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鼻腔黏膜上皮细胞(nasal epithelial cells,NECs)包括具有干细胞活性的基底细胞、通过纤毛摆动移除黏液和微粒的纤毛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杯状细胞和独特的化学感觉性细胞等。NECs作为鼻腔第一道物理屏障,在鼻黏膜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上皮细胞的组成明显改变:纤毛细胞减少、杯状细胞增多、基底细胞数量增加但分化趋势改变。其中,Th2型细胞因子在杯状细胞化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对几种常见NECs在慢性鼻窦炎病理状态下的表型特征和分化机制的改变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深入了解NECs的功能并为慢性鼻窦炎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酸衍生的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specialized pro-resolving mediators,SPMs)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ECRSwNP)中的含量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双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13~67岁,包括ECRSwNP组23例,nECRSwNP组13例;同期纳入对照组12例。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脂氧素(LXA4、LXB4)、消退素(RvD1、RvD2、RvD3、RvD5、RvE1)、保护素(PDX)和巨噬素(Mar-1)多种SPMs在不同病理类型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中的含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SPMs的组间差异,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鼻息肉中SPMs含量与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ECRSwNP组RvD2、RvD3、RvD5、LXA4、LXB4、Mar-1和PDX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276、-2.313、-3.371、-2.094、-2.051、-3.104、-2.294,P值均<0.05)。ECRSwNP组RvD2、RvD5、Mar-1和PDX含量均显著高于nECRSwNP组(Z值分别为-2.175、-2.289、-2.243、-2.124,P值均<0.05)。以上7种SPMs含量在nECRSwNP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鼻息肉组织中RvD2、RvD3、RvD5、LXB4、Mar-1、PDX含量均和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3、0.436、0.371、0.502、0.340、0.386,P值均<0.05)。结论多种SPMs在ECRSwNP中含量增高,脂肪酸代谢紊乱可能在ECRSwNP的慢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 嗜酸粒细胞 脂肪酸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hipk3在热射病神经损伤中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circhipk3对热射病神经损伤中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随机数字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及热射病0.8 h组 (HS 0.8 ),热射病8 h组(HS 8),热射病24 h组(HS 24)。通过建立小鼠热射病(HS)模型,取得热损伤脑组织,分离小胶质细胞并提取RNA。定量PCR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中M1和M2标志分子,评估小胶质细胞极化方向及类型。检测circhipk3在热射病神经损伤中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通过干预circhipk3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阐明circhipk3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HS 8组在CD45、CD11-b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升[(4.41±0.18)vs.(1±0.15),P=0.000]、[(3.47±0.19)vs.(1±0.15),P=0.000],而HS 24组的CD45、CD11-b较HS 8组明显下降[(1.34±0.15)vs.(4.41±0.18),P=0.000]、[(1.38±0.21)vs.(3.47±0.19),P=0.001]。同时HS 8组在CD206、FIZZ、Arg1表达较对照组开始上升[(1.59±0.16)vs.(1±0.12),P=0.014]、[(1.62±0.15)vs.(1±0.15),P=0.002]、[(2.23±0.28)vs.(1±0.19),P=0.004],而HS 24组的CD206、FIZZ、Arg1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67±0.20) vs.(1±0.12),P=0.002]、[(2.19±0.15)vs.(1±0.15),P=0.000]、[(3.04±0.18)vs.(1±0.19),P=0.001];circhipk3 mimicis显著增高Arg1表达[(7.26±0.06)vs.(3.86±0.06),P=0.000];同时circhipk3 inhibitor促进CD45及HO-1表达[(2.96±0.03)vs.(1.63±0.09),P=0.000]、[(2.52±0.10)vs.(1.30±0.02),P=0.000]。结论热射病早期神经损伤中小胶质细胞以M1型为主,HO-1可能是小胶质细胞M1型标记物之一,circhipk3在小胶质细胞中高表达主要促进其向M2型转化。

  • 标签: 热射病 动物模型 神经损伤 小胶质细胞 极化 标记分子 环状RNA Circhipk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OC103693069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缺氧性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原代细胞提取自SD大鼠,于2020年4月由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按不同缺氧浓度,常氧、5%O2、1%O2、0%O2培养48 h,检测确定最佳缺氧浓度。构建LOC103693069慢病毒转染BMSCs,分为4组,BMSCs组,BMSCs+Lv-NC组,BMSCs+Lv-LOC103693069组,BMSCs+Lv-LOC103693069-RNAi组,通过生信分析、荧光素酶实验结合细胞功能实验等评价抗缺氧性凋亡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鉴定培养BMSCs成骨、成软骨、成脂分化阳性,经检测确定0%O2培养48 h为造模条件。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最终确定LOC103693069为目标基因。