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心衰并发室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6例心衰并发室心律失常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内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及24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包括高危室早如RonT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速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1%,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T-proBN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心衰并发室心律失常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NT-proBNP浓度、减少高危室早数目,效果显著。

  • 标签: 厄贝沙坦 胺碘酮 心衰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心电图诊断方法运用在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临床中的运用方法以及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电图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都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诊断阳性正确率为90%(45/50),对照组患者诊断阳性正确率为76%(38/50);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诊断运用在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能够产生显著的疗效,临床意义较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依照给药方式的差别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成单一组(n=39)和联合组(n=39),在对所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对联合组患者给服氯吡格雷。观察给药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一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联合组相比,后者优于前者,存在明显性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相较于单一给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不仅安全较高,而且还明显改善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肠溶片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来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EDD、LVEF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LVEDD、LVEF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两组IgG抗体、BNP为实验组较优秀,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丙种球蛋白和常规治疗联合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推介使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