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比较了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结果: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WST和SSA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的ADL评分也有所提高(P<0.05);治疗组的提升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重症加强监护病房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 POWER PICC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护理静疗质量。方法:选取符合留置 POWER PICC的重症患者 185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95例)和实验组 (n=90例 ),对照组在置管中应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实验组在置管过程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在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置管中导管异位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加强病房留置 POWER PICC,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值得在临产推广。

  • 标签: 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静脉麻醉 POWER PICC 丙泊酚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重症加强监护病房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 POWER PICC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护理静疗质量。方法:选取符合留置 POWER PICC的重症患者 185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95例)和实验组 (n=90例 ),对照组在置管中应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实验组在置管过程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在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置管中导管异位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加强病房留置 POWER PICC,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值得在临产推广。

  • 标签: 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静脉麻醉 POWER PICC 丙泊酚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对孕妇和胎儿心电图的影响。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 240 例妊娠高血压孕妇,将其作为观察组,然后选择同时期住院的健康孕妇 240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心电图和胎儿心电图进行观察。 结果 通过对两组孕妇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孕妇中心电图出现异常的患者人数为 150 例,占该组总人数的 62.5% ,同对照组孕妇的 9.2% 相比,其数据要远高于对照组孕妇,且两组孕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孕妇在难产率和死亡率等方面的数据也要高于对照组,其心电图异常情况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期前收缩等,两组孕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 。 结论 对于孕妇心电图检测,其是一种常规的检测方法,其能够对孕妇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了解孕妇的妊娠情况。

  • 标签: 妊娠 高血压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偏瘫患者正确选择步行训练时机对其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5.4月至2016.6月间收治的50例偏瘫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包括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机进行步行训练后,采用Ba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自理及步行能力。结果对照组患者自理能力恢复较好例数所占百分比为68%,干预组为88%,干预组较高,P<0.05。结论对于偏瘫患者在肌恢复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正确指导患者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坐起-站立-步行流程进行训练,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好。

  • 标签: 步行训练 偏瘫 康复效果 肌力
  • 简介:摘要有机磷农药中毒可致认知功能发生损伤,多数表现为注意下降、警觉性降低、信息处理速度下降、记忆障碍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早诊断和及时干预可有较好的预后。实际临床工作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易长期被忽视,但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可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等不可逆性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认识,尤其是针对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时,其早发现、早诊断的意义尤为重要。

  • 标签: 农药 中毒 认知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测中,溶血标本对心肌酶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96例在本院接受血液标本检验的受检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对照组为不溶血标本,观察组为溶血标本,对两组标本AST、CK、CK-MB、LD、α-HBDH等心肌酶检验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溶血标本中心肌酶检测指标AST、CK、CK-MB、LD、α-HBDH等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心肌酶类检验结果准确性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标本的采集以及运输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以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 标签: 溶血标本 心肌酶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损伤患者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期间收治的100例口腔颌面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6例,女44例;年龄5--59(31.23±2.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个性化护理干预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以及住院期间焦虑状况,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个性化护理干预组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满意度,减轻焦虑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口腔颌面损伤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病人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时段:2021年5月-2022年7月,从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择62例,随机分2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病人护理中,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功能康复效果,能在降低不良心理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脑梗死病人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 SAS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9 845例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发生不良反应者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的单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9 845例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有2 90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4%;两组性别、BMI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年龄>69岁、初治、涂阴、饮酒史及肝病史占比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9岁)、治疗类型(初治)、诊断类型(涂阴)、饮酒史、肝病史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治疗类型、诊断类型、肝病史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建立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通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校正变量后有糖尿病史者和高血压史者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显著增加(P=0.040,P=0.015),而辅助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无明显增加(P=0.288,P=0.155)。因此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各纳入分析因素对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影响,故患者相关因素不应成为构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评估中的阻碍。

