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浮躁,泡沫,苍白,粗糙,自恋,虚假,远离经典,逃避疼痛……如果在这些危机四伏词语中挑选任何一个来概括我们近年长篇小说总体态势,我觉得都有着无可辩驳准确性。尽管也有为数不多作品的确具有丰沛审美意蕴,完全属于优秀之列,但对于异常庞大长篇小说整体而言,它们存在却势单力薄,永远无法改变长篇总体创作格局。因此,吴义勤先生曾毫不含糊地说:“我们当前长篇小说创作确实‘一半是海水.

  • 标签: 长篇小说 创作 自恋 经典 审美意蕴 含糊
  • 简介:这篇小说用一种独特温情式话语,写出了一个乡村少年内心中微妙而又尖锐的人生体验。它看似疼痛、屈辱,有着绵延不绝愧疚,但在这种自我折磨式愧疚之中,又不时地跃动着许多乡村社会中特有的伦理之光,甚至洋溢着沈从文式款款温情和人性之美。

  • 标签: 温情 屈辱 短篇小说 沈从文 独特 人生体验
  • 简介: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研究,虽不乏人,但将其置于现代性语境中进行研究,尚不多见。长期以来,先锋文学是当代文学发展中一个广受关注且不能回避的话题,但以往研究注重其形式革新一面,不够深入和全面。本文在充分整合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先锋文学创作实际情况,对之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历时性梳理,揭示出了先锋文学“本体理性自觉”特征。

  • 标签: 先锋文学 流变 文化 缘起 概念 现代性语境
  • 简介:让记忆覆盖在记忆上,让疼痛包裹在疼痛中。——题记映山红我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血颜色是在1972年春天。那年我虚龄9岁,刚刚读小学二年级。我挥舞着一把沉重柴刀,在紧靠着一条国道小山腰上砍着一簇簇正在开放映山红。天上飘着绵绵细雨,我

  • 标签: 血吸虫病 记忆 小学老师 映山红 图书馆 班主任
  • 简介:回到人类最基本生活形态,回到生命存在基础部位,探究普通百姓在特殊历史境遇中所操持生存信念和人性基质,一直是余华后期创作审美追求。长篇新作《兄弟》(上部,上海文艺出版社,二ОО五年八月)也不例外。

  • 标签: 长篇小说 《兄弟》 余华 文学评论
  • 简介:丁捷《依偎》是一部轻灵而又别致长篇小说。它借助“穿越”小说某些思维,让两位车祸中受伤陌生男女,于濒死之前五天之中,灵魂溢出各自身体,在寻找世外桃源般藤乡过程中,实现了一次浪漫而又奇幻爱情之旅。因为摆脱了现实肉身制约,这对陌生灵魂彻底超越了任何世俗伦理羁绊,呈现出单纯、圣洁、专注、无私情感特质,洋溢着浪漫与怀想诗性气息,很好地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爱情精神预设。

  • 标签: 长篇小说 浪漫 灵魂 奇幻 理想爱情 世外桃源
  • 简介:这是作者参加“走马黄河”文化考察活动后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灵性极强随笔集。这种灵性,首先表现在它那独特叙述方式上。它看似游记,但又不断地前跳后跃;它有时认真地记人叙事,但有时又大谈自己心灵感受,甚至在一些史料中东游西走;它以El记形式标示着作者行走轨迹,然而很多地方又在回忆过程中四处旁涉,到处穿梭。以至日期成了一道虚设背景。它带给我们只有片断,是一个个时间和空间上碎片拼接,漫不经心,自由放任。似乎很不讲究行文规范。

  • 标签: 散文集 随笔集 作者 灵性 独特 叙事
  • 简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1985年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文坛上涌现了一系列极为重要文学思潮或事件,它们包括:以韩少功、李杭育、阿城、王安忆为代表寻根文学,以莫言、周梅森、乔良等为代表新历史小说,以马原、洪峰、残雪为代表先锋文学,以及由刘再复"论文学主体性"所引发激烈文学理论之争。

