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促进预后的价值。方法:以2023年1月-2023年11月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范围,将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盲选形式进行分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以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实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急救指标。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救治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急救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不仅能显著提高AMI患者的救治效果和预后,且还能提高急诊护理的效率和质量。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相对生物效应(RBE)剂量48 Gy,16次和12次分割碳离子束照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淋巴结引流区的不良反应、有效性及生存率。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收治的病理确诊为LA-NSCLC的患者72例,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B组各36例,分别给予A组48 Gy(RBE)分16次和B组48 Gy(RBE)分12次碳离子束选择野照射淋巴结引流区,观察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有效性及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差异检验。结果A、B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3.9(8.8~15.7)、14.6(6.3~15.9)个月,治疗有效分别为16例(44.4%)、9例(25.0%),疾病控制分别为34例(94.4%)、30例(83.3%)。统计分析显示A、B组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2,P=0.275)。两组患者放疗计划参数比较显示,CTV体积,患侧肺Dmean、V5 Gy(RBE)、V20 Gy(RBE)、V30 Gy(RBE),心脏V20 Gy(RBE)、V30 Gy(RBE)、Dmean,食管V30 Gy(RBE)、V50 Gy(RBE)、Dmax、Dmean,气管Dmax,脊髓Dmax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纳入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两组患者1、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χ2=5.134,P=0.077)、放射性食管炎(χ2=1.984,P=0.371)、晚期放射性肺炎(χ2=6.185,P=0.103)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碳离子放疗系统两种剂量分割模式在LA-NSCLC纵隔淋巴结引流区选择野照射治疗中安全性相近,不良反应可控,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放射疗法,碳离子 癌,非小细胞肺 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放疗 不良反应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影像分析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扩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或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确诊的22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与胆总管接触长度及渗出与胆总管扩张的相关性。结果220例患者共236个十二指肠憩室,其中,乳头缘型憩室152个,乳头上型憩室41个,乳头下型憩室28个,乳头水平外侧型憩室3个,憩室位于水平段12个。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无接触患者[59.35%(73/123)比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 1.5 cm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无接触患者和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1.5 cm患者[82.43%(61/74)比24.49%(12/49)和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缘型憩室见渗出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 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未见渗出患者[10/11比52.48%(7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 1.5 cm及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见渗出患者易发生胆总管扩张。

  • 标签: 十二指肠 憩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Ⅰ/Ⅱ期临床研究中碳离子放疗(CIR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就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9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不伴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T2~3。治疗包括3分次,由12 Gy增加到24 Gy的局部照射和11分次44 Gy的全膀胱照射。碳离子照射剂量均为相对生物学有效性(RBE)为3.0时的剂量。膀胱肿瘤总剂量为56~68 Gy,分14次。主要观察终点包括肿瘤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和剂量限制毒性(DLT)、局部控制率(LC)。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研究中各剂量段CIRT,剂量递增至68 Gy。未发生DLT和≥3级的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和生存期内的晚期放疗不良反应。肿瘤剂量达到68 Gy时,出现2例2级急性泌尿生殖道反应,1例急性下消化道症状;62 Gy以上剂量组观察到3例1级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表现为尿频和镜下血尿。所有病例治疗结束时血尿均消失,排尿不畅缓解,尿红细胞值显著下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和88.9%,客观缓解率均为88.9%。1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出现局部复发,采用挽救性手术治疗。结论碳离子放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初步疗效观察,未见剂量限制性毒性,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症状缓解明显,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碳离子放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研究 疗效观察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 KS)是特发性低促性腺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IHH)的一种亚型,表现为青春期发育延迟,第二性征不发育,伴随嗅觉减退或消失。目前已发现超过40个基因与IHH的发病有关,而且还不断有新的基因位点被发现,同时,双基因突变或寡基因突变被认为是IHH的重要致病机制。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KS/IHH的临床表型复杂多样,对治疗的反应也各异。本文报道1例由WDR11和PROKR2基因的复合双基因杂合突变导致的KS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其中PROKR2基因是经典的KS致病基因,而WDR11基因是KS致病基因中较新的类型,本文回顾总结了文献中携带WDR11基因突变的病例特点。