缺氧处理后检测BMSCs+Lv-LOC103693069组细胞凋亡率[(47.00±1.23)%]低于BMSCs+Lv-NC组[(70.20±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通过生信分析预测其下游通路为THY1/Notch设计阻断实验,首先过表达LOC103693069,缺氧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为[(41.00±1.23)%],在此基础抑制THY1,导致凋亡率[(74.30±2.13)%]低于过表达LOC10369306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P<0.05)。行挽救实验,当抑制LOC103693069细胞凋亡率[(72.60±1.72)%]高于过表达THY1细胞凋亡率[(42.50±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5)。随后,通过荧光素酶实验证实LOC103693069和THY1 mRNA 3’非编译区序列(3’UTR)在微小RNA(miR)-140-5p上有相同的结合位点。行细胞功能实验研究也证实了LOC103693069能够调控THY1 mRNA表达水平,但能够被miR-140-5p逆转该调控,证实了LOC103693069竞争性结合miR-140-5p调控THY1/Notch通路。结论LOC103693069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40-5P调控THY1/Notch通路,改善BMSCs缺氧性凋亡。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与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血嗜酸粒细胞(EOS)分布,并研究高EOS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37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其中男193例,女44例,年龄范围58~76岁,中位数为68岁,45例来源于2012—2013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获取的社区患者,192例为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以及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门诊的患者。以血EOS计数100 个/μl为界值,分为高EOS组(146例)和低EOS组(91例),比较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呼吸道症状、急性加重、肺功能、炎症、影像学等指标。结果社区慢阻肺患者的血EOS中位数为111.4 个/μl,门诊患者中位数为110.0 个/μ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患者的EOS计数中位数为110.0 个/μl,EOS百分比中位数为1.8%。高EOS组中,EOS≥300 个/μl占11.4%。高EOS组男性比例较高(85.6%比74.7%),GOLD分级较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低(61.7%比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后,高EOS与患者年龄增加(OR=1.035,95%CI:1.004~1.067,P=0.029)、GOLD分级较重(P=0.015)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低(OR=0.956,95%CI:0.923~0.991,P=0.015)存在相关性。结论社区和门诊慢阻肺患者的血EOS分布无明显差异。约60%的慢阻肺患者血EOS≥100 个/μl,与高龄、男性、严重气流受限和低中性粒细胞相关。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嗜酸粒细胞 人口特征 用力呼气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26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设计合成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转染A549细胞,采用q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lncRNA linc00261表达水平,使用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100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的平均相对表达量(0.15±0.0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19±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3,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病理组织类型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中lncRNA linc0026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F=5.196,P<0.001)。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3组之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3,P>0.05);转染48、72、96 h后,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t=3.187、5.549,P值均<0.05)。流式细胞书检测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的凋亡比例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χ2=4.175、6.093,P值均<0.05)。结论lncRNA linc00261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NSCLC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作用,过表达lncRNA linc0026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有可能成为NSCLC潜在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61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并分析牙周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中分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调节性B细胞(B10细胞)占B淋巴细胞的比例(B10细胞比例)及IL-10的水平,探讨B10细胞在牙周炎促发COPD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呼吸科就诊的COPD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COPD伴牙周炎组、牙周炎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年龄、性别匹配,每组15例。对3组人群的牙周临床指标和肺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集3组人群的外周血,进行细胞刺激和体外培养5和48 h,检测分析外周血中B10细胞比例的差异。