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基于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LI-RADS)的MRI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 CK19)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HC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K19(+)及CK19(-)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基于2018版LI-RADS的MRI图像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评估CK19表达的主要预测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8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16例,年龄(56.1±9.5)岁。甲胎蛋白水平及靶样表现在HCC患者CK19(+)与CK1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甲胎蛋白≥400 μg/L(OR=0.217, 95%CI: 0.075~0.626, P<0.05)及靶样表现(OR=0.331, 95%CI: 0.110~0.996, P<0.05)均为CK19表达的独立预测指标。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及表观弥散系数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中两组病灶对比噪声比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LI-RADS的MRI靶样表现结合高甲胎蛋白水平可提示HCC中CK19表达。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细胞角蛋白1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特征与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例肝门部神经鞘瘤患者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7~67岁,中位年龄59岁。5例患者均行上腹部MRI检查,观察病灶部位、形态、大小、边缘、信号、强化模式等,并分析病理。结果5例均为单发病灶,均位于第一肝门及周围;4例病灶为椭圆形或类圆形,1例为长条状;5例病灶边界清晰,包膜完整。3例为囊实性,2例为实性。病灶实性部分T1加权成像为等、稍低信号,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T2WI)为稍高、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为高、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为稍高、等、稍低信号,增强扫描为渐进性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内见较厚分隔,增强后分隔、包膜轻中度延迟强化,1例病灶内见液-液平面,1例囊实性病灶脂肪抑制T2WI呈"靶征"。5例肿瘤均紧邻血管,长轴与门静脉走行一致,1例病灶轻度压迫邻近胆管。病理显示5例肿瘤均有完整的纤维包膜,镜下见肿瘤实性部分梭形细胞为主。结论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特征为长轴沿门静脉走行的椭圆形或长条状(形似"腊肠")病灶,易发生囊变,脂肪抑制T2WI可出现"靶征",增强后实性部分、分隔及包膜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

  • 标签: 神经鞘瘤 磁共振成像 肝门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pSPN)的CT表现对其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切除及病理学证实的10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肿瘤分为两组,侵袭组38例,无侵袭组65例,均为单发病灶,对两组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状、边界,包膜、钙化、出血等进行分析,测量两组病灶实性成分平扫、增强动脉期、增强静脉期的密度,计算增强动脉期、静脉期的强化程度以及增强静脉期与动脉期的强化程度差异,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动脉期密度、静脉期密度、动脉期强化程度、静脉期强化程度对pSPN的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侵袭组和无侵袭组肿瘤的包膜、囊实性组成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部位、最大径、边界、形状、钙化、出血、胰胆管扩张、胰腺萎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组pSPN的静脉期密度[(76.65±16.71)HU]及静脉期强化程度[(41.04±17.02)HU]均比无侵袭组高[分别为(70.09±12.02)、(34.55±11.41)HU],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实性成分平扫密度、增强动脉期密度、增强动脉期强化程度及增强静脉期与动脉期强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密度、静脉期密度、动脉期强化程度、静脉期强化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8、0.634、0.613、0.617,其中只有静脉期密度具有判别效能,最佳临界值为78.65 HU。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边界不清,以实性成分为主,肿瘤实性成分静脉期强化明显等征象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行为。

  • 标签: 胰腺 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肿瘤浸润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03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p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显示,与女性组相比,男性pSPN患者往往年龄较大,临床症状比较少见,肿瘤体积较小,肿块内实性比例更高,钙化更常见,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男性pSP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男性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女25例,男20例,年龄(41.21±2.31)岁;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1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慢性阑尾炎3例。B组女27例,男18例,年龄(41.29±2.15)岁;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1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7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4例,慢性阑尾炎2例。A组行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B组行Hem-o-lok结扎夹夹闭阑尾残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48±9.28)min、(2.32±0.84)d、(4.02±1.09)d,B组分别为(40.32±12.96)min、(3.30±1.01)d、(5.78±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8 h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CD4+/CD8+、CD3+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CD4+/CD8+、CD3+为(1.05±0.26)、(44.17±6.35)%,高于B组的(0.75±0.32)、(36.68±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使用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虽会延长手术用时,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进程,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阑尾残端 Hem-o-lok结扎夹 荷包缝合包埋
  • 简介:摘要发生在成人的胰母细胞瘤十分罕见。本文报告1例成人胰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显示胰母细胞瘤无典型的首发症状,影像学表现多为单发的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病理学显著特征为肿瘤可向腺泡细胞、神经内分泌等多种方向分化,均可见鳞状小体结构。胰母细胞瘤需与胰腺腺泡细胞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相鉴别,其长期预后及治疗策略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胰母细胞瘤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临床病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是培养临床病理专科医师的重要手段。自2014年上海市临床病理专科开始实行专科医师培训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在病理专科医师培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逐步建成了系统的多形式教学模式体系,包括:导师负责制、专科病理诊断培训、专科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多学科团队协作、教学相长、医学人文及伦理学教育、科研提升等方面。该文就多形式教学模式在病理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可行性、作用及初步成效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的病史对病理诊断非常重要,病理医师在临床病理诊断过程中,常常有病例需要进一步了解病史,甚至反复挖掘病史,才能作出满意的诊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自2013年8月尝试设置病理科问诊室,初衷是希望能够有一个专门的场所可以使病理医师与患者或家属面对面地沟通,通过对病史的全面了解,作出准确的诊断。经过数年的运转,发现病理科问诊室的功能远超预期,值得推荐。现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与同道交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ICI与靶向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联合使用两种情况下,免疫反应介导性肝炎(immune-mediated hepatitis,IMH)的组织学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抗ICI治疗发生肝功能异常且获得肝组织标本的病例21例。其中10例使用单药ICI,另11例使用ICI及靶向抗血管TKI联合治疗,观察组织病理形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2)表达情况。结果单药ICI治疗的IMH表现为程度不等、均匀分布于肝小叶及汇管区的炎性病变,并可出现小胆管炎、静脉内皮炎、Kupffer细胞活化及紫癜样变。8例(8/10)出现轻度肝损伤,2例(2/10)出现轻-中度肝损伤。在使用ICI及抗血管TK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肝损伤往往较为严重,其中4例(4/11)出现中-重度肝损伤,肝细胞桥接坏死、大片坏死,汇管区中-重度炎性病变,部分小胆管上皮变性,伴显著界面性肝炎。在较严重IMH的病例中,较多CD8+的T淋巴细胞聚集在汇管区及肝窦内,且有部分肝窦内皮细胞表达PD-L1。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各有2例发生死亡,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急性多发性肝炎,肝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肝功能不可逆损伤,最终患者因多系统免疫失调,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与单用ICI相比,联合使用ICI及抗血管TKI有可能造成肝细胞的叠加损伤,引起严重IMH的可能性更高。

  • 标签: 肝肿瘤 肝炎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