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技术治疗复杂肾动脉瘤(RA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9例复杂RA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2例患者行单纯弹簧圈栓塞入瘤动脉治疗,14例患者行单纯弹簧圈栓塞瘤腔治疗,3例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依据瘤体位置将RAA分为Ⅰ、Ⅱ、Ⅲ型,其中Ⅰ型7例,Ⅱ型10例,Ⅲ型2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瘤体位于不同位置时患侧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置入弹簧圈数与瘤体大小、GFR的相关。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腔内介入治疗。患者瘤体平均最大径为(20.89±6.65) mm,平均置入弹簧圈为(8.22±3.08)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肌酐值均处于正常范围,且随访期间未见RAA瘤体增大或复发。Ⅰ、Ⅱ、Ⅲ型RAA患者术后患侧肾GFR存在不同程度异常,3型患者间GF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Ⅱ型RAA患者术后患侧肾GFR与置入的弹簧圈数目呈负相关(P=0.047),GFR与瘤体大小无显著关系。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复杂RAA安全可行,初步临床疗效较满意。

  • 标签: 肾动脉 动脉瘤 腔内技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甲状腺转移癌是指甲状腺以外的器官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转移至甲状腺,临床上较为少见,甲状腺转移肝细胞癌更为罕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例以“声音嘶哑伴颈部胀满不适”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完善全身化验检查无禁忌后进行了甲状腺全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右侧甲状腺转移肝细胞癌,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半患者因全身多发转移去世。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在对城镇燃气以及输配系统的组成、分类、特点等进行介绍之后,重点分析目前城镇燃气管网输配系统中的安全运行管理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运行管理的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城镇燃气管网 输配系统 安全运行管理
  • 简介:摘要文章在对城镇燃气以及输配系统的组成、分类、特点等进行介绍之后,重点分析目前城镇燃气管网输配系统中的安全运行管理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运行管理的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城镇燃气管网 输配系统 安全运行管理
  • 简介:摘要分娩臂丛神经损伤(又称产瘫)是一种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臂丛神经因受到头肩分离暴力作用而发生的牵拉损伤,分为颈5-颈6损伤的Erb型、颈5-颈6-颈7损伤的扩展Erb型,颈5-胸1损伤的全臂丛型。体重≥4 kg、肩难产和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是产瘫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是保护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用于产瘫的定性诊断——1月龄时运动单位电位可引出提示损伤神经根的预后良好。脊髓CT造影、MR脊髓成像和高分辨率MR成像的敏感度分别为0.73、0.68和0.75,特异性分别为0.96、0.97和0.83。约20%产瘫需要神经手术探查。手术指征为3月龄时无屈肘动作改善。创伤神经瘤应切除并重建臂丛。上中干臂丛神经重建的最终疗效评定为术后4年,全臂丛为术后8年。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Mallet评分,肘关节采用Gilbert评分,手功能采用Raimondi分级。

  • 标签: 臂丛 诊断 分娩性臂丛损伤 手术指征 神经重建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国产一次电子膀胱软镜与进口可重复使用电子膀胱软镜的疗效及安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需行膀胱镜检查或取出双J管者。排除标准:泌尿男性生殖系急性感染、结核膀胱挛缩、膀胱容量<50ml或尿道狭窄者;不能采取膀胱截石位者;女性月经期;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国产一次电子膀胱软镜(广州瑞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对照组采用进口可重复使用电子膀胱软镜(日本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两组患者行膀胱镜检查或膀胱镜检查+双J管取出。主要有效指标为整体影像合格率,次要有效指标为操作成功率、操作性能评分、手术时间,安全指标为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器械缺陷率。结果最终纳入188例,试验组95例,对照组93例。两组性别(男/女:58/37与62/31)、年龄[(48.4±13.0)岁与(48.7±12.6)岁]、体质指数[ (24.1±2.5)kg/m2与(24.3±3.2) 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整体影像合格率[93.68%(89/95)与96.77%(90/93),P=0.52]、操作成功率[100.00%(95/95)与98.92%(92/93),P=0.49]、操作性能评分[(14.41±0.93)分与(14.56±0.84)分,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仅行膀胱镜检查者(64例和65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5.3±2.6)min和(15.4±3.3)min(P=0.93),行膀胱镜检查+双J管取出者(31例和28例)手术时间分别为(21.0±3.2)min和(21.7±3.9)min(P=0.6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42%(8/95)与9.68%(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两组均未发现器械缺陷。结论国产一次电子膀胱软镜用于膀胱镜检查及取出双J管具有良好的有效安全,在整体影像合格率、操作成功率、操作性能评分、平均手术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器械缺陷率等方面均非劣于进口可重复使用电子膀胱软镜。

