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飞机飞入布拉格上空,正是满城灯火,空气澄澈,就能看见光的碎粒子。那一颗一颗的光粒子,不见得多么亮,而是透,可穿通黑暗,形成比头发丝还要细的深长隧道,是光丝。无数光丝交互,却没有一丁点儿洇染,所以,就不是光晕,你能看出光的肌理,几乎触摸得着。那颗粒状的发光体,边缘清晰,内核饱满,就像丰收的谷粒子,撤下来,四溅出去。飞机盘桓着下降一层,那光粒子就近一层,量和质没有因为距离改变而改变,依旧是原样——对于光速来说,这些个距离算得上什么!

  • 标签: 粒子 布拉格 飞机 距离 发光 光速
  • 简介:我的题目是“小说的创作”。我在想,写作这样事情是很难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的,因为它实在是太从个人出发了,因此你们要是觉得不合用的话,完全可以不予理会的。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什么叫小说。我想说小说它的形式。它的形式是叙述。它的叙述是在一维时间里进行的,和二维绘画不一样,绘画它是发生于平面之间,是直观的,一眼看过去,它立刻就占满在视觉里,不需要交代的过程,而小说它是根据时间的,它是在一个时间的长度里进行的。所以说它就具备了某些特性:一个是它比较间接,它不是让你看见什么,是让你知道,通过语言的描述;另外一个是它只能依次进行,它不可能同时推给你,它要按照次序进行,次序以什么规定,则要视具体情况。它有很明显的缺陷,它就是很不直观,它这个不直观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呢?它表现空间和动作是效果不好的。我举个例子,比如《史记》里荆轲一节,当荆轲向秦王行刺时,是这么描写:“图穷匕首见”,一卷图里裹了一把刀,图一放到底,匕首暴露了。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你只能凭想象,条件就那么几个字。因此说语言表达动作,它好像负不起太多的责任;还有就是空间,语言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表示空间。举例子吧,我在想,你们都看过侦探小说,我个人是非常喜欢阿...

  • 标签: 小说创作
  • 简介:我要说的是小说和现实的不同,我称作小说的异质性。尽管小说是来自于现实,但当现实进入小说,无论量还是质,就都起了变化。首先举一段引文,引自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 标签: 小说异质性
  • 简介:随着年长,一些奇峻的东西倒是看得平常了,反是人情之常,方才觉着不易。在多变的世事里,景物都是缭乱的,有时候,连自己都认不得自己了。可是,在浮泛的声色之下,其实有着一些基本不变的秩序,遵守着最为质朴的道理,平白到简单的地步。它们嵌在了巨变的事端的缝隙间,因为司空见惯,所以看不见。然

  • 标签: 长篇小说 日常生活 上海作家 小说家 写作 王安忆
  • 简介:自从一九四九年,一道海峡隔开了大陆与台湾,几十年来信息不通,各自的文化、文学、语言便都因循了各自的政治经济生活情形而不同地发展。几十年后,在一面统一的旗帜下,将其放在一起对照,便发现了明显或微妙的差别。记得一九八三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大陆作家与台湾作家相见时,彼此都很好奇。关于语言文字,双方都有有趣的故事,最精采的一则是:陈映真先生当年在台湾绿岛坐牢时,曾与一个福建渔民居一监室,那渔民是在海上捕鱼时被台风刮上岛来的。拘禁时,他看报纸,看了后骂道:这国民党真不是东西,连字都

  • 标签: 小说语言 台湾作家 陈映真 小鲍庄 一九 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