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同代的武汉女作家,方方与池莉在文学诉求和写作风貌上无疑呈现了迥异的特质。池莉常年书写这个城市的市民习气与市井生活,这让她在获得了大量读者的认可的同时,也受到了少数"专家"的轻蔑。而相比池莉,方方的小说更符合"纯文学"的审美趣味,但恰恰因为

  • 标签: 历史小说 方方 武昌城 长篇小说 池莉 历史进程
  • 简介: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能称得上"学者型作家的",或许不外乎王安忆、张承志、马原、格非等寥寥几人。而在其中,王安忆又最特殊:她不似张承志那样对某一民族和宗教的历史有着过于常人的了解,也不像马原一般至今仍执迷于"文学形式"的摸索,她的特点,更多的在于以"学者的态度"贯穿"作家的职业"。无论是对历史的总结,还是对人物的体察,王

  • 标签: 王安忆 中国古典小说 专家 红楼梦 长恨歌 学者型作家
  • 简介:我一贯觉得自己也写作的人,不大适合给别人的小说写评论。这固然是因为文人相捧、相轻之类的鸡贼心思会让这帮本来就很不诚恳的人显得更加不诚恳,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拿得上台面的、比较有"学理依据"的原因,就是一个风格明确的作家对于文学的看法往往坚固甚至偏激,因而在看待另一个作家的时候也会不负责任地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夸,夸得一叶障目;骂,骂得不见森林。

  • 标签: 小说 唐诗 学理依据 不负责任 诚恳 作家
  • 简介:张爱玲曾经大加推崇过一本古典小说《海上花列传》,作者叫作韩邦庆。这位笔名“花也怜依”、抽大烟几乎抽得倾家荡产的风流才子还有一则轶事,说的是他乘轮船从北京南返,同行的还有另一位“狭邪小说作家”孙家振。

  • 标签: 古典小说 《繁花》 《海上花列传》 劣势 优势 地域
  • 简介:文学要关照现实甚至影响现实,这是几乎所有"八零前"文学读者都曾经受到过的"教育"。有人接受了这个传统,至今仍然热爱《班主任》、《新星》、《坚硬的稀粥》;也有人执意站在了教育的反面,将马原、余华、孙甘露的早期作品奉为经典;还有人觉得无论认同还是叛逆都太累了,他们可以去看金庸、琼瑶、丹·布朗。

  • 标签: 小说 文学 职场 班主任 教育 为人生
  • 简介:据说艾伟的《南方》在完成之前曾打算定名《第七天》,但因为余华的那部饱受热议的作品出版在前,于是改用了现在的书名。而《南方》所讲述的,的确是一个发生在七天之内的故事:第一天,凶杀案随着无名女尸暴露,第七天,案情的谜底浮出水面。

  • 标签: 《南方》 艾伟 寓言 历史 凶杀案 余华
  • 简介:《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和曹乃谦的创作,对于当下的文坛是一个意外事件。第一个意外,是来自海外的声音。汉学家马悦然断言:曹乃谦是有实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而在马悦然那里享受如此殊荣的中国作家只有李锐、莫言和曹乃谦。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 中国作家 怀疑 意外事件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