  • 标签: 膀胱镜检查 软性 一次性 多中心 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54岁女性患者,心慌、头晕1月余,反复发作,发作时血糖浓度1.9~3.8 mmol/L。2011年因左侧胸腔占位行手术切除,病理提示孤立纤维瘤,术后未定期复查。本次入院行胸部CT检查示左侧胸腔占位。2020年4月在全麻下行左侧胸腔肿块切除术+左下肺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辅助治疗绞窄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诊治的绞窄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患者12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吻合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给予生物制剂抗TNF-α治疗,连续应用2周。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2.14 ± 0.41)d比(6.24 ± 1.28)d和(3.54 ± 0.77)d比(6.99 ± 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4 d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3/61)比18.0%(11/61)](P<0.05)。试验组术后1 d与术后7 d血清TNF-α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15.66 ± 2.19)ng/L比(39.77 ± 1.30)ng/L、(5.20 ± 0.11)ng/L比(13.08 ± 1.45)ng/L](P<0.05)。试验组术后14 d排便排气功能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4 d最大静息时肛门括约肌压(MRASP)和最大缩窄压(MSP)都显著高于术后1 d,试验组术后14 d MRASP和MSP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0.24 ± 11.39)mmHg(1 mmHg=0.133 kPa)比(76.24 ± 12.11)mmHg、(231.98 ± 45.29)mmHg比(226.39 ± 41.87)mmHg](P<0.05)。结论抗TNF-α辅助治疗绞窄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抑制血清TNF-ɑ的释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胃肠动力。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肠梗阻 缺血性肠坏死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期发病的家族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的临床特点及基因诊断。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9月收治的1例胎儿期发病的FHL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以“fetus”“neonate”“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家族噬血细胞综合征”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1月3日。总结国内外胎儿期发病的FHL的病例特点。结果(1)本例患儿,胎龄39周+3宫内发现脾肿大、腹腔内游离液及脑室增大,生后出现发热、呼吸急促、肝脾肿大、皮肤淤斑淤点、淋巴结肿大,伴三系下降、肝功能异常、铁蛋白及甘油三酯升高、纤维蛋白原减低。CD107a激发试验示自然杀伤细胞的脱颗粒功能降低(ΔCD107a<5%)。骨髓穿刺涂片见噬血细胞。患儿UNC13D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18-308C>T和c.3002T>C,患儿确诊为FHL3型。入院后予地塞米松及环孢素化疗、对症治疗,未予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后52 d死亡。(2)共检索纳入15篇胎儿期发病的FHL的相关文献,共20例患儿,并和本例患儿进行汇总分析,发现FHL患儿胎儿期以胎儿水肿、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可伴胎儿窘迫、羊水增多等,生后可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皮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标准。目前报道的胎儿期发病的FHL基因突变类型为PRF1基因突变(FHL2型)和UNC13D基因突变(FHL3型),可分别检测到穿孔素和颗粒酶表达减低。目前以地塞米松、环孢素、依托泊苷等化疗及对症治疗为主,也有孕晚期对胎儿行宫内化疗及生后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的报告。4例患儿宫内死亡,后期随访13例患儿于生后不同时间死亡,4例患儿存活。存活的患儿中最大随访至12岁。结论胎儿期发病的FHL早期表现不典型,病死率极高,诊治难度大。临床发现胎儿水肿或肝脾肿大,且鉴别诊断困难时,除考虑溶血、感染、自身免疫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外,还应注意与FHL鉴别。可借助免疫学技术和基因测序的方法以早期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 膜蛋白质类 胎儿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造瘘治疗上尿路结石伴尿源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5例上尿路结石伴尿源脓毒血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肾盂减压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的患者设为常规组(48例),采用经皮肾造瘘的患者设为经皮肾造瘘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减压成功率、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减压后1 h内的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二期手术所需时间、结石残留情况、软镜使用情况以及术后发热情况。结果经皮肾造瘘组患者的肾盂减压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CRP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减压后1 h内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皮造瘘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结石残留率、软镜使用率以及术后发热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肾造瘘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和仅仅采用局麻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输尿管支架,其治疗上尿路结石伴尿源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安全和疗效明显更高。

