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5-5p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骨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ATDC5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对照组和IL-1β处理模型组。为了分析miR-215-5p对IL-1β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的将IL-1β组分为:模型组+miR对照组,模型组+miR-215-5p抑制剂组。细胞转染后采用10 ng/ml IL-1β处理软骨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15-5p和锌指结构E-box同源结合框2(ZEB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ZEB2、p65、磷酸化p65、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将野生型ZEB2的3’-非编码区(pmiR-ZEB2-WT)或者突变型ZEB2的3’-非编码区(pmiR-ZEB2-Mut)分别与miR-215-5p模拟物(miR-215-5p mimic)和对照物(miR-NC)共转染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实验研究miR-215-5p与ZEB2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215-5p在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模型中表达上调(2.87±0.07)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ZEB2是miR-215-5p的直接作用靶点。miR-215-5p mimic处理可使转染pmiR-ZEB2-WT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为miRNA对照组的40.2%,而在转染pmiR-ZEB2-Mut的细胞中miR-215-5p mimi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15-5p抑制剂使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水平降低为对照组的50.9%,并且可降低软骨细胞凋亡标志物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为对照组的68.2%和75.4%。结论miR-215-5p通过靶向ZEB2促进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

  • 标签: 骨关节炎 微小RNA 软骨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我科采用超声引导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6~12岁,平均9.1岁。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切口长度平均(2.8±0.5)cm,手术时间平均(42.5±3.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2±1.3)ml,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平均(3.5±0.7)次;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1±1.2)周;末次随访时Cooney腕关节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97.2±2.1和97.8±1.1,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神经血管损伤、骨骺早闭,无针尾激惹症状。结论超声引导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具有微创、出血少、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少、疗效确切的特点,并且二次取出方便,可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儿童 超声引导 弹性髓内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末节指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与单纯克氏针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对45例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分别采用经末节指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法(A组23例)和单纯克氏针法(B组22例)治疗,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患指活动度、并发症等情况,按Crawford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7个月,A组术后患指关节的活动度和术后功能的优良率优于B组(P<0.05);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出现再发锤状指的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经末节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术后患指恢复功能良好,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治疗结果 骨隧道 骨性锤状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患者45例,采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19例(桥接组),男13例、女6例,年龄(38.3±11.9)岁(范围21~72岁);采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及锁定钉板系统固定26例(锁定钉板组),男20例、女6例,年龄(41.2±14.7)岁(范围20~79岁)。术后定期随访,每4周记录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4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2±4.7)个月(范围10~3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桥接组手术时间为(68.1±12.5) min,大于锁定钉板组的(56.3±11.6) min(t=3.32,P=0.002);桥接组与锁定钉板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6±20.2) ml、(104.2±14.1) 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8.4±16.2) ml、(73.1±14.9) ml,住院时间分别为(9.7±2.3) d、(9.4±1.9) 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P=0.107;t=1.00,P=0.323;t=0.57,P=0.573)。桥接组1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5.3±4.3)周,锁定钉板组为(15.9±3.9)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38)。术后4周,桥接组UCLA肩关节评分为(18.1±3.9)分、MEPS为(55.4±6.8)分,均低于锁定钉板组(P<0.05);术后8周,桥接组UCLA肩关节评分为(26.2±4.3)分、MEPS为(70.9±6.5)分,均低于锁定钉板组(P<0.05);术后12周,桥接组UCLA肩关节评分为(33.6±1.0)分、MEPS为(91.0±3.7)分,优良率达100%,与锁定钉板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可根据骨折形态进行个性化多维固定,至术后12周可达到与锁定钉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时间略长,并可能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牵拉损伤动物模型,观察神经牵拉损伤后大鼠坐骨神经功能,电生理及病理学变化。方法24只清洁级健康大鼠以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A),轻(B)、中(C)、重度(D)牵拉组4组,每组6只。选择左侧坐骨神经暴露,A组暴露神经10 min后关闭伤口,B、C和D组使用不同拉力牵拉坐骨神经干10 min后关闭伤口。分别检测各组损伤肢体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滚轮运动试验及热刺激试验、神经靶肌肉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及坐骨神经牵拉节段组织病理学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FI测量结果表明,神经损伤后2周,重度组(-100.042±4.667)完全丧失神经功能,中度组(-65.250±23.705)具有部分神经功能,轻度组(-26.792±18.762)神经功能完全恢复。重度组(t=200.900,P<0.0001)及中度组(t=4.830,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6,P>0.05)。CMAP测量发现重度组的神经传导被完全阻断,中度损伤组的动作电位在损伤后20 d前下降,并在损伤后20 d开始恢复。重度组(10.250±7.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900,P<0.01),中度组(39.875±20.259)与对照组比较(t= 8.944,P<0.05),轻度组(86.125±9.094)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980,P>0.05)。滚轮运动实验结果轻度牵拉组(2.692±0.240),10 d后逐渐恢复正常,中度(1.891±0.328)及重度(0.804±0.280)恢复不明显。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30、12.220、30.490,P<0.01)。热刺激实验发现损伤后对热反应明显降低并且重度组无恢复,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3、8.994、215.749,P<0.05)。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地建立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