  • 标签: 先锋文学 新历史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 李杭育 周梅森 马原
  • 简介:在莫言小说中,无论是审美内涵还是叙事形式,都蕴含了各种难以协调、彼此矛盾元素,呈现出一种混杂性美学趣味。这种混杂性,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常常是美丑善恶齐聚一体,极富人性之张力;反映在作品文化意蕴上,则是解构性现代意愿、民间化自然生命与传统真善美观念之间相互补充或对抗,并折射了创作主体异常含混价值立场。从叙事形式上看,这种混杂性美学追求,集中体现在莫言对西方现代叙事和中国古典叙事手法整合性运用上。莫言这一美学追求,具有强烈颠覆意愿,也使他创作长期陷入两极化评价尴尬之境。

  • 标签: 莫言 混杂性 文化意识 传统与现代 解构
  • 简介:引言:作为一种自由先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先锋作家孤独而又执著探索,文学发展到今天会是怎样一种格局;也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批又一批具有鲜明独创品格作品,文学流传到今天又会是怎样一种形态。我们文学之所以呈现出当今这样丰富复杂、多元共存审美格局,并产生了一些足以经受历史检阅经典性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无数先锋作家在不断反叛传统过程中进行艰辛探索结果,也正是他们经历了无数次怀疑、忽略甚至被否定结果。他们顽强地坚守着文学作为自我内心真实表达需要,冲破一个又一个被视为艺术铁律传统规范,在探求

  • 标签: 先锋作家 九十年代 中国先锋小说 先锋文学 创作主体 障碍
  • 简介:描述即描绘性叙述,是叙事作品模仿性、状物性极强手段。它直接向读者展示事物具体形态、角色各种外在和心理行为以及环境场景特色,呈现某个相对稳定时空片断里一些细枝末节。它是相对于概述而存在细节化叙述方式。如果说概述是粗线条勾勒,是相对间接交待说明,那么描述则是细腻微精工笔,是直接显示和呈现。概述促成故事纵向递进,描述则使故事横向拓展。它显示出作家对生活现象精细入微洞察力和骛精入极想象力,最能发挥作家艺术感觉、体现作家艺术才能。任何小说都是以其大量细节化描述来充实情节、完成故事,因此描述是叙述重要方式。

  • 标签: 叙述技巧 叙述方式 叙事作品 描绘性 横向拓展 现代小说美学
  • 简介: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渐行渐远二十世纪实在是一个述说不尽的话题。在历经了破除封建文化痼疾艰辛与重建现代文明秩序激情之后,知识分子也逐渐唤醒了自身沉睡已久自主意识——那是一种与世界现代文化思潮相吻合自由意志与独立品性。

  • 标签: 传记作品 述说 封建文化 自身 知识分子 思潮
  • 简介:郝炜《卖果》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性可言,上大学儿子国庆节回家,帮父亲上街卖了一早上水果,如此而已。但是,作者却通过一种绵里藏针手法,围绕着两代人之间情感、经验、尊严及观念。将父子之间内心冲突叙述得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这种对人物关系精妙处理,既化繁为简,又以轻搏重,十分地耐人寻味。

  • 标签: 化繁为简 内心冲突 人物关系 耐人寻味 故事性 国庆节
  • 简介:尤凤伟小说总是潜藏着一种尖锐疼痛。这种疼痛,看似来自社会生活外部冲突,实则是源于生命内在两难对立。它以自我撕裂方式,不断将人物置于各种伦理观念、权力欲望以及人格尊严对抗之中,在保持强劲叙事张力同时,又凸现出一个个无助而又无奈的人生场景。这使得我们一方面可以尽情地享受那种由于紧张叙事所带来阅读快感,另一方面又强烈地感受到那种疼痛自身所拥有的内在力量。

  • 标签: 尤凤伟 小说 叙事张力 无奈 人物 两难
  • 简介:徐肖楠先生是一位十分执著学者。一直以来,他都保持着极为宁静问学姿态,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中勤耕细作,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提出了一次又一次反诘。尽管这些问题或反诘常常淹没在喧嚣的话语流中,很少得到广泛呼应,但是,作为一位当代学者自觉审美观察和文化思考,它们依然闪耀着自身特有的思想光泽。

  • 标签: 文学理想 生活形式 中国当代 文学领域 文化思考 审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