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底,美国糖尿学会发布了2020年最新糖尿诊疗标准,笔者节选糖尿微血管病变及足章节(第11章节),主要包括对慢性肾病以及糖尿的推荐意见及理论依据的修订部分进行解读。该章节旨在为糖尿微血管病变及足的治疗提供临床实践建议,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为寻找糖尿足诊疗规律,本文对比研究了国内外糖尿足指南。本文从指南制定使用的方法学、内容划分、高危足预防、糖尿足溃疡减压、糖尿足溃疡周围血管病变、糖尿足感染、糖尿足溃疡愈合、糖尿足溃疡分类这几个部分,比较了国际糖尿足工作组2019年糖尿足指南和中华医学会糖尿学分会2019年糖尿足指南。糖尿足预防非常重要,溃疡减压以不可拆卸支具为主;存在外周动脉疾病时,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并采取合理治疗方法;有感染时,要根据严重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抗感染方法(含手术清创)。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很多,但证据等级多不高;溃疡分类多,但无一能涵盖诊治全部需求。我国医护人员应当将国内外指南与当地医疗条件相结合、规范化地诊治糖尿足。

  • 标签: 糖尿病足 指南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简介:摘要糖尿足手术是治疗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笔者重点对糖尿足手术的认识及手术的分级、糖尿足的外科处理原则、夏科足和足整形手术进行阐释。对需要手术治疗的糖尿足患者,需要注意进行合理的分级,进行早期治疗。手术的成功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从整体上对患者进行诊治,持续的监测和多学科团队的治疗也是完整预防策略的重要部分。

  • 标签: 糖尿病足 手术
  • 简介:摘要糖尿足溃疡等慢性创伤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在现有的治疗方式下,糖尿足溃疡往往愈合不良且容易复发,因此找寻新型疗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其在糖尿足溃疡愈合中的作用已得到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证实。然而,由于获取干细胞往往依赖于侵入性手段,免疫排斥和移植后的细胞存活率低等问题也限制了干细胞疗法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近年来,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其在糖尿足溃疡的治疗中表现出很强的转化潜能。该文将围绕iPSC在包括糖尿溃疡和肢体缺血在内的创伤愈合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前景、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和改善安全性的方法展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诱导多能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蛆虫清创疗法(MDT)促进糖尿足溃疡(DFU)患者创面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1)将东部战区空军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应用MDT(疗程为3 d)的DFU患者[男6例、女6例,年龄(56±12)岁]、12例无糖尿的急性外伤患者[男6例、女6例,年龄(53±10)岁]分别设为DFU组与外伤无糖尿组。应用MDT前后观察DFU组患者创面大体情况并留取创面组织,留取外伤无糖尿组患者首次就诊时清创前创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FU组患者应用MDT前后创面组织中血管新生标志物CD31的表达,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DFU组患者应用MDT前后及外伤无糖尿组患者清创前创面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蛋白、mRNA表达。(2)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内皮细胞培养基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取第3~6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以下实验。取3 d龄无菌丝光绿蝇幼虫,提取分泌排泄物(ES)用于后续实验。取3个批次细胞,均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单纯高糖组、高糖+5 μg/mL蛆虫ES组和高糖+10 μg/mL蛆虫ES组,分别加入PBS、终物质的量浓度20 mmol/L葡萄糖、终物质的量浓度20 mmol/L葡萄糖+终质量浓度5 μg/mL蛆虫ES、终物质的量浓度20 mmol/L葡萄糖+终质量浓度10 μg/mL蛆虫ES处理,各组试剂总体积相同。培养48 h,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批次细胞中FAS的蛋白、mRNA表达情况及细胞内FAS蛋白表达与定位情况,其中mRNA表达样本数为3。(3)取2个批次细胞,均分为单纯小干扰RNA(siRNA)对照组、siRNA对照+蛆虫ES组、siRNA-FAS+蛆虫ES组,分别转染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μmol/L的无意义对照siRNA、无意义对照siRNA、siRNA-FAS 4~6 h,之后分别加入PBS、终质量浓度10 μg/mL蛆虫ES、终质量浓度10 μg/mL蛆虫ES常规培养24 h,各组试剂的总体积相同。1个批次细胞进行划痕试验,划痕后24 h观察划痕宽度,检测细胞迁移能力;1个批次细胞进行成管实验,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小管生成情况。划痕试验和成管实验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结果(1)与应用MDT前比较,DFU组患者应用MDT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明显增多,坏死组织明显减少;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明显增多。DFU组患者应用MDT前创面组织中FAS蛋白表达较外伤无糖尿组清创前明显减少,DFU组患者应用MDT后创面组织中FAS蛋白表达较应用MDT前明显增多。DFU组患者应用MDT前创面组织中FAS mRNA表达量为1.00±0.17,较外伤无糖尿组清创前的3.87±1.02明显减少(t=9.808,P<0.01);DFU组患者应用MDT后创面组织中FAS mRNA表达量为1.85±0.31,较应用MDT前明显增多(t=-10.853,P<0.01)。(2)培养48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单纯高糖组细胞中FAS蛋白表达较PBS对照组明显减少,高糖+5 μg/mL蛆虫ES组、高糖+10 μg/mL蛆虫ES组细胞中FAS蛋白表达较单纯高糖组明显增多。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显示,单纯高糖组细胞中FAS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92±0.073,较PBS对照组的1.000±0.085明显减少(P<0.01);高糖+5 μg/mL蛆虫ES组和高糖+10 μg/mL蛆虫ES组细胞中FAS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1±0.047、0.687±0.0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较单纯高糖组显著增多(P<0.01)。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内FAS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表达情况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相近。(3)划痕后24 h,siRNA对照+蛆虫ES组、siRNA-FAS+蛆虫ES组细胞划痕未愈合宽度明显窄于单纯siRNA对照组(P<0.01),siRNA-FAS+蛆虫ES组细胞划痕未愈合宽度明显宽于siRNA对照+蛆虫ES组(P<0.01)。培养24 h,siRNA对照+蛆虫ES组、siRNA-FAS+蛆虫ES组细胞小管生成数明显多于单纯siRNA对照组(P<0.05或P<0.01),siRNA-FAS+蛆虫ES组细胞小管生成数明显少于siRNA对照+蛆虫ES组(P<0.05)。结论MDT通过蛆虫ES上调FAS的表达水平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活力,从而促进DFU患者创面血管新生。