  • 标签: 卡尔曼综合征 基因突变 PROKR2基因 WDR11基因
  • 简介:摘要我们对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和基因学分析,发现其具有典型的3代遗传家族史,家族中糖尿病起病年龄早,治疗不依赖胰岛素,并发现了位于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379位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了丝氨酸(P379T),从而确诊其为特殊类型糖尿病中的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3型。通过此病例,我们总结了糖尿病的分型,MODY的筛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旨在提高内分泌科医师诊治MODY的能力,使患者和家系得到早期诊断,早期获益。

  • 标签: 糖尿病 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 基因突变 HNF1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影像分析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扩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或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确诊的22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与胆总管接触长度及渗出与胆总管扩张的相关性。结果220例患者共236个十二指肠憩室,其中,乳头缘型憩室152个,乳头上型憩室41个,乳头下型憩室28个,乳头水平外侧型憩室3个,憩室位于水平段12个。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无接触患者[59.35%(73/123)比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 1.5 cm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无接触患者和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1.5 cm患者[82.43%(61/74)比24.49%(12/49)和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缘型憩室见渗出患者胆总管扩张发生率明 显高于乳头缘型憩室未见渗出患者[10/11比52.48%(7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与胆总管接触长度≥ 1.5 cm及十二指肠乳头缘型憩室见渗出患者易发生胆总管扩张。

  • 标签: 十二指肠 憩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B2(HOXB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1 001例脑胶质瘤患者的转录组信息及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探究HOXB2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HOXB2表达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Pearson相关分析法筛选与HOXB2相关的基因,通过基因本体分析(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这些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CGGA和TCGA数据库中,HOXB2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Ⅲ级和Ⅳ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的级别越高,HOXB2的表达水平越高;HOXB2高表达组的脑胶质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均低于低表达组(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GGA数据库中,HOXB2高表达(HR=1.237,95%CI:1.094~1.398,P<0.001)、肿瘤级别(WHO Ⅳ级)(HR=3.447,95%CI:2.456~4.837,P<0.001)为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TCGA数据库中,HOXB2高表达(HR=1.580,95%CI:1.320~1.892,P<0.001)、年龄(HR=1.037,95%CI:1.027~1.048,P<0.001)、肿瘤级别(WHO Ⅳ级)(HR=2.500,95%CI:1.782~3.505,P<0.001)和IDH1突变(HR=0.509,95%CI:0.360~0.719,P<0.001)为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HOXB2与细胞外基质、免疫反应、炎性反应等通路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与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呈明显的正相关(均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组织中,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HOXB2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肿瘤侵润 预后 同源盒基因B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化乳腺断面合成技术(DBT)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对不同类型乳腺病变钙化特征的检出和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同时行乳腺DBT与FFDM检查的1 263例女性患者的乳腺影像资料。良、恶性钙化需病理或乳腺X线24个月及以上随访证实,并以DBT与FFDM两种方法综合判定得出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BT与FFDM检查方法下非致密型乳腺和致密型乳腺良、恶性钙化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恶性钙化形态、分布特征检出情况。结果1 263例患者非致密型乳腺240例,良性钙化56例,恶性钙化13例;致密型乳腺1 023例,良性钙化356例、恶性钙化63例。非致密型乳腺中,DBT与FFDM良性钙化检出率分别为22.9%(55/240)、21.7%(52/240),恶性钙化检出率分别为5.0%(12/240)、4.6%(11/2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108、0.046,P均>0.05);恶性钙化形态、分布特征检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致密型乳腺中,DBT与FFDM对良性钙化检出率分别为34.2%(350/1 023)、31.9%(326/1 023),恶性钙化检出率分别为6.0%(61/1 023)、4.9%(50/1 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1.273、1.153,P均>0.05);DBT对无定形、成簇样分布恶性钙化检出例数多于FFD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2.921、11.667,P均<0.05)。DBT和FFDM诊断非致密型乳腺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3、0.992,诊断致密型乳腺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7、0.9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36、1.391,P均>0.05)。结论DBT和FFDM对不同类型乳腺钙化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更有助于致密型乳腺的无定形和成簇分布钙化的诊断,可提高BI-RADS分类的准确性。

