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亚洲金融危机发端于1997年7月2日,投机资本冲击泰国固定汇率,很快转移到东盟、香港,到年底诱发了韩国和日本的金融。亚洲各国平均贬值了50%左右。泰国、印尼和韩国接受了IMF的授助和管理。亚洲各国的经济,除去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外,在1998年全部进入负增长,估计短期内难以恢复。印尼的金融危机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发生了严重排华事件,国内经济短期难以恢复,并将拖累整个东盟。只有中国的三个部分保持了稳定:香港以高利率和经济萧条的代价,保持了联系汇率的稳定;台湾自九十年代以来与美国,中国大陆和香港加速进行经济整合,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和银行体制比较健全,又及时将台币贬值,因而受金融危机打击较轻;而中国大陆,使国际金融资本无法冲击,并有条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与美元、港币结成了强势货币联盟,进一步稳定亚洲局势,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经济上也没有亏,1年以来的实践证明,亚洲许多国家在金融危机面前急于将货币大幅度贬值,并没有促进出口,相反,大大降低了进口,产生了连锁的紧缩效应。因为一个国家的出口就是另一个国家的进口,依靠贬值币货奖出限进,在总体性金融面前不但不能刺激经济,反而会产生30年代大萧条那样的全球性真实经济萎缩。而中国坚持强势货币政策,避免产生连锁的货币贬值和贸易紧缩,并且大力促进从出口导向向内需主导的转变,在亚洲金融危机1年半以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另一个积极因素是欧美经济状况较好,并对亚洲国家进行了援助。

  • 标签: 国际金融 金融危机 中国
  • 简介: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却以超过30%的增长欢喜收场。其中作为国产电影重头戏的合拍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更是有出色表现。去年在内地市场超过亿元票房的影片几乎都为合拍影片。中国拥有最丰富的创作人才和资源,这使国际制片人和投资商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在金融危机下,合拍片如何在连续数年的市场成功之后跃上一个更高台阶?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题论坛之一——"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中,中外嘉宾对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中国价值 价值金融危机 合作论坛
  • 简介:中国在服务贸易自由化中承诺:遵循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表现在金融部门:一是缔约方确保在其境内建立机构的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购买或获取本国公共机构的金融服务方面受最惠国待遇;二是缔约方应允许非居民金融服务提供者,跨境提供货物保险,风险评估,数据统计,索赔咨询等生金融服务,三是允许外国金融提供服务者扩展商业性介入开业权,包括购买现有的企业,四是确保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境内提供本国暂缺的任何形式的新金融服务。

  • 标签: WTO 中国 金融环境 政策
  • 简介: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处置中,政府扮演着主导的角色,但政府并不是危机事件处置的惟一力量。非政府组织由于其自身不同于政府的特点,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整合社会力量,保护受害人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公共安全危机 应急管理
  • 简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稳步开展、有序推进,既提升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振奋了公众对金融业稳健发展的信心。针对当前金融消费纠纷频发、信访投诉居高不下、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要在借鉴域外金融消费者保护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强化立法以确保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规范性,通过加强监管以确保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有效性,通过推动变革以确保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及时性,通过积极引导以确保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自发性。

  • 标签: 金融消费者保护 强化立法 有效监管 机构变革
  • 简介:特殊的国内外经济平衡1994-1997年,是中国治理国内通货膨胀的“软着陆时期”,人民币利率比美圆高出6个百分点左右。这个时期也是国际收支的“黄金时期”。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50%,这是一次“超前过度贬值”,后几年又连续以退税刺激出...

  • 标签: 国际收支 通货紧缩 外商直接投资 收支分析 名义汇率 资本与金融帐户
  • 简介:摘要本文在重庆与竞争性和标杆性目标城市就构建金融中心竞争力比对、多维度分析重庆构建全国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区域竞争力水平的基础上,为重庆打造特色化、错位化发展的金融中心提供发展思路。

  • 标签: 重庆 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对策思考
  • 简介:高校学报国际化办刊之路是每个学报必须面对的问题,事关学报的生存和长足发展。在面对这个问题早计划、早着手、早改革是每个学报的正确之选。近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中,学者们对高校学报国际化的内涵认识是比较统一的,且较深刻的揭示了学报国际化办刊的困境和必要性,为今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高校学报国际化办刊路径指明了方向。对于高校学报国际化办刊路径的研究,学者较多的论述了一般路径,缺少特殊性的研究。也说明了学报目前国际化水平不高,国际化办刊经验不足等问题。

  • 标签: 高校学报 国际化 内涵 必要性 路径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带来了世界性的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创造了数百倍于实体交换需求的金融交易额,这个过程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定义为“金融深化”,成为世界经济学主流话语的重要概念。按照这个定义,虚拟资本规模扩张,它对于民族国家利益的吞筮,反映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民族国家限制其流动,是反历史,反自然,反进步,反市场,反全球化规律的。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经济学 经济安全 虚拟资本 经济斗争 中国
  • 简介:为了维护欧盟法律秩序的自主性,欧盟司法机构在其作出的一系列判决中否定了欧盟加入含有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国际协定,这显示出欧盟法律秩序对国际法治排斥的一面.国际司法机构对欧盟法进行解释适用、处理欧盟与成员国责任分担等问题时违反欧盟法律秩序的自主性.欧盟准备在与美国谈判的《TTIP协定》中设立投资法庭机制以取代投资仲裁用于解决投资争端,考虑到欧盟法律秩序的特性,该机制能否应用于实践取决于其具体规则与欧盟法律秩序的兼容性.

  • 标签: 欧盟法律秩序 自主性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兼容性 投资法庭机制
  • 简介:摘要:因为勘探开发、军事利用、巡逻执法等问题,尚未达成海域划界协议的国家之间在争议海域常常发生摩擦。争议各方在达成划界协议前的行为是否受到约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74/83条第 3款就此作出了专门规定,要求各方在此期间履行“尽一切努力达成临时安排”及“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协议达成”的义务,而相较于划界原则和争端解决程序,划界协议前的各方义务问题并未引起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本文拟在梳理条款制定过程、分析条款之目的和宗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该条款项下两项义务的含义,并针对中国处理当前的海域争议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第 74/ 83条第 3款 义务 争议海域 达成划界协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