扩大样本量,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以及呼吸科就诊的COPD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COPD伴牙周炎组、牙周炎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年龄、性别匹配,每组纳入31例,共93例,采用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技术测定受试人群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细胞刺激和体外培养5 h,COPD伴牙周炎组B10细胞比例为(0.44±0.1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63±0.14)%]及牙周炎组[(0.62±0.13)%](P<0.01),牙周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细胞刺激和体外培养48 h后,COPD伴牙周炎组B10细胞比例为(7.59±1.33)%,显著低于牙周炎组[(10.14±2.02)%]和健康对照组[(11.80±1.71)%](P<0.01),同时牙周炎组B10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0的水平在健康对照组、牙周炎组和COPD伴牙周炎组依次降低,COPD 伴牙周炎组[(1.95±0.45) ng/L]和牙周炎组[(2.55±0.61) ng/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96±1.15) ng/L](P<0.01),COPD 伴牙周炎组与牙周炎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10 细胞比例降低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参与牙周炎促进COPD的病理进程。

  • 标签: 牙周炎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B10细胞 免疫调节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iR-5011-5p对膀胱癌细胞系J82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J8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转染随机序列分子(NC组)和miR-5011-5p序列分子(miR-5011-5p组)。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划痕实验分析miR-5011-5p对J82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5011-5p的靶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5011-5p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miR-5011-5p组J82细胞中miR-5011-5p相对表达量为10.73±1.67,显著高于NC组的1.04±0.16(t=5.81,P < 0.01)。NC组、miR-5011-5p组J8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3±1.67)%、(34.96±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P < 0.01)。NC组、miR-5011-5p组J82细胞迁移率分别为(71.31±7.69)%、(37.43±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P < 0.05)。miR-5011-5p的靶基因可能是Yes相关蛋白1(YAP1)。与NC组相比,miR-5011-5p对J82细胞YAP1表达具有显著抑制效应(P < 0.01)。结论miR-5011-5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YAP1基因表达,促进膀胱癌J82细胞的凋亡并抑制其迁移。

  • 标签: 膀胱肿瘤 核糖核酸酶类 非编码RNA 微小RNA 肿瘤转移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肿瘤细胞,培养的
  • 作者: 柯霓 黄耿 叶志华 姜卫东 王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5期
  • 机构: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 435000 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0,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435000 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AC051619.8过表达对肾癌OS-RC-2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细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可能的调控关系。方法选择对数生长期的肾癌OS-RC-2细胞,分别感染携带无意义序列的重组慢病毒(NC组)和携带AC051619.8序列的重组慢病毒(AC051619.8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感染效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AC051619.8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ADM1基因的表达。结果NC组和AC051619.8组OS-RC-2细胞中AC051619.8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0.13)和(9.78±1.07),AC051619.8组细胞中AC051619.8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NC组相比,过表达AC051619.8可明显抑制OS-RC-2细胞的增殖(P<0.05)和迁移能力(P<0.01)。与NC组相比,AC051619.8能够促进OS-RC-2细胞中CADM1的表达[(1.05±0.18)比(5.71±0.47),P<0.01]。结论AC051619.8可能是肾癌的抑癌lncRNA,过表达AC051619.8可抑制肾癌OS-RC-2细胞增殖与迁移,可能是通过促进CADM1基因表达实现。

  • 标签: 肾癌 AC051619.8 细胞黏附分子1 增殖 迁移
  • 作者: 王蕾 黄耿 叶志华 姜卫东 柯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5期
  • 机构: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 435000 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0,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435000 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6893-5p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6893-5p在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PC-3、C4-2B、LNCaP)及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的表达。选择miR-6893-5p表达最低的细胞系,分别感染携带无意义序列的重组慢病毒(NC组)和携带miR-6893-5p序列的重组慢病毒(miR-6893-5p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划痕实验观察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验证miR-6893-5p的靶基因。