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许轲 金晶 刘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100021 北京,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100021 北京,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发生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肿瘤手术共10 761例,其中非计划再次手术132例,发生率为1.23%。计划再次手术主要发生在术后3 d后(81.82%),吻合口漏(50.00%)、肠梗阻(17.42%)、造口并发症(12.12%)、出血(9.85%)是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患者(OR=2.32;95% CI:1.53~3.52;P<0.001)、直肠癌患者(OR=2.87;95% CI:1.86~4.45;P<0.001)、有既往手术史的患者(OR=2.98;95% CI:1.99~4.48;P<0.001)是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计划再次手术会导致患者转入ICU和死亡风险增高,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0.78 d,住院费用平均增长42 428.69元。结论计划再次手术增加医院运营成本和患者负担。有既往手术史的男性直肠癌患者发生计划再次手术的风险较高,要充分做好围手术管理工作,重点防范吻合口漏、肠梗阻、造口并发症和出血的发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非计划再次手术 影响因素
  • 作者: 许轲 徐震纲 杨剑 金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生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头颈部肿瘤手术共15 113例,其中非计划再次手术122例,发生率为0.81%,计划再次手术主要集中在术后24 h内,出血(65.57%)、淋巴瘘(15.57%)、血管危象(9.84%)是主要原因。患者性别、手术部位、首次手术级别、切口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与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有关。首次手术部位为扁桃体(15.79%)、牙龈(8.93%)、口咽(8.33%)、下咽(4.79%)、舌部(3.17%)的患者发生计划再次手术概率较高。计划再次手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21.66%,住院费用平均增长99.35%。结论计划再次手术提高医院运营成本和患者负担。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24 h内情况,重点防范出血、淋巴瘘和血管危象的发生。针对男性、高龄、手术级别高、手术切口级别高、ASA分级高的患者,尤其是手术部位为扁桃体、牙龈、口咽、下咽、舌部的患者,要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非计划再次手术 影响因素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手术"的全新辅助治疗模式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8—2020年间前瞻性纳入局部晚期胃腺癌或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28例,首先接受同步放化疗(CCRT),放疗剂量为45 Gy,1.8 Gy/次,同步口服替吉奥40~60 mg,2次/d。CCRT后3周接受4~6周SOX方案巩固化疗(CNCT)。CNCT结束后4~6周完成胃癌D2根治术。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新辅助治疗,治疗中≥3级不良反应在CCRT期间出现3例(11%),分别为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食欲下降;在CNCT期间出现白细胞下降2例(7%)、血小板下降3例(11%)。共20例(71%)完成手术,达病理完全缓解者占50%。3例手术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中期分析结果示局部晚期胃癌接受全新辅助治疗可获得显著的降,治疗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可耐受。

  • 标签: 胃肿瘤/放化疗法 胃肿瘤/化学疗法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诱导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具体包括对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诱导血液透析患者共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30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变化,观察其护理影响。结果:干预前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诱导开展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正面和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临床表现,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诱导期 血液透析 焦虑和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结(SLN)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预测nSLN转移风险。方法选择2002—2017年手术治疗的、SLN 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917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建模组(497例)和验证组(420例)。以nSLN是否转移为因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917例患者的nSLN转移率为27.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原发肿瘤脉管瘤栓、淋巴结包膜外受侵、SLN阳性数、SLN阴性数、SLN是否宏转移与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N阳性数、SLN阴性数和SLN是否宏转移为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建模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验证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结论利用6个危险因素建立的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决策。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中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并分析。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5月间我院收治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高龄尿毒症患者中,在征求患者以及其家属同意下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选取了40例,并通过抽签分组的方式,将这些高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了每组20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20例血液透析高龄尿毒症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20例血液透析高龄尿毒症患者诱导护理干预,最后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在经过两种不同护理的模式干预下,实验组血液透析高龄尿毒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液透析高龄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液透析高龄尿毒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相关指标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在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在诱导期中采取护理措施干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护患关系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龄尿毒症 血液透析 诱导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分布,探讨放疗的照射范围。方法1997年9月至2015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2472例改良根治术后T1-2N1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未行新辅助治疗。1898例未行术后放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患者的局部和区域复发部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局部复发率和区域复发率计算,采用Log-Rank法对影响患者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的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P值小于0.05的因素进行Cox回归法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1.3个月,164例(8.6%)患者发生局部和(或)区域复发。其中复发在锁骨上106例(65%),胸壁69例(42%),腋窝39例(24%),内乳19例(1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45岁)、肿瘤位置(其他象限/内象限)、T分期(T1/T2)、腋窝阳性淋巴结数(1个/2~3个)、激素受体(阳性/阴性)是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患者的LRR部位主要是锁骨上,其次是胸壁,腋窝和内乳少见。影响局部和区域复发的高危因素基本相似,放疗患者建议照射锁骨上区和胸壁。

  • 标签: 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 阳性淋巴结 局部区域复发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4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加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6年收治的148例T4、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胸壁放疗加量组57例,不加量组91例。放疗采用常规+胸壁电子线、三维适形+胸壁电子线、调强放疗+胸壁电子线照射,加量组EQD2>50Gy。全组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7.2个月,5年胸壁复发(CWR)、局部区域复发(LRR)、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9.9%、16.2%、58.0%、71.4%。胸壁放疗加量和不加量的5年CWR、LRR、DFS、OS率分别为14%和7%、18%和15%、57%和58%、82%和6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壁加量与否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45例复发高危组患者中放疗加量组似乎有较高的OS率(P=0.058)、DFS率(P=0.084)和较低的LRR率(P=0.059)。结论T4乳腺癌患者异质性较强,胸壁放疗加量对全组患者无明显获益。对于有脉管瘤栓阳性、pN2-N3、激素受体阴性中2~3个高危因素患者胸壁放疗加量有改善疗效趋势。

  • 标签: 乳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加量放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