个月[(19.1±10.8)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4.7±1.8)个月]。相比健侧,患侧颈干角和前倾角均获复位(P>0.05);在骨折最终实现愈合时,颈干角和前倾角也未发生继发性复位丢失(P>0.05)。术后未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LEFS评分术后6个月为(44.7±8.2)分,术后12个月明显提高[(61.6±10.4)分] (P<0.05)。VAS术后6个月为3.5(2,4)分,术后12个月明显降低[1.5(0,2)分](P<0.05)。术后12个月,SF-12躯体状态评分[(42.5±9.0)分]和心理状态评分[(55.7±5.7)分]均较术后6个月[(30.0±6.4)分、(43.6±6.2)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股骨近端角形结构力学重建,采用DCS或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前内侧钢板重建角形力学稳定结构,能够获得稳定的骨折复位和复位维持,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这可能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提供一种优化的翻修策略。

  • 标签: 髋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再手术 骨折,不愈合
  • 简介:摘要:数学建模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中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试图全面了解高中数学建模的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角函数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 标签: 数学建模 核心素养 三角函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骨截骨结合腰椎-骨盆撑开角固定治疗纵向移位的骶骨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1月采用后环骶骨截骨治疗的9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为(30.67±10.06)岁(范围14~45岁)。骨盆骨折AO/OTA分型C1.3型8例,C3.3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8±18.92)个月(范围3~60个月)。一侧骨盆纵向移位(3.8±0.57)cm(范围2.5~4.1 cm)。9例均采用后环骶骨截骨、前环耻骨上下支截骨或不截骨及腰椎-骨盆撑开角固定矫正一侧骨盆纵向移位。测量骨盆纵向移位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疗效。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2.00±9.95)个月(范围6~36个月)。1例术后一侧骨盆残留移位1.5 cm(术前较健侧相差3.2 cm)外,8例残留移位0.1~0.7 cm。末次随访时骨盆骨折Majeed评分由术前44.0(33.5,76)分升至91.0(80.5,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1),步态明显改善;VAS由术前(6.00±1.41)分降至(1.22±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P<0.001)。无一例发生感染、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医源性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骶骨截骨结合腰椎-骨盆撑开角固定治疗骶骨骨折造成的骨盆畸形愈合和骨不连,能矫正骨盆纵向移位、矫正肢体不等长、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

  • 标签: 骨盆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修复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