  • 标签: 乳腺疾病 钙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婴幼儿第三脑室巨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中心采用手术治疗年龄≤3岁的第三脑室巨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6例。病理学证实生殖细胞肿瘤8例,松果体母细胞瘤4例,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术前8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行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均采用经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3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0例术后行辅助化疗。结果16例患儿肿瘤均为全切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11例,呼吸系统功能障碍3例,均经治疗后改善。术前行化疗的3例患儿,化疗后2例体积缩小,1例体积增大;3例术中均显示肿瘤血供不丰富,局部坏死样改变;术后病理可见局部肿瘤细胞和血管壁变性坏死。术后失访1例,15例随访5~72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3例松果体母细胞瘤患儿均于术后10个月内因蛛网膜下腔广泛肿瘤播散死亡,其余12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窿间入路可安全地全部切除第三脑室肿瘤;部分恶性脑肿瘤患儿术前化疗有助于肿瘤切除,术后化疗可降低肿瘤的复发。

  • 标签: 第三脑室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联合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普胸外科收治住院的100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先后对患者进行乳腺超声弹性成像和DCE-MRI检查,分析不同病变乳腺肿块影像学特点,以手术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乳腺病变患者经活检术病理检查共检出67例良性病变和33例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变中共检出86个病灶,恶性病变中共检出39个病灶;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72.73%,特异度为73.13%,误诊率为26.87%,漏诊率为27.27%,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08 ;DCE-MR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60.61%,特异度为68.66%,误诊率为31.34%,漏诊率为39.39%,AUC为0.647;超声弹性成像联合DCE-MR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79.10%,特异度为84.85%,误诊率为15.15%,漏诊率为20.90%,AUC为0.83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清晰描述肿块大小,但对钙化灶及毛刺征敏感度较低;MRI对毛刺征敏感度相对高,并可通过对比剂对病灶内血管数目及通透性进行分析,但对钙化灶的敏感度不高且费用较高;临床应适当选择检查方式必要时可两者结合判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儿行仿生材料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个性化定制的仿生骨材料(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行儿童颅骨修补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范围为1岁2个月至12岁。外伤致去骨瓣57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49例(包括外伤后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硬膜内、外血肿,脑挫裂伤等),开放性颅脑损伤8例(包括车祸伤4例,高空坠物砸伤2例,钝器砸伤1例,锐器砍伤1例),非外伤因素去骨瓣减压8例(包括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肿瘤术后脑水肿2例,颅骨恶性肿瘤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平均去骨瓣时间为1年5个月,其中最短时间为2个月,最长时间超过4年。所有病例中,59例为单侧颅骨缺损(左侧36例,右侧23例),6例为双侧颅骨缺损;去骨瓣范围中标准或近似标准的单侧额颞大骨瓣减压窗46例,单侧额、颞、顶、枕部分去骨瓣减压13例,分隔的双侧额颞减压窗5例,双额贯通减压窗1例。术后跟踪随访2~5年。结果患儿手术过程均顺利,出现各类术后并发症共42例,包括皮下积液27例,仿生材料固定松动8例,仿生材料术后碎裂6例,感染1例,全部行针对性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儿童仿生材料颅骨修补术后易出现各类并发症,这与术中仿生材料使用经验不足和儿童依从性差有关。掌握仿生材料的特性和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仿生材料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并发症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