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一个不会做老师、不会做班主任的人,拿到这本书,按照书中说的去做,我估计一年之后,就能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老师、班主任了。这么实用、实在的教育之书,真是不多见。读这本书,能获得什么?会被感染,被作者做班主任工作如此用情用心所感染。作者不仅仅把做班主任当作专业,更当成事业。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不愿意做班主任,把做班主

  • 标签: 中的精致 优雅读 做滋味
  • 简介:小说集《野鸭河》说了什么?整本书收入八篇儿童小说。八篇都是单独成篇的故事,单从人物、情节上看,可能没有联系,但深层次分析,可能不是了,我以为八篇可以分两个单元,前四篇带我们“回去”;后四篇带我们“回家”,阅读它们,好像正走在路上。

  • 标签: 人物 儿童 成篇 故事 小说集 野鸭
  • 简介:<正>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直恣意下去,任情飞舞,才会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梁遇春《观火》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梁遇春,虽然生命短暂,只有短短的27年,但正如像他在给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写的那个吻火者,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在暗黑的天地间从容起舞。他是福州一中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学史上的骄傲。

  • 标签: 中华文学 徐志摩 率性而为 火者 曹文轩 台湾诗人
  • 简介:推荐书目:《鱼灯》,高洪波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名家荐语:读罢高洪波的书,我眼前自然出现一片景象:无穷无尽的旷野,旷野上有山、有森林、有河流。山上、森林里、河流中,有无数善良、美丽、聪明的小生灵,他们快快乐乐地生活在那里,嬉戏、成长。那里是孩子们的世界,说孩子们自己想说的话,唱孩子们自己想唱的歌,做孩子们自己想

  • 标签: 名家荐 荐书
  • 简介:中国教育,问题多多,吐槽吐不尽。柳袁照老师指出其最大的问题是说的和做的不一样。想来也是,为人师者,言行不一致导致的结果就是只会教出轻诺寡信的学生。语文名师纪现梅以“原问课堂”称名于世,原问,始于问,不终于问,也可能带来更深刻的问,这一次她追问的是被选入小学课本的那首陆游的《游山西村》。潘璋荣老师从一篇网文生发开去,解情结,抒情怀不免令人动容。

  • 标签: 中国教育 老师 课堂 语文 小学
  • 简介:我们追求做“好老师”的境界,什么是“好老师”呢?我想好老师,首先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这是底线。什么叫称职?我理解就是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合格。也就是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能把握课堂,做到“有效教学”。在底线的基础上,

  • 标签: 老师 生命 专业发展 教学工作 有效教学
  • 简介:深秋初冬的雨就是多,特别是江南,小巷深处,雨一直下着。银杏树黄了,梧桐树黄了,金黄的叶子,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地上。一草一木都在迷蒙之中。第三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正在我们老旧的振华堂举行。两岸三地的生命教育同仁济济一堂,学术气.息与西花园的秋意一样波郁.

  • 标签: 生命教育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痕迹 学术年会 专业委员会 两岸三地
  • 简介:我们从哪里来?一条历史的长河,源头在哪里?我们溯源而上,能够走到哪里呢?城里人往往没有根基,我父亲六岁时他父亲我祖父即去世了,他是准?他从哪里来?又走到了哪里?我似乎知道他叫柳连生,连生两个字是不是写对都不清楚。只知道父亲小时候与他母亲我祖母住在城门内靠近城门外的一条小街上,祖母在我出生前就去世几十年了。她是谁?娘家姓什么?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我也一概不知道。城里人是浮萍,是飞絮。

  • 标签: 城里人 父亲 去世 城门 祖母 母亲
  • 简介:有些事情说不清楚,很偶然,随便翻书,看到史铁生的一篇散文《八子》,很是惊讶。我用八子作笔名,竞与史铁生的笔下人物,即他童年时的小伙伴相碰撞。史铁生是我敬仰的散文家,曾在他去世以后,想象他在地坛坐在轮椅上行走的线路,行走了—遍。我在一棵树下坐下,想象史铁生当年曾在那里冥想。坐下之时,阳光灿烂,闭上眼睛,当再一次睁开,乌云密布,大雨如注。为此,我曾写下诗文,那是—个谜。史铁生的八子,是—个"强大"的人,只因穿了一条她姐姐(七子)穿剩下的碎花裤子,而被他的对手k(邪恶的化身)打败,八子之所以输,是输在心理上。

  • 标签: 史铁生 八子 小伙伴 乌云密布 七子 天易
  • 简介:6.遇见自己《遇江南》中,《可遇》《我在春天等你》《最好的时光》这三支歌是苏拉写的:对苏拉,我们并不陌生,20年前,她写了一首《晚秋》,那种感伤,美得深入骨髓。这次她是专为杨钰莹而写的。杨钰莹的歌喉与气质,特别适合为江南而讴歌。为杨压莹写歌,就是为江南而写歌,在苏拉的歌中,江南与杨钰莹是融为一体的。她们彼此已分不清谁是谁?

