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大家总说广州人非常务实,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广州人宁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稳赚不赔的事情上面,而极少考虑冒险。在生活和商业上这样的精神或许是一种好事,然而这种精神在艺术上可不是好标准。

  • 标签: 广州人 少年 精神 精力 时间
  • 简介:说起飞利浦这个品牌基本上和很多人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细微如电灯泡,还是日常如显示设备、电动牙刷,抑或是精确如医疗器械,都能见到上有“飞利浦”的字样。我甚至还拥有过一台飞利浦的手机,这台手机是谁买给我的我已经记不清楚,只记得它还是彩屏的按键手机,不能静音,这台手机的最终归宿,是我妈发现我躲在被窝里用手机看欧冠决赛的文字直播之后,被扔出了窗外。

  • 标签: 飞利浦 个人生活 显示设备 电动牙刷 医疗器械 手机
  • 简介:想来,已然仙逝的尼吉拉斯·哈农库特,紧随古斯塔夫·莱昂哈特、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和弗朗兹·布吕根之后,四位倡导古乐本真音乐的巨擘在另一个世界相聚,还在坚守“本真”的指挥,只剩下诺林顿、闽科夫斯基、赫尔维格、李霖以及不怎么严格算是本真运动大家的内维尔·马里纳爵士这些耄耋老人。本真运动的继承者在何处,本真运动要往何处去,这是一个令音乐界纠结的话题。

  • 标签: 哈农库特 弥撒 另一个世界 古斯塔夫 本真 吉拉斯
  • 简介:星期五,盛原老师刚下飞机就直奔广州星海音乐厅。在琴房练琴之前,他趁若调琴师傅为他调试羽管键琴的间隙,坐在琴房外的沙发上吃刚从星巴克买来的帕尼尼,这算是他练琴前简单的午餐了。我坐在他身边,跟他闲聊。他问我是不是最喜欢巴赫,我说是,但我很害怕听巴赫,因为大三的时候睡不好,老喝酒,可是喝得半醉之后听巴赫却总能把醉酒感解掉。

  • 标签: 巴赫 练琴 音乐厅 星巴克 午餐
  • 简介:为什么要听单声道作为一个已经在唱片收藏之路上走了一整个大学生涯的人,对于聆听唱片方面的话题,总是很多话要说,尤其是对于我比较熟悉的古典音乐唱片方面。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每个月多多少少还是能靠着工作拿到一些工资的,虽然不是特别多,然而由于我的生活水平并不需要多高,因此每个月还是能拿出一点钱来满足我收集唱片的“收集癣”。

  • 标签: 古典音乐唱片 单声道 录音 生活水平 大学生 收集
  • 简介:合唱在中国是什么情况,可能大家都比较清楚:且不说每个社区,起码但凡有一些条件的大中小学中,都会组织一个甚至几个合唱团。在中小学中组织合唱团的很大一个理由,是为了参加比赛,给虚荣心爆棚的学校领导们充点颜面,拿奖领导面上有光,不拿奖就装作大量地摆摆手说“胜负乃兵家常事”。要说音乐的教育和普及,中小学合唱团的效果简直就是微乎其微,普通的大学合唱团倒是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是那些年轻人们早就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流行的才是好的。

  • 标签: 声音 世界 学校领导 合唱团 中小学 虚荣心
  • 简介:与德国不同,法国和俄罗斯的钢琴家们中女性占的比例不少,其中还有不少真是美貌与智慧并重,如法国的尤兰·菊勒和俄罗斯的罗森·塔玛金娜。而反观德意志,似乎自克拉拉·舒曼以降,德国女性钢琴家这一块都是一片空白,直到艾利·奈伊的出现。

  • 标签: 德意志 巾帼 钢琴家 俄罗斯 克拉拉 德国
  • 简介: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始祖,是两位19世纪著名的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和尼古拉·鲁宾斯坦。作为当时极为出色的钢琴家,他们影响的范围并不止在俄罗斯,在那个年代,音乐家的影响力堪比来复枪在欧洲战场上产生的威慑力。不少人都慕名而来,拜于他们的门下学习,就如绍尔、泽维列夫和西洛蒂,在跟随李斯特之前都和尼古拉·鲁宾斯坦学习过。

  • 标签: 钢琴学派 俄罗斯 拉赫玛尼诺夫 斯克里亚宾 钢琴艺术 鲁宾斯坦
  • 简介:笔者曾经在暑假熬夜连续观看瑞士韦尔比耶音乐节,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就是室内乐的数量相当多。几乎每天就有一场。就持续近一个月的音乐节来看,室内乐的演出数量比广州交响乐团一个乐季演出的场次还要多,而且在韦尔比耶登台的都是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相当优秀的艺术家,如在耄耋之年的第一代美艺三重奏成员、钢琴家普莱斯勒,青年钢琴家特里福诺夫,小提琴家卡瓦科斯等等。甚至连翻谱的都是大名鼎鼎的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比上次在广州大剧院给陈萨“捣乱”的翻谱美女高得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 标签: 室内乐 青年钢琴家 现状 中国 交响乐团 小提琴家
  • 简介:提到极为出色的奏鸣曲组合,奥伊斯特拉赫和奥柏林两位的组合一定不能不提。两位黄金时代的苏联音乐家联手录制了大量奏鸣曲唱片。无论是爱乐者亦或是发烧友,都对他们两位的唱片疯狂追捧,以至于他们两位录制的黑胶唱片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

  • 标签: 柏林 传奇 黄金时代 奏鸣曲 唱片 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