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普外科胃肠减压治疗病患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列入2018年1月-2022月8月我院收护的胃肠减压治疗病患30例,通过掷骰子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例、优质两组,均15例。常例组病患给予常规方案干预;优质组在常例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率及其对干预服务的认可度。结果:优质组病患的一次插管成功率(100.00%)显著高于常例组(60.00%);优质组病患的不良反应率(6.66%)显著低于常例组(46.66%);优质组病患对干预服务的认可度(86.66%)显著高于常例组(40.00%),比较数据存在统计的差异性区别(P<0.05)。结论:优质护理更利于提升一次插管的成功率,从而提升病患耐受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利于提升其对干预服务的认可度,推荐使用。

  • 标签: 普外科 胃肠减压术 优质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认可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手术临床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所展现的实际价值。方法:76例行手术治疗的胃肠疾病患者先后由本院接收,选取时间介于2020年07月-2021年07月。规范化执行随机分组,产生的对照组(38例)开展基础护理,而观察组(38例)添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定术后恢复指标得出各项平均值、并发症发生率均处更低水平(P

  • 标签: 胃肠手术 临床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针对老龄人的心理特点及健康状况,明确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落实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总结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对130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老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通过手术患者进行周密的术前准备、及时的心理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认真指导功能锻炼、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老龄患者 人工膝关节置换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填塞及空气填充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较大直径IMH(裂孔直径>700 μm)患者15例(16眼)的相关病例信息,每例患者均行25G玻璃体切割+ILM填塞及空气填充治疗。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散瞳眼底、裂隙灯显微镜、MP-3微视野计等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BCVA、黄斑裂孔直径、视物变形程度、黄斑区平均视网膜敏感度(MS)值、固视稳定性及固视位置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16眼黄斑裂孔均闭合(100%),无一眼视力下降,14眼术后BCVA较术前提高(占87%),手术前后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0.001)。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均无并发症,均无视物变形加重,10眼视物变形较术前明显改善,4眼视物变形完全消失。术前中心固视者7眼,术后中心固视增加为14眼,术前固视稳定者5眼,术后固视稳定增加为12眼,手术前后固视位置及固视稳定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0,P=0.029;χ2=9.863,P=0.016);术前MS为(13.7±2.8)dB,术后MS为(16.5±3.6)dB,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t=16.072,P=0.003);术前固视稳定性较好的5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明显(r=0.518,P=0.040)。结论:25G玻璃体切割+ILM填塞及空气填充治疗IMH,能安全有效促进黄斑裂孔愈合,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视功能,对于较大直径IMH来说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填塞 空气填充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MP-3微视野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微创直接前入路行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采集的3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分组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患者,常规组应用基础护理,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12小时疼痛评分为(6.28±0.82)分,术后7天为(5.03±0.85)分,术后一个月为(2.09±0.73)分,数据较之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直接前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快速康复护理 高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