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骨折特点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4例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5 ~ 64岁,平均36.4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伤12例、高坠伤6例、摔伤6例。尺骨鹰嘴横或斜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20例;合并冠突骨折15例,根据Regan-Morrey分均为III;合并桡骨头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 19 d,平均10.5 d。所有患者均采用肘关节后方正中入路复位固定冠突、桡骨头和尺骨鹰嘴骨折,恢复滑车切迹解剖完整性。其中2例患者因冠突固定欠佳,加用肘前方入路复位固定冠突骨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 24个月,平均13.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8±0.5)个月。术后12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5.1±4.1)分,其中优8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3.3%。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肘关节不稳定、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复杂损伤,可涉及尺骨鹰嘴、冠突及桡骨头骨折。良好地复位及牢固固定各骨折块,尤其是滑车切迹的平整,同时术后积极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鹰嘴 肘关节 骨折脱位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骨小梁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4~62岁,平均45.6岁;患者均接受了后路寰枢椎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侧块关节间植入3D打印融合器。比较术前、术后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寰齿前间距(ADI)、颈髓角(CMA)、齿状突尖距钱氏线距离(DOCL),并观察侧块关节的融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16.5 min(85~190 min),透视次数平均9.4次(6~21次),出血量平均82.3 mL(50~210 mL)。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脑梗死等并发症,未出现内置物断裂、移位、松动等情况。所有患者术后获18~42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JOA评分、ADI、CMA、DOCL由术前的(8.33±0.98)分、(8.66±1.64)mm、119.63°±4.15°和(9.66±2.15)mm分别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14.17±1.03)分、(2.63±0.59)mm、153.76°±7.88°和(2.07±0.6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3D打印骨小梁融合器辅助后路内固定在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中能够实现满意的复位,维持关节间隙的撑开高度,疗效满意。

  • 标签: 扁颅底 寰枢关节 骨排列不齐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44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1~72岁[(41.3±8.4)岁]。均采用单一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价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者获随访,4例患者失访,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30.5±6.4)个月]。手术时间为45~150 min[(111.2±20.6)min],术中出血量为200~1 200 ml[(398.5±78.5)ml]。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0~16周[(11.8±3.3)周]。末次随访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优29例,良7例,中3例,差1例,解剖复位率为90%。末次随访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价标准评定:优27例,良6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为83%。1例发生异位骨化,未对髋关节功能造成影响,未予特殊处理;1例异物反应,给予抗感染治疗最终得到控制,于术后1年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3例轻度骨关节炎,给予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后缓解。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痊愈。结论单一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可以兼顾前柱、四边体及后柱,同时髋臼复位及功能恢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1-5p在骨折愈合方面的作用。方法建立标准的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模型(郑州大学动物中心),基因芯片分析血浆miRNA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模拟miRNA与靶基因配对,并寻找相关的靶通路。细胞实验验证miR-151-5p对成骨细胞(大鼠颅骨提取)的影响。最后,再次建立骨折愈合模型,给予miR-151-5p模仿物和抑制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主要蛋白的表达。正态分布数据应用student-t检验,miRNA数据应用Benjamini & Hochberg方法进行比对。结果在大鼠骨折模型血浆结果显示miR-151-5p在骨折愈合7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比7 d为58.16±8.17比201.40±7.23,F=25.09,P<0.01),GSE93083数据集中骨折患者miRNA-151-5p表达量较健康组明显升高(骨折患者比健康人为12.25±0.17比12.00±0.19,t=2.446,P<0.0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51-5p的靶基因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M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以及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文献分析富集结果提示,miR-151-5p的靶基因主要参与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细胞实验提示miR-151-5p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增值活性,并抑制成骨细胞TGF-β通路表达。骨折愈合模型中,miR-151-5p模仿物PLCG1(miR-151-5p模仿物比抑制物组为3.99±2.06比10.36±2.87,q=4.596,P<0.05)和MAPK8(miR-151-5p模仿物比抑制物组为4.93±1.543比17.49±5.328,q=4.533,P<0.01)较抑制物组显著增高。结论miR-151-5p是通过TGF-β参与骨折愈合的早期调控过程。

  • 标签: 骨折愈合 微小RNA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存在影像学异常的交感神经颈椎病(SCS)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15年至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影像学异常的交感神经颈椎病患者26例;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和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法对患者手术前后1周及末次随访进行评分。结果26例患者术前SSS评分(45.50±10.39)分,术后1周评分(27.67±3.62)分,末次随访21.50(11)分,其中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SSS评分比较分别降低17.83分[95%可信区间(CI): 4.660~31.007,P<0.05]、18.00分(95%CI:-0.701~36.701,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SSS评分统计学差异(95%CI:-17.840~18.174,P>0.05)。术前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法评分(8.50±1.87)分,术后1周评分1(2)分,末次随访评分0.5(4)分,其中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20分评分比较分别降低6.67分(95%CI: 3.980~9.353,P<0.05)、6.17分(95%CI: 0.660~11.673,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20分评分统计学差异(95%CI:-4.879~5.879,P>0.05)。末次随访1例患者出现部分症状复发,其余25例患者获得明显改善,复发症状。结论对于存在影像学异常的SCS,ACDF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摘除术 躯体化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不同肾功能分级对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患者全主动脉弓替换术后近期效果的影响,评估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在我院行全主动脉弓替换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6例,女80例;年龄(54.4±12.5)岁。按术前内生肌酐清除率(estimated glomerular ltration rate,eGFR)分为4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1.73 m-2)68例,轻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 60~89 ml·min-1·1.73 m-2)73例,中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 30~59 ml·min-1·1.73 m-2)57例,重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30 ml·min-1·1.73 m-2)2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用来评估eGFR预测术后血液透析的能效。结果住院死亡24例(10.6%),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需要血液透析49例(21.7%),术后卒中19例(8.4%),气管切开15例(6.6%)。预测术后需要血液透析的eGFR最佳截点是36.5 ml·min-1·1.73 m-2(ROC曲线下面积0.793)。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肌酐、eGFR<30 ml·min-1·1.73 m-2、术前神经系统和肠道灌注不足、术后卒中、血液透析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轻度以下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替换术安全、可行,术前肾功能不全是全弓替换术后血液透析的危险因素,eGFR是术后血液透析的有效预测因子。术前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与术后结果有明显相关性,在临床危险因素评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术前肾功能的评估。

  • 标签: 内生肌酐清除率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替换 血液透析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