  • 标签: 肾透析 人工血管 动静脉瘘 血管通路 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来我院治疗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 40 例,分别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 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地铁员工睡眠障碍现况,分析付出回报失衡(ERI)型职业应激对其睡眠状况的影响效应。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1月抽取广州市地铁司机、调度员与站务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7%。采用ERI问卷和自我管理睡眠问卷收集地铁员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满意度、职业应激和睡眠状况等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地铁员工1 124人,平均年龄为(28±5)岁,工龄为(4.5±3.6)年;ERI型职业应激者比例为24.7%(278/1 124);睡眠障碍474人(42.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教育水平、工作岗位、生活满意度及ERI职业应激对地铁员工睡眠状况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年龄等变量后,较高工作付出(校正OR=2.56,95%CI:1.79~3.68)、较低工作回报(校正OR=1.90,95%CI:1.34~2.68)及ERI(校正OR=2.33,95% CI:1.69~3.22)地铁员工的睡眠障碍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在引入调节变量内在投入后,ERI(校正OR=2.89,95%CI:1.80~4.64)和内在高投入(校正OR=4.64,95%CI:2.81~7.68)均可独立增加地铁员工睡眠障碍发生风险。结论广州市地铁员工总体睡眠障碍不容忽视,ERI型职业应激及内在高投入可能影响地铁员工睡眠障碍的发生。

  • 标签: 地铁 睡眠障碍 职业应激 付出回报失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70名高危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SDS、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检查前(P

  • 标签: 护理干预高危妊娠产妇负性情绪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常规降糖治疗及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剂量稳定至少2个月以上,且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30 mg/g;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1.73 m-2、6.5%≤糖化血红蛋白(HbA1c)≤12.0%,均予以卡格列净口服,每次100 mg,每天1次;所有患者接受卡格列净治疗24周。比较患者经卡格列净治疗24周后,A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和HbA1c等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血脂等的变化。结果与卡格列净治疗前的24 h尿蛋白(1.01±0.56)g、ACR(667.5±157.2)mg/g、eGFR(62.9±15.0)mL·min-1·1.73 m-2、空腹血糖(10.0±2.3)mmol/L、HbA1c(9.5±1.3)%、收缩压(141.41±5.42)mmHg、尿酸(456.29±26.65)μmol/L相比,经卡格列净治疗24周后的24 h尿蛋白(0.66±0.37)g、ACR(350.3±274.7)mg/g、eGFR(75.2±19.3)mL·min-1·1.73 m-2、空腹血糖(FPG)(8.04±1.71)mmol/L、HbA1c(8.6±1.2)%、收缩压(128.38±5.20)mmHg、尿酸(367.98±46.37)μ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4.25、-2.80、4.10、3.60、5.90、2.70,P=0.000、0.036、0.023、0.016、0.028、0.001、0.042)。结论卡格列净除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外,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及肾功能,同时还具有降血压和降尿酸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卡格列净 白蛋白尿 糖尿病,2型 24 h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对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教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7年10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的92例患者,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其中我院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干预,而护理人员对干预组患者采取每周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进行干预。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前、中、后等时间阶段采取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判。结果护理人员在经过家庭健康教育1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以及活质量评定总分等数据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康复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EIF3I(circ-EIF3I)对肝细胞癌(HCC)生长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39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62.2±5.6)岁。术中获取部分HCC组织与癌旁组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或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二者circ-EIF3I和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的表达量;利用小分子RNA干扰和基因过表达实验调节其在Hep3B、Huh-7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然后以噻唑兰细胞活力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最后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中circ-EIF3I[(4.32±0.62)比(1.24±0.59)]和PGK1[(2.69±0.19)比(1.00±0.07)]的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irc-EIF3I小分子干扰RNA组细胞活力降低[Hep3B:(55.3±7.5)%比(100.0±9.2)%;Huh-7:(42.7±6.0)%比(100.0±5.6)%],迁移细胞数减少[Hep3B:(71.0±10.0)比(130.0±15.0)个;Huh-7:(50.0±8.5)比(125.0±10.0)个],侵袭细胞数亦减少[Hep3B:(52.0±7.0)比(105.0±13.0)个;Huh-7:(60.0±8.0)比(144.0±11.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circ-EIF3I可靶向结合miR-149-5p/miR-1271-5p,miR-149-5p/miR-1271-5p可靶向结合PGK1;PGK1过表达可明显逆转敲低circ-EIF3I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结论敲低circ-EIF3I可通过调控miR-149-5p/miR-1271-5p/PGK1分子轴从而抑制H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转移 RNA 微R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