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不同分期尘肺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于2020年6月,收集114例尘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尘肺病壹期组45例,尘肺病贰期组36例,尘肺病叁期组33例,以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并对比各组研究对象右心室游离壁中段以及基底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和圆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S),采用3D-STI计算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右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右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TVSPV)以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尘肺病贰期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LS和R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5),尘肺病叁期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LS、CS、RS以及中间段R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5);尘肺病壹期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LS、CS和RS均明显高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尘肺病贰期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RS明显高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尘肺病贰期、叁期组患者RVEF和GL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S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12 5);尘肺病叁期组患者FAC和TVSP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5);尘肺病壹期组患者RVEF、GLS和FAC水平明显高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PASP水平明显低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尘肺病贰期组患者FAC水平明显高于尘肺叁期组(P<0.012 5)。结论尘肺病患者早期可出现右心室功能下降,3D-STI可较为准确地检测右心室纵向、径向、圆周运动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右心室功能,对早期发现尘肺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尘肺病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右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透析治疗的态度及透析体验,明确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主要诉求及影响因素,利于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方法对抽样医院30例MHD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总结、提炼相应主题。结果总结出7个主题:态度主题2个(认可、无可奈何)和5个体验主题(恐惧、压抑、无认同感、不愿改变既往生活习惯和渴望新技术应用到终末期肾病)。结论MHD患者对当前血液透析模式态度复杂,应在了解MHD患者主要诉求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

  • 标签: 血液透析 透析态度 透析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观察高压氧(HBO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并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的患者48例,观察HBO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患者甲状旁腺激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CRP)、β2微球蛋白(β2-MG)、血钙(Ca)、血磷(P)等指标的影响,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iPTH、hCRP、β2-MG、C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PTH、hCRP、β2-MG、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HBO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血液灌流 尿毒症 不安腿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烟台山医院透析中心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进行规律透析的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安排时间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除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外,还接受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行为、生存质量以及临床生化指标调查并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存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磷及促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血磷、血钙以及甲状旁腺激素较干预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降低其血磷和促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信念 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行为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