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肘关节手术是在全麻插管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术中需用大量的灌洗液以扩大术野并保持术野清晰。由于使用麻醉药物及大量使用室温灌洗液,易于降低患者体温,影响手术效果。因此,维持合理恒定的体温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麻醉及应用灌洗液是导致术中低温的主要原因,我们探索以下多种方法,通过综合使用维持患者合理体温。这些方法包括:保持适宜恒定的手术室室温( 24°C);使用与体温相近的灌洗液( 37°C);术中采用变温水毯提高体温;手术期间用棉被或床单覆盖患者的非手术野,减少手术暴露视野有效减少由于空气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失;加强手术期间体温监测便于及早发现异常体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合理应用以上方法能有效维护手术患者的合理体温,保障手术顺利实施,避免术中及术后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 2020年10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12岁青少年近视29例(58眼),应用角膜塑形6-24月不等,每3-6个月跟踪眼轴的变化,眼轴增长过快,6个月眼轴增加>0.15mm,为角膜塑形控制近视效果欠佳,采取角膜塑形联合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治疗6-24月不等,比较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前后眼轴的变化。结果 单独使用角膜塑形控制近视,平均6个月眼轴增加为0.21±0.07mm,联合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后,平均6个月眼轴增加为0.13±0.05mm,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使用前后眼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0.01%阿托品后6个月眼轴增加≤0.15mm共47眼,联合使用后控制近视有效率为81%。结论 角膜塑形控制青少年近视增长效果欠佳者联合使用0.01%低浓度阿托品后,近视控制效果转好;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控制青少年近视增长效果好于单独使用角膜塑形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0.01%阿托品 近视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42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20~78岁,平均49岁。42例患者中包括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15例(14例T4bN0M0,1例T4bN1M0)、嗅神经母细胞瘤27例(均为Kadish C期)。前颅底切除后采用大腿阔筋膜和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重建。患者术后第1天行头颅CT平扫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颅内积气和脑水肿,同时行鼻窦增强MR检查判定肿瘤切除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总体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52 min。术后增强MR明确显示:36例(85.7%)肿瘤全切;2例(4.8%)因侵犯眶内容物且患者强烈要求保留眼球行次全切;1例(2.4%)患者因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而终止手术;1例(2.4%)患者术后MR显示肿瘤残留再次手术切除;2例(4.8%)患者可疑眼眶内侧残留。术后随访2~52个月,平均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失访2例。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5%、76.9%、64.5%;鼻腔鼻窦鳞癌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86.2%、57.4%;嗅神经母细胞瘤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75.3%、67.8%。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残留(P=0.001)和复发(P<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可行,预后较好。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颅底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脑脊液鼻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低流量七氟醚用于腹腔手术麻醉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2020年7月-2022年7月期间,在本院开展腹腔手术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依据电脑录入病例先后顺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则给予七氟醚进行低流量麻醉,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起效时间、用药剂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与对照组25%比差异性大(P<0.05)。结论:针对腹腔手术患者开展低流量七氟醚麻醉,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安全性较高,并且降低不良反应几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流量 七氟醚 腹腔镜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胸腔下肺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胸腔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计选取52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两组,其中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的26例设为对照组,接受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的26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胸腔下肺叶切除术的术中科学化护理配合对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探究实验的区间为2020.01-2021.05,选取在我院胸腔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0例,按照对比实验的要求将患者划分为实验和对照组,给予科学化护理配合和常规护理,记录实验相关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患者术中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实验组患者术中半小时和拔管前半小时的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手术指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长相关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胸腔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在进行术中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术中科学化护理配合,可以提升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术中科学化护理配合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在内挽救性手术治疗侵犯颈内动脉的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rna,rNPC)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侵犯颈内动脉并行内下鼻咽部扩大切除术的rNPC患者83例,其中男60例,女23例,年龄27~77岁。将增强MRI显示病变与颈内动脉间距≤1.8 mm设为颈内动脉受侵的标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颈内动脉处理策略及生存预后,并评价颈内动脉栓塞技术的有效性。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并使用对数秩检验比较差异性。结果83例rNPC患者中,rT2、rT3和rT4期患者分别为13、38和32例,1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前进行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的患者37例(44.6%),其中2例因球囊闭塞试验(balloon occlusion test,BOT)阳性先行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后行颈内动脉栓塞。手术切缘阳性患者比例为24.1%(20/83),其中rT4期患者及颈内动脉未栓塞患者具有更高的手术切缘阳性率(P值分别为0.001、0.043)。所有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5%和26.7%。此外,颈内动脉栓塞组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未栓塞组患者(69.1%比27.8%,P=0.003;33.9%比18.9%,P=0.018)。仅2例(2/37,5.4%)患者行患侧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后出现脑梗死并发症。结论术前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可用于治疗侵犯颈内动脉的rNPC患者,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患者生存率,是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措施。

  • 标签: 复发性鼻咽癌 内镜手术 颈内动脉 弹簧圈栓塞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