  • 标签: 神经牵拉伤 坐骨神经 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导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我们共收治40例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介导下类固醇激素注射组20例(实验组)和超声介导下类固醇激素注射组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3个月及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的钙化灶缩小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6~13个月,平均8.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3个月、6个月较治疗前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钙化灶缩小(P<0.05)。治疗后2、4周两组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后4周超声下钙化灶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介导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单一类固醇激素注射相比较,短期(<4周)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中长期(>4周)实验组能更好地减轻疼痛、促进钙化灶吸收、恢复肩关节功能。

  • 标签: 高能量冲击波 疗效比较研究 超声介导 类固醇激素 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锁骨钩置钩方法在治疗Rock-Wood Ⅲ、Ⅳ、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研究纳入的48例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常规置钩方式治疗24例(常规组),其中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42.4岁;采用改进置钩法治疗24例(改进组),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44.7岁。通过对比常规组及改进组不同置钩方法对Rock-Wood Ⅲ、Ⅳ、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比较两组在肩锁间隙、喙锁间隙的差别,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肩部功能的Constant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3.4个月随访,改进组术后喙锁间隙与常规组术后无明显差别,在肩锁间隙上两组有明显差别,改进组在VAS及Constant评分优于常规组。结论改进后的置钩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上与常规方法相比固定更为稳定,在减小术后肩锁关节增宽、控制肩锁关节前后移位方面有其优势,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Ⅳ、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Rock-Wood Ⅲ、Ⅳ、Ⅴ型
  • 简介:摘要尺骨冠状突对维持肘关节稳定性十分重要,对于骨折块较小且粉碎性的冠状突骨折,首先要选择合适手术入路,肘关节前方经血管神经间入路安全、创伤小、显露范围广。尺骨近端都是松质骨,螺钉固定不紧容易拔脱,单纯钢丝固定去套易形成切割,常规固定方式难以有效固定。针对这些不足,笔者设计经尺骨隧道"T"形钛板与钢丝相结合固定O'Driscoll 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笔者对收治的48例O'Driscoll 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均采用经尺骨隧道"T"形钛板钢丝内固定治疗,探讨该固定方式治疗O'Driscoll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尺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手外一科收治的19例成人肘内翻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16例;年龄17~27岁,平均20.3岁;左侧13例,右侧6例;肘内翻角为20.7°±2.8°。所有患者术前在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上精确测量健侧提携角及患侧的内翻角,并测算出截骨角度,术中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锁定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肘提携角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9~3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截骨处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肘提携角为11.4°±1.6°,患者手术瘢痕平均4 cm(3~5 cm),术后患肢肘内翻畸形与术前对比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良好。术后采用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7例,中2例;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优13例,良6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部分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肘关节僵硬。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失效情况,无一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术前应用PACS系统精确测量截骨角度,术中应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进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既确保了矫形角度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又未留下明显手术瘢痕,外形美观,疗效良好。

  • 标签: 肘内翻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内 小切口 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