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始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然而,在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尽管流感的防治措施较百年前有了质的飞跃,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依然维持在一定水平,并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此文对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变迁进行回顾和总结。

  • 标签: 流感 病毒 预防 治疗 变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4-2018年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钩体病数据来源于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和11个监测点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地图绘制,采用SaTScan 9.1.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描述钩体病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2004-2018年四川省报告钩体病发病2 834例,死亡41例,发病率0.23/10万,死亡率0.003/10万,发病趋势波动向下。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底,较水稻收割时间晚1~2周。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5∶1;发病率较高的为50~65岁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2.75%(2 345/2 834);其次为学生,占12.74%(361/2 834),但2011年后学生病例报告极少。高发地区在南部长江流域沿岸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县)、沐川县等和东部嘉陵江流域仪陇县之间不断交替。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发现2个高发聚集区域(P<0.001)。11个监测点2004-2018年平均鼠密度为5.44%(14 351/263 767);主要野外鼠种有四川短尾鼩(占69.07%)、黑线姬鼠(占12.73%)等;其中黑线姬鼠密度介于4.60%~0.19%之间,呈持续下降趋势,2018年达最低水平。鼠肾标本培养钩体阳性率的各年度间也呈下降态势。2007-2018年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4.52%(3 271/13 339),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近年未出现菌群的更替。结论2004-2018年四川省钩体病发病水平极低,季节特征符合稻田型流行特征,人群以老年农民为主;高发地区在长江和嘉陵江流域周边互相交替。黑线姬鼠密度和带菌率均较低;主要流行菌群持续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

  • 标签: 钩体病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8年中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下同)5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05—2018年中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数据,提取、建立5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数据库,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8年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820 588例,男性为500 94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7/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8.4/10万波动上升至2018年的178.1/10万;报告省份由17个增加到30个;发病高峰季节为11月至次年2月;<5月龄的儿童占13.1%(107 845例),6月龄至2岁占70.3%(576 874例),报告发病数高峰为11~13月龄儿童(163 94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省份分别为(535.2/10万)、广东(334.3/10万)和北京(317.3/10万);除西藏地区无报告外,报告发病率最低3个省份分别为山西(0.9/10万)、黑龙江(1.6/10万)和辽宁(2.5/10万);南方地区报告发病数(745 526例)是北方(74 935例)的9.9倍。检出轮状病毒与其他腹泻病原两种及以上同时感染的病例占1.8%(15 030例),其中90.1%(13 544例)是轮状病毒与腺病毒同时感染。结论我国5岁以下儿童自6月龄起轮状病毒感染率迅速上升,84.4%的报告病例为<2岁婴幼儿。

  • 标签: 儿童 轮状病毒 流行特征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8年我国≤5岁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8-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人群特征、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及病原构成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08-2018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岁儿童死亡病例3 646例,男性多于女性(1.82∶1),以≤2岁儿童为主(87.71%)。2010年之后全国≤5岁儿童报告手足口病调整后的死亡率由0.8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0.11/10万(APC=-23.20%)。2 523例实验室确诊的死亡病例中,2 323例(92.07%)为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但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呈现增加趋势。死亡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2(P25~P75:2~4)d,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M=3(P25~P75:2~4)d。0~1岁、EV-A71感染、发病诊断时间间隔较长和居住地为农村是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2010年后,我国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死亡病例中优势病原仍为EV-A71,应加强死亡病例中非EV-A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基因分型;西部省份、农村地区和小年龄组病例应当加强EV 71灭活疫苗接种宣传,提高诊断、救治及时性,降低死亡风险。

  • 标签: 手足口病 死亡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