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作为一位精通诗文书画的著名文人,苏轼(1037—1101)曾为韩、李思训、吴道子、徐熙、文同、郭熙、王诜、李公麟、惠崇等多位唐宋著名画家写过题画诗。其中的《李思训〈长江绝岛图〉》和《惠崇〈春江晚景〉》,尤为脍炙人口。

  • 标签: 吴道子 文人画观
  • 简介:明代“吴门”文人由赵孟开创并由“元四家”确立了淡泊荒率的文人风气,受到明清许多文人家的推崇,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明代文人的格调毕竟又与元代有所不同。这一方面因为元代废除的皇家画院制,在明初随着汉族封建统治的复兴而又得以恢复,这种状况必然会对由元代延续下来的文人风有所影响;另一方面,在明代江南经济日趋繁荣,苏州很快成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经济的富庶,促成了当时“吴门”画派的诞生。

  • 标签: 画院 全国 中心 淡泊 经济 荒率
  • 简介:在前面论杜甫题画诗的一章中.我们已说到在专业画家身上有时也会出现某种文人所欣赏的意趣:而本章所要阐述的.则是宋代院体画中的文人因素。中国的皇家画院的设立.从历史记载上看.最早可追溯至西汉。到了五代.皇家翰林图画院已成为一种别有特色的帝王文化生活的点缀。南唐时期流传的民谚“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说明当时皇家画院画师与民间文人师在画风上的迥然不同。到了北宋,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政治上虽是个昏庸君主.他却同时也是个出色的画家,擅花鸟、山水和人物。从现在流传下来的他所画的《桃鸠图》《听琴图》和所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可以看出.他在绘画上已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力与很高的水平。而北宋的翰林图画院在他的直接关心、指导之下.更是出现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画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标签: 文人画 院体画 宋代 《虢国夫人游春图》 翰林图画院 《听琴图》
  • 简介:八、北方山水“武”的脉系——范宽、燕文贵直至李唐由荆浩确立的北方山水的刚武画风,因关仝之辅佐而影响趋大.又因李成出现而产生趋于文秀的转向,不过.这种变化.并未全然遏制住北方山水刚武画风的发展势头。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武” 北方 画风 范宽 李唐
  • 简介:二十四、劲健清润的浙派开山戴进中国山水的发展状态,与社会形态的变迁似有着内在的牵连。两宋的山水以院体为其主体,至元代皇家画院被取消,遂使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在野文人得到很大的发展。至明代皇家画院被恢复,南宋的院体画风又被提倡,而在野文人则受遏制,乃至如"元四家"之王蒙入明后竟冤死狱中。据说晚年的倪瓒也曾入狱,还有徐贲等画家被杀。擅长山水,甚至被倪瓒称为"非王蒙辈所能梦见"的赵原,在洪武初年被征入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续
  • 简介:△学画早年成名,不一定是好事。成了名,应酬多了,妨碍基本功的锻炼,也没有工夫去写字读书,有碍于提高。所以学画切忌名利心太多。△我在家无事,不惯空坐,总是手执一卷,但读书很少系统,乱抽一帙,涉猎而已。于古文好读《史记》,下及韩、柳、欧阳修、苏东坡以至归有光,皆所耽习。于诗好李杜集,以及李长吉、李商隐诸选本。一篇上口,咀嚼涵咏,觉历代鸿篇名著,撷其精英,移之于,无非佳制。而读本易致,随处可以搞到,不比名画绝品,难得寓目。

  • 标签: 诗与画 陆俨少 内蕴 画论 《史记》 基本功
  • 简介:△我们看古画,首先看这幅的时代气息。北宋不同于元代,南宋不同于明初。即使是优孟衣冠,刻意模仿,终逃不出作者所处的时代气息。△自来大家,往往能在粗中带细,细中带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写意用工笔打底,看似粗服乱头,其势似急风骤雨,而在关键之处,交代清楚,一丝不苟。工笔间写意,看似精工细琢,而下笔挥洒自如,毫不经意,方见功夫。△杂采诸家,或自心造,要当绝去匠习,与古无悖。

  • 标签: 时代气息 陆俨少 画论 工笔 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