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眼科全身系统性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在操作护理时出现的一些护理风险原因进行讨论,整合护理安全管理手段,归纳安全护理的经验。方法:按照潜在的危险严重病症患者在改良初期的预警评分,对于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施行风险评测的操作,患者总数是 40例,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结果:我院收治的 40例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在施行护理期间,没有出现纠纷和护理失误相关状况。结论:针对罹患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护理的效果。

  • 标签: 全身系统性严重危险病症 护理风险管理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中抽选66例列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再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中抽选66例列为实验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25、6.877、6.789、5.172,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合并肢端缺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凝血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至2020年2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疗队在武汉收治的7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9(49~71)岁,3例合并基础病。发热7例,干咳6例,呼吸困难4例,腹泻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端缺血,表现为肢端青斑或青紫、血疱、干性坏疽等。7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时均存在D-二聚体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正常,6例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升高,4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随着病情进展,D-二聚体及FDP进行性升高,4例患者符合2017年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6例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D-二聚体及FDP下降,但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中位随访26 d,5例患者死亡,从出现肢端缺血症状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2(7~16)d。结论部分危重型COVID-19患者存在明显高凝倾向,应关注此类患者凝血功能,及时识别高凝期并予抗凝治疗,肢端缺血提示预后不良。抗凝治疗能否改善预后仍需更多临床数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 高凝状态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确诊为心理障碍的78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测查。结果疾病组和正常组在SCL-90和EMBU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缺乏情感温暖、惩罚、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是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危险性。

  • 标签: 心理疾病 父母教养方式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54例,阳性率为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1例,阳性率为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65.2±2.1)mg/L,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8.1±1.3)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指导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1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75例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7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指导,比对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控制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5.3%,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心理指导,能提高治疗结果,降低再住院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指导 心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妇科收治的9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采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认知调查问卷、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认知调查问卷、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疲倦、气促、失眠、食欲丧失领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命质量。

  • 标签: 肿瘤 妇科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 疾病认知 自我管理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围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能。方法:2021年2月-2023年4月,将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两组,各84例,参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PaO2指标、PaCO2指标、FVC指标、PEF指标、FEV1指标、CRP指标、PCT指标和BNP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PaO2指标、PaCO2指标、FVC指标、PEF指标、FEV1指标、CRP指标、PCT指标和BNP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aO2指标、PaCO2指标、FVC指标、PEF指标、FEV1指标、CRP指标、PCT指标和BNP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糖皮质激素 抗生素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围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能。方法:2021年2月-2023年4月,将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两组,各84例,参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PaO2指标、PaCO2指标、FVC指标、PEF指标、FEV1指标、CRP指标、PCT指标和BNP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PaO2指标、PaCO2指标、FVC指标、PEF指标、FEV1指标、CRP指标、PCT指标和BNP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aO2指标、PaCO2指标、FVC指标、PEF指标、FEV1指标、CRP指标、PCT指标和BNP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糖皮质激素 抗生素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与RA伴间质性肺疾病(RA-ILD)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RA炎患者86例,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非RA-ILD组和RA-ILD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KL-6水平和免疫功能(CD3+、CD4+、CD8+计数和CD4+/CD8+比值),分析血清KL-6水平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非RA-ILD患者54例,RA-ILD患者32例。RA-ILD患者以男性为主,CRP、ESR和R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82、7.243、7.748,P<0.05)。RA-ILD组KL-6水平[(835±72)U/ml]显著高于非RA-ILD组[(434±4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0,P<0.05);同时,RA-ILD患者的CD8+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6、4.993,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6水平与抑制性T细胞(CD8+)呈负相关(r=-3.563,P=0.031),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4.879,P=0.011)。结论血清KL-6水平与RA-ILD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血清KL-6水平可作为评估RA-ILD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肺疾病,间质性 涎液化糖链抗原-6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