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作者: 苗森 蔺琪 孙亚杰 宋耀文 李旭 潘志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 儿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角膜混浊(CCO)行穿透角膜移植(PK)后角膜植片的透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CCO并行PK的0~1岁患儿(42例,51只眼)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手术时年龄(5.7±2.2)个月;随访时间为(28.6±2.6)个月。记录患儿的基本信息、相关角膜疾病类型及角膜混浊形态。所有患儿均进行了PK,术后定期随访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及出现的并发症,记录术后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分类诊断、手术年龄以及联合手术等不同影响因素与植片生存之间采用Kaplan-Meier存活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透明角膜植片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透明角膜植片率为84.3%(43/51),12个月时下降至78.4%(40/51),至末次随访则进一步下降至60.8%(31/51)。A-R综合征及先天性小眼球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0)低于Peters异常(62.2%,23/37)和角膜巩膜化(8/11)(P<0.01),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3/9)也低于单纯行PK者(66.7%,28/42)(P=0.039)。混浊角膜组织中有新生血管者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低(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264,P=0.022)。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眼压升高(7只眼,13.7%)和持续角膜上皮缺损(7只眼,13.7%),其次为并发性白内障(4只眼,7.8%)和后发性白内障(2只眼,3.9%)。结论1岁及以下的CCO患儿在行PK治疗后,随随访时间延长透明角膜植片率有下降趋势,但术后2年透明角膜植片率尚好。影响PK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角膜混浊组织中有新生血管、疾病类型及是否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等。

  • 标签: 角膜混浊 角膜移植术,穿透性 移植物存活 治疗结果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追踪调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小学生的视力、屈光状态变化情况。方法队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于2020年9月和2021年7月对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16所小学及教学点一至五年级学生的视力、屈光状态进行普查。对视力<1.0的儿童使用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0.5%托吡卡胺和0.5%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散瞳验光,近视定义为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0.5 D。计量资料数据分析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年重复受检的2 489人被纳入研究。2020年近视患病率为26.24%(653/2 489),2021年近视患病率为32.94%(820/2 489)。一至五年级一学年近视发病率依次为11.19%(47/420),5.44%(21/386),6.39%(25/391),11.52%(44/382)和11.67%(30/257)。各年级儿童双眼平均SE均较前一年向负值增大(一至五年级分别增加:0.40 D、0.69 D、0.62 D、0.52 D和0.37 D)。结论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一年级和四、五年级是小学阶段两次近视发病高峰,女生、年级、基线SE是近视进展的相关影响因素。

  • 标签: 屈光不正 视力 近视 等效球镜 学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