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百姓对子女的文化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把教学过程落到实处。学校工作应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教学常规优化管理中图分类号C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4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百姓对子女的文化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也要求教育工作的管理逐步跟上。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要把教学质量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就要把教学过程落到实处。因此,学校工作以教学常规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一、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及关系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确提出了老师教学常规的“五认真”和学生学习常规的“五认真”;为了保证教与学这两个“五认真”落在实处,收到实效,我们又提出了常规督导评估,即“管”的“五认真”。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习惯称之为教学常规管理“三个五认真”。教和学是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而管则是调控、指导教和学的中介。教师教学的五认真大致对应学生学习的五认真,一方面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通过“管”这一中介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这里也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由学生反馈给教师,另一是由学反馈到管,由管作出分析处理,再正确及时地反馈到教。作为“管”,一方面是既管教又管学,另一方面又在教与学两者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反馈调节的环节和渠道,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实施,更能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作为领导、教师、学生三者,在分别负责“管”、“教”、“学”的主要任务外,同时还兼顾其余。譬如领导不仅管教管学,而且直接参与教和学的具体工作,亲自尝梨子。这种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易收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群体效应和整体效益。二、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育质量则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要全面提高,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核心。1.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的集中反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阵地,而备课则是上好课的关键,决不能出现无教学设计方案进课堂的现象。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目标要明确,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等要齐全,要备有详细的教学过程,合理的教学方法,字迹尽量要工整、清晰。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课前做到“五备”,即备课标(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理解课改理念)、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备教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到好处的教法)、备物(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因地制宜,选用适用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课后一定要及时撰写教学随感(反思),字数不作规定,内容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想法、做法,学生在课内的反应情况及学生作业反馈等,要求写一些实在的得与失。教导处把它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点,把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2.认真上课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处理好学、教、练三者的关系。要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强调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和活动;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入教学目标;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鼓励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或自制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得到创新的启迪,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新的知识。我们采用了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的引领课、示范课和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等形式以训促研。让每一位教师在一年中听课、评课达到20节以上,班子成员达到40节以上。同时,开展“推门课”,学校班子成员和教研组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有目的听取部分教师的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评课的标准主要有六条一是教学目的明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正不正确;三是教学方法灵不灵活,且效果好不好;四是教学组织是否严密;五是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生动;六是师生是否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扎实。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巩固了课堂的黄金效率,也正是因为我们狠抓了课堂教学,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升。3.“提优转差”课外辅导的重点工作放在“提优转差”上。培养出优秀学生是每位教师的心愿,但又不能眼睛只看着优秀的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辅导的计划要有可操作性,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困生”的辅导务必做到耐心和细致,帮助学生选择和构建适合其本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在督查检查中,我们做到学困生六优先。一是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学困生优先咨询;二是课堂提优先;三是批改作业优先;四是参加集体活动优先;五是有了进步表扬优先;六是教师进行家访优先。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了乐教好学的校园氛围。三、建立常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为有效发挥管理的导向功能,我们一是建立常规达标评估指标,将各类常规具体化、标准化,使之成为可操作、可量化的达标评估体系,并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有效促进各项常规的达成。二是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做到有制度必有考查,有考查必有奖惩,坚持每月教学常规考核,坚持每学期综合考核,把教学常规考核与评优晋级挂钩,不断打破平均主义做法,努力形成“庸者让,能者上”“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局面,让全体领导教师在各种常规激励下自觉调整思想行为、教学态度,不断形成争优创先的生动局面。可以说,这几年学校团结、有序、高效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与严格的常规管理是分不开的,从中也体现了管理的价值与力量。当然,抓常规管理决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结果由原来注重分数变成了更注重不可量化的态度、兴趣、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经验治教”向“理念治教”已是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人本与法治”的关系,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常规常新,不断优化。实践让我们体会到抓常规教学管理必须坚持多检查督促,多表扬鼓励,多指导帮助,多注入情感交流,使上下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团结互助的人际心理环境,使教师愿意干、肯干、乐于吃苦,把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也只有这样,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也才会扬帆远航,可持续发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