  • 标签: 尿路结石 脓毒血症休克 肾造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离断式与传统式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根治全胃切除术重建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黏膜通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根治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将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的30例患者列为A组,传统式Roux-en-Y吻合的30例列为B组。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手术指标、肠道黏膜通透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短于B组(P<0.05)。B组发生RSS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A组L/M数值、血浆D-乳酸水平、血清内毒素水平、DAO值均低于B组,血浆Gln水平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较传统式相比具有出血量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Roux瘀血综合征发生率低等临床优势,且对患者肠道通透的影响较小,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吻合术,Roux-en-Y 通透性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打印辅助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3D-PCP)与传统外侧L形延长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3D-PCP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73.0±3.4)岁。ORIF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71.4±2.6)岁。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拆线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和术后1年手术部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1个月和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术后2 d和术后1年跟骨影像学参数(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宽度、高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所有患者术后获14~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与ORIF组相比,3D-PCP组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拆线时间早、下地负重时间早,术后2 d VAS评分低,术后1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高,但术中透视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2 d VA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术后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ORIF组术后1年AOFAS的踝-后足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D-PCP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术后1年VAS评分、AOFAS的踝-后足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P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虽增加术中透视次数,但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愈合快、术前术后住院时间短、可早期下地负重锻炼及术后早期足踝功能恢复更佳的优点。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质疏松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Foxp3-mRNA表达特征与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Th1/Th2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为COPD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监测及其相关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定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接诊并在该院接受后续治疗的COPD患者95例,同时选可比对照85例作为本研究的受试对象;采用PCR法扩增Foxp3-mRNA片段,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受试者血清中Foxp3-mRNA表达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Th1/Th2免疫应答系统表达测定的指标:包括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所得数据录入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PD病例组的IFN-γ、IL-2、IL-4、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82、5.996、7.380、4.835,P值均<0.05),病例组中不同年龄患者的IFN-γ、IL-2、IL-4、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37、16.943、45.386、31.831,P值均<0.05),病例组中不同病程患者的IFN-γ、IL-2、IL-4、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226、30.096、29.353、34.300,P值均<0.05)。病例组在592 bp左右位置处可见清晰条带(组1~组5),而对照组(组6)及DNA marker组(组7)基本无条带;Foxp3-mRNA表达量与IFN-γ、IL-2、IL-4、IL-10水平均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614、0.493、0.529、0.501,P值均<0.05)。结论Foxp3-mRNA在COPD患者中发生特异性表达的理论依据成立,Foxp3-mRNA表达特征与Th1/Th2免疫应答特征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正相关,但考虑到我国COPD的流行病学特征,该结论还需要结合COPD患者的环境流行病学因素进一步验证Foxp3-mRNA表达特征与Th1/Th2免疫应答特征在机制层面的联系。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Foxp3-mRNA 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