  • 标签: 糖尿病足 足溃疡 蛆虫分泌排泄物 脂肪酸合成酶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分析糖尿足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水平与外周血管病变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胰岛素血症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HOMA-IR呈正相关(r=0.4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FIns、NLR、HOMA-IR均是糖尿足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足患者高胰岛素血症与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足 高胰岛素血症 外周血管病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蛆虫分泌排泄物(ES)对糖尿足溃疡(DFU)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选择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内分泌科,糖尿足中心2020年6—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DFU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64±7)岁]。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将每例患者细胞分别纳入生理盐水组、蛆虫ES组(每组30孔),分别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和终质量浓度357 μg/mL(下同)蛆虫ES。培养1、2 h,行瑞氏染色观察并计算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选择10例患者,将每例患者细胞分别纳入铜绿假单胞菌+中性粒细胞组、铜绿假单胞菌+中性粒细胞+蛆虫ES组(每组10孔),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另设置单纯铜绿假单胞菌组、铜绿假单胞菌+蛆虫ES组(每组10孔),分别加入铜绿假单胞菌+RPMI 1640培养液+无菌生理盐水、铜绿假单胞菌+RPMI 1640培养液+蛆虫ES。培养2 h,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活菌菌落。分别选择6、6、3例患者,同前将每例患者细胞分别纳入蛆虫ES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6、6、3孔)并行相应处理。培养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溶菌酶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溶菌酶表达阳性细胞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LSD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培养1 h,蛆虫ES组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53.5%(49.7%,58.0%)、3.18(2.96,3.32)]分别与生理盐水组[52.0%(47.5%,55.2%)、3.15(2.96,3.25)]相近(Z=-1.701、-1.092,P>0.05);培养2 h,蛆虫ES组患者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70.0%(66.7%,72.0%)、4.47(4.22,4.96)]分别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58.0%(55.0%,60.0%)、4.11(3.52,4.24),Z=-4.786、-4.279,P<0.01]。培养2 h,铜绿假单胞菌+中性粒细胞组活菌菌落数明显低于单纯铜绿假单胞菌组(P<0.01),铜绿假单胞菌+中性粒细胞+蛆虫ES组活菌菌落数明显低于铜绿假单胞菌+蛆虫ES组和铜绿假单胞菌+中性粒细胞组(P<0.01)。培养6 h,蛆虫ES组细胞IL-1β、IL-6、溶菌酶mRNA表达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上调(t=-3.279、-4.273、-4.763,P<0.05或P<0.01),蛆虫E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含量分别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t=-9.526、-6.447,P<0.01),蛆虫ES组溶菌酶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结论蛆虫ES可通过促进DFU患者中性粒细胞免疫防御相关因子和溶菌酶的产生,从而增强中性粒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杀菌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足 足溃疡 假单胞菌,铜绿 蛆虫分泌排泄物 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