  • 标签: 江南 《最好的时光》 词话 《晚秋》
  • 简介:有时我们一个轻易的离别,并不知道分量之重。我曾在此读书。一个早晨,天气清爽,我们背起行李,走了出去,那时,青春年少,只顾朝前走去,并不会想到再见到它的时候,会是三十又四年之后。

  • 标签: 苏州 旅游城市 旅游经济 旅游景点
  • 简介:教育“概念”、“试验”以“新”字开头的有很多,如“新教育”、“新学校”。最近,我对这“新”作了思考。与“新”相对应的,是“旧”,进而又在思考“旧教育”、“旧学校”。什么是“新教育”、“新学校”?什么是“旧教育”、“旧学校”?我以为这里的“新”、“旧”肯定不是时间的概念,不是时间的先后,“新”与“旧”是由内涵决定的。

  • 标签: 反思教育 “新” “新教育” 学校 概念 时间
  • 简介:现在,我们要去拜访杨绛。杨绛是苏州振华女中1928年的毕业生。带我们前往的北京振华校友会的四位校友,自身也都是很有建树的名人,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但她们对杨绛的尊敬首先令我们感动。杨绛住在三楼公寓,同行的这几位老校友,登上三楼也已经气喘吁吁,到了门前,她们一个个站定脚步不敢贸然进入,说,要定定心,定定神,然后稚拙地敲门。当时的一刹那,我突然就从她们的神情中掂到了杨绛在我们每一代校友中的分量。刚坐下,杨绛就向我们回忆起当年她唱的“振华校歌”。她对我们用吴语普通话轻轻吟唱道:

  • 标签: 杨绛 钱钟书 校友会 母校 大学校长 老人
  • 简介:我的家比较复杂。父亲是二娶,母亲是二嫁,都在前一次婚姻中留有子女,因此,我有三个同父异母的兄姐,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同母异父的姐姐叫丽娟,她一直生活在西山,娘家在金村,嫁到了与金村相隔一座小山的俞家弄,与我姐夫生了6个小孩,四男二女。老大比我还大三岁,典型的

  • 标签: 母亲 同母 苏州 西山 父亲 子女
  • 简介:我父亲有一个哥哥,比我父亲大几岁,我叫他老伯伯。我对老伯伯的记忆不多,淡淡的,他在我还读小学的时候就去世了,那年是1970年,他70岁。对他的记忆,是和齐门外东汇路联系在一起的,老伯伯和伯母就住在那里,我们不叫伯母,习惯叫她大姆妈。老伯伯大姆妈,不经常到我们家来,习惯上都是父亲带着我们去。那时我的哥哥姐姐们工作的工作、大串联的大串联,不经常在家,实际上,父亲只是带着我去。1966年父亲从镇江退休回到祖籍之地苏州,至我老伯伯去世,只有4年。我的年龄也在10岁至14岁之间,是少年的记

  • 标签: 父亲 记忆 苏州 母亲会 房管所 房子
  • 简介:醋库巷39号醋库巷是苏州的老巷,坐落在凤凰街与平直桥街之间,东西向。40年前,我在苏州十中读中学,十中就在凤凰街东侧的孔付司巷,与醋库巷隔街相望。我有同学住在醋库巷,上学时,经常早晚结伴而行,醋库巷是我常去的地方。20年前,我曾住醋库巷39号,有两年多时间,与它朝夕相处。我同学住在醋库巷40号,一个大的院子,进门是一间门厅,空空荡荡。门厅之后,是小天井,北侧一扇门,西侧一扇门。我同学家住在西侧,门内大大的天井,天井南是一排平屋,天井北是一进卧室、客堂,后面大约还有花园,我没有去过。我同学家是令我羡慕的家,那么大的地方,只住着两家,他伯父

  • 标签: 醋库巷 苏州杂志 钱一本 一晃而过 老夫妻 麟士
  • 简介:我想写岳母,已经有些年月了。但今天提笔,只是因为一周前,她给我看了他父亲写的一份"亡妻李氏事略",这是一份复印件,写于1937年,一直藏在唐闸老家老书橱的一个抽屉底下。二十多年前,唐闸旧屋被拆迁,后人整理老旧物件,才被发现。岳母得悉后,回南通复印了一份,一直藏在身边。岳母今年九十一岁,三年前,她主动要求去敬老院,除了衣服、生活必需品之外,还带了它。我与女儿在养老院与她闲聊,聊到南通,聊到她的老家南通唐闸,张謇当年实业救国——举办大生纱厂,一个在地图上极

  • 标签: 三个星期 于斯 对我说 告诉我 葫芦花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