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靶基因的表达。结果miR-6893-5p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低于RWPE-1细胞(P<0.05),LNCaP细胞中miR-6893-5p的表达最低(P<0.01)。与NC组相比,miR-6893-5p上调可明显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P<0.05)。双荧光素酶检测证实miR-6893-5p可与S100钙结合蛋白A16(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16,S100A16)靶向结合(P<0.01)。NC组和miR-6893-5p组LNCaP细胞中S100A1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7)和(0.22±0.06),与NC组相比,miR-6893-5p能够抑制LNCaP细胞中S100A16的表达(P<0.01)。结论miR-6893-5p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负向调控S100A16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前列腺癌 miR-6893-5p S100钙结合蛋白A16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蛋白p53和帕金森相关蛋白(Parkin)调节线粒体自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应激性凋亡和衰老的影响,以及对BMSCs修复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作用。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将p53干扰慢病毒和Parkin过表达慢病毒(Lv-Shp53和Lv-Parkin)转染兔BMSCs,用高浓度H2O2处理BMSCs 24 h,将其分5组:BMSCs、BMSCs/绿色荧光蛋白(EGFP)、BMSCs/Shp53、BMSCs/Parkin和BMSCs/Parkin/Shp53,检测线粒体自噬、凋亡、β-半乳糖甘酶(β-gal)活性等指标,探明p53和Parkin调节线粒体自噬对BMSCs应激性凋亡和衰老的影响。然后将BMSCs移植修复早期SONFH,分6组:空白对照、XACB、XACB/BMSCs、XACB/BMSCs/Parkin、XACB/BMSCs/Shp53、XACB/BMSCs/Parkin/Shp53,术后4、8和12周,通过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及成骨标志物水平,评估早期SONFH的修复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数据。结果在氧化应激条件下,BMSCs、BMSCs/EGFP、BMSCs/Shp53、BMSCs/Parkin和BMSCs/Parkin/Shp53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6.900±4.371)、(58.680±4.926)、(28.683±3.767)、(40.223±4.402)、(11.283±3.945)%,β-gal阳性细胞比率分别为(74.133±5.350)、(81.993±4.012)、(43.453±3.503)、(45.310±5.605)、(19.913±4.224)%,其中BMSCs/Parkin/Shp53组线粒体自噬显著增强,细胞凋亡率和β-gal阳性细胞比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204和89.383,P<0.05)。术后4周和8周,XACB/BMSCs/Parkin/Shp53组与空白对照、XACB、XACB/BMSCs、XACB/BMSCs/Parkin、XACB/BMSCs/ Shp53组比较,骨坏死区的新骨组织和骨钙素水平显著增加,但骨坏死区尚未完全修复。术后12周,空白对照、XACB、XACB/BMSCs、XACB/BMSCs/Parkin、XACB/BMSCs/Shp53和XACB/BMSCs/Parkin/Shp53组骨钙素表达量分别为0.060±0.040、0.097±0.031、0.093±0.040、0.213±0.041、0.267±0.059、0.367±0.040,其中XACB/BMSCs/Parkin/ Shp53组,骨坏死区已完全修复,可见成熟骨组织,骨钙素表达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44,P<0.05)。结论p53和Parkin调节线粒体自噬可有效抵抗BMSCs应激性凋亡和衰老,能提高BMSCs对早期SONFH的修复作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线粒体自噬 帕金森相关蛋白 肿瘤蛋白p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二氧化硅(SiO2)诱导的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以200 μg/ml SiO2刺激的RAW264.7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以SiO2不同处理时间分组,包括0 h组(对照组)、6、12、24和48 h组,通过吖啶橙及单丹(磺)酰戊二胺荧光(MDC)染色检测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实时PCR)检测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与Beclin1的表达;应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RS特异标记分子BiP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W 264.7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TNF-α的分泌。以ERS抑制剂4-PBA进行干预试验,包括空白对照组、SiO2组、1 μmol/L 4-PBA+SiO2组、10 μmol/L 4-PBA+SiO2组、20 μmol/L 4-PBA+SiO2组,检测各组LC3Ⅰ、LC3Ⅱ与Beclin1蛋白的表达及TGF-β1、TNF-α的分泌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O2诱导RAW264.7细胞各时间组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SiO2诱导RAW264.7细胞各时间组的Beclin1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LC3Ⅰ、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SiO2诱导RAW264.7细胞6、12、24 h组BiP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6 h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O2组比较,随着4-PBA浓度增加,RAW264.7细胞的LC3-II和Beclin 1蛋白水平逐渐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O2组比较,1、10、20 μmol/L 4-PBA+SiO2组RAW264.7细胞TNF-α分泌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O2诱导的ERS可能参与了RAW264.7细胞自噬以及TNF-α的分泌过程。

  • 标签: 二氧化硅 巨噬细胞,肺泡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自噬 内质网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