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进行定点测量,探讨两类患者之间下颌骨对称性的差异,分析下颌骨对称性与ANB角的相关关系。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纳入骨性Ⅰ类及骨性Ⅱ类患者各30例,采用三维测量软件对初诊拍摄的锥形束CT资料进行下颌骨标志点的标定和线距的测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髁突、下颌升支、下颌角、下颌体部的相关指标。结果组内对比:骨性Ⅰ类组中双侧髁突最后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52.76±2.47) mm,右侧:(53.95±2.21) mm,P=0.004]、髁突最侧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59.40±3.31) mm,右侧:(60.79±3.37) mm,P=0.013]、乙状切迹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47.88±2.18) mm,右侧:(48.84±2.54) mm,P=0.012]、喙突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46.59±2.49) mm,右侧:(47.28±2.54) mm,P=0.043]和下颌升支长度[左侧:(57.00±4.50) mm,右侧:(57.97±4.96) mm,P=0.020];骨性Ⅱ类组所有项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测量项目髁突最侧点到矢状面的距离[骨性Ⅰ类组:(1.39±2.88) mm,骨性Ⅱ类组:(-0.16±2.74) mm,P=0.037]、乙状切迹点到矢状面的距离[骨性Ⅰ类组:(0.96±1.95) mm,骨性Ⅱ类组:(-0.15±1.97) mm,P=0.033]和下颌升支长度[骨性Ⅰ类组:(0.97±2.14) mm,骨性Ⅱ类组:(-0.38±2.61) mm,P=0.033],其余项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角点的不对称性与ANB角度呈负相关(r=-0.308,P=0.017)。结论骨性Ⅰ类患者治疗前下颌骨的不对称较骨性Ⅱ类患者更明显,下颌角的不对称性与ANB角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锥形束CT 骨性Ⅰ类 骨性Ⅱ类, 下颌骨不对称性 三维测量
  • 简介:各位朋友们,大家好,老实说,网络还有电信.还有广电.我想这都是未来会逐渐整合的趋势.其实我们应该是属于一支队伍的.这也是在我的演讲中会谈到的话题。

  • 标签: 数字传媒 互联网 网络游戏 手机数字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