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作者: 元玫雯 王宏昊 段如菲 徐坤鹏 胡尚英 乔友林 张勇 赵方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北京 100021,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省癌症中心妇科,昆明 650118,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质量管理部,大连 11604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我国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结合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全国人口数及人群归因分值(PAF)计算2016年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男性和女性人群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和死亡数。使用Segi's人口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16年全国有124 772例(6.32/10万)肿瘤新发病例归因于HPV感染,包括女性肿瘤117 118例,男性肿瘤7 654例。宫颈癌居发病首位,其次为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阴道癌、喉癌、口腔癌和外阴癌。全国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死亡41 282例(2.03/10万),包括女性37 417例,男性3 865例。死亡数依次为宫颈癌、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喉癌、阴道癌、口腔癌、外阴癌。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快速上升,在50~54岁达高峰,之后大幅下降;非宫颈癌部位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可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57 089例)和死亡数(19 485例)小于城市地区(发病67 683例、死亡21 797例),农村宫颈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非宫颈部位肿瘤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城乡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中国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发病人数占比较大,且发病死亡呈现增高趋势。宫颈癌和男性肛门癌的防控是遏制归因于HPV肿瘤发病和死亡增高趋势的关键。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凝治疗对我国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8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内蒙古鄂托克县、山西省襄垣县和阳城县)和城市地区(深圳)建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符合标准的20~6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HPV阳性且接受热凝治疗(166例)或未接受任何治疗(2 716例)对象进行随访评估。针对热凝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在其治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随访;针对未接受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进行每年随访,对所有随访过程中HPV和(或)细胞学阳性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或)活检。比较评估接受热凝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对象随访过程中的HPV清除率及热凝治疗对CIN病变的治愈率。结果分别有152例接受热凝治疗对象和2 539例未接受治疗对象接受了随访评估,年龄M(Q1,Q3)分别为42(36,48)和47(41,54)岁,中位随访时间M(Q1,Q3)分别为23.4(12.4,24.5)和23.5(12.4,24.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热凝治疗组的HPV清除率(73.0%,111例)高于未治疗组(46.1%,1 171例)(P<0.001)。与未治疗组相比,热凝治疗清除HPV16的OR(95%CI)值为2.8(1.3~6.1),HPV52为3.2(1.3~7.9),HPV58为5.8(2.1~15.6)。接受热凝治疗组中基线病理诊断为CIN者的治愈率为77.4%(72例),其中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和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的患者其治愈率分别为81.0%(47例)和71.4%(25例)。结论热凝治疗是清除HPV感染和治疗CIN病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我国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较高的HPV型别,清除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热凝 治愈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