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度极高、预后较差的恶性疾病,多数患者诊断确诊时为进展期阶段,常失去手术指征或者只能行姑息性手术治疗,远期预后差。作为一种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长时间以来全身性治疗肝癌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本文对目前靶向药物在肝癌临床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癌(ICC)是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的腺癌,具有早期诊断难、肿瘤恶性程度高以及预后差等特点。ICC较为少见,却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在全世界逐渐增加。根治性手术是ICC目前公认的唯一能带来较为理想长期生存的治疗方法,但许多手术相关问题,如淋巴结清扫、血管切除重建等能否为患者带来生存优势尚有争议。ICC的辅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局部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目前已有大量相关研究支持其疗效,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ICC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进展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内胆管癌 肝周围淋巴结清扫 外科手术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回顾其近70年的外科治疗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治愈率仍不理想,目前还没有被公认和广泛接受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笔者团队结合近40年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经验和近年来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相关进展,将肝胆管结石病分为原发型、炎症型、占位型和终末型4种类型,并针对个案选用不同综合治疗方案,期望更好地完成"同病异治",更好地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从而不断提高肝胆管结石病精细化诊断与治疗水平。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外科手术 分型 原发型 炎症型 占位型 终末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左叶胆管结石的早期及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的开腹和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治疗的187例肝左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开腹肝左叶切除(OLH)组和腹腔镜肝左叶切除(LLH)组患者进行1∶1匹配,两组各47例,年龄分别为(54.7±12.3)岁(范围:34~75岁)和(53.2±12.6)岁(范围:34~75岁)。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胆瘘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结石复发率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OLH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0.8±3.1)d,高于LLH组的(8.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5,P=0.000)。OLH组术后胆瘘发生率为21.2%,高于LLH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36)。OL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9%,高于LLH组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34)。OLH组的结石复发率为17.0%,高于LLH组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腹手术(95% CI:1.55~10.75,P=0.004)和并发症(95% CI:1.29~9.52,P=0.013)是延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开腹手术(95% CI:1.428~44.080,P=0.018)和结石残留(95% CI:1.580~62.379,P=0.014)是术后胆瘘的独立预后因素;胆瘘(95% CI:1.078~24.517,P=0.040)是结石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胆瘘发生率,降低结石复发风险,是治疗肝左叶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结石 肝切除术 肝胆管结石 腹腔镜 胆瘘 倾向性评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