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者的患者血清分别检测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对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患者中 G试验阳性 43例,阴性 47例,阳性率为 47.8%; G试验与 GM试验并联检测的敏感度为 92.5%,高于 G试验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串联检测特异度为 95.5%,高于 GM试验 (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真菌抗原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

  • 标签: 真菌抗原检测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5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分析包括发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体温恢复时间、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体温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1、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现患率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侵袭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等。并进行系统比较,得到相应统计学结论,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2、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方法对2015年9月7日244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其中发生医院感染6例,现患率2.46%,较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0.8%明显升高;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率43.62%,较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率45.4%有所下降;2015年微生物标本送检率66.67%,较2014年微生物标本送检60.9%有所上升。结论通过比较分析2014年与2015年现患率调查结果及方法,提出2016年现患率调查的改进方法。

  • 标签:
  • 简介:化疗是急性白血病(AL)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免疫机能降低,使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多,影响化疗计划的进行,亦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易感因素,加强护理措施,减少感染机会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鉴此,笔者对接受化疗的AL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易感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儿科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加之匹多莫德治疗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再次感染的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 呼吸系统 反复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2017年4月实施PDCA循环法的护理管理情况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5月以前未实施PDCA循环法的护理管理情况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护理人员、患者医院感染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对增强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护制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普及。

  • 标签: 医院感染 PDCA循环法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日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提供一定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接收的46例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一起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喘乐宁一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在病情基本相近的基础之上,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都比对照组好。结论对于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儿童,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喘乐宁药物一起治疗的方法在临床治疗方面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4周且日龄<7 d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时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基线年组,2016年5月实施降低医院感染相关质量改进措施后至2017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干预1组,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干预2组。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3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38例早产儿,其中基线年组216例,干预1组295例,干预2组227例,各组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经质量改进后明显降低,3组分别为15.3%、10.2%、7.5%,干预2组与基线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共80例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85.0%、13.8%、1.2%。与基线年组比较,干预组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天数缩短,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严重颅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基线年组和干预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降低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早产儿相关并发症也可能减少。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医院感染 质量改进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照射肺俞穴与抗感染同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肺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患儿,采取单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46例患儿,采取微波照射肺俞穴治疗的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采取微波照射肺俞穴与抗感染同步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小儿肺炎 微波照射 肺俞穴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和相关因素进行流行学病分析,为预防控制PICU医院感染、降低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分析入住PICU的215例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感染特征以及相关因素,进而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医院感染率为6.1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36.07%)、上呼吸道感染(16.07%)及口腔感染(14.8%)居多;胎龄<37周、体重≤1500g、脐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PICC插管和经鼻口腔吸痰(P<0.05)等是P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P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个体差异的关注,积极治疗原发病,全面加强消毒,增强手卫生的依从性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P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流行病学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肛周感染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患者19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式。对常规方式和综合护理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对比两组的肛周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肛周感染率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肛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肛周脓肿 对比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合理治疗。方法12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患者,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未见好转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58例气道反应性增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治疗,B组28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联合必可酮吸入治疗,疗程7天,观察两组的咳嗽症状得分、气道反应性分级情况。结果常规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者,94%气道反应性增高;A、B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气道反应性降低,均为P〈0.05;但A组与B组同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后气道反应性增高病人,抗生素治疗无效,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咳嗽 气道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使用14C尿素酸呼气实验进行Hp感染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0名对照组和20名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新治疗方案。使用14C尿素酸呼气实验进行Hp感染诊断和治疗后的复发率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14C尿素酸呼气实验阳性率和阴性率上相对于对照组略低,治疗后Hp感染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14C尿素酸呼气实验作为Hp感染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工具,结合新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Hp感染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检出情况、流行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 51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病史及鼻咽分泌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RV。结果HRV总检出阳性率为14.2%(1 493/10 514),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6,P=0.157);2013年至2019年HRV各年检出率分别为9.7%、14.6%、19.1%、18.6%、18.1%、11.0%、11.4%,HRV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80,P<0.001);HRV全年散发,具有明显季节性,以夏秋两季检出率最高(6月~11月),其次为春季,冬季最低;28 d~6月龄、~2岁、~7岁、>7岁组HRV检出率分别为14.2%、15.5%、13.5%、9.8%,各年龄段HR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4,P<0.001);2岁以下儿童HRV阳性检出率较高(χ2=7.711,P=0.005)。HRV引起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以支气管肺炎为主(68.9%),其次为支气管炎(13.2%),混合其他病毒感染比HRV单一感染更易出现喘息及肺部啰音(χ2=9.483、10.821,P=0.024、0.013),混合支原体感染比HRV单一感染更易出现发热及大叶性肺炎(χ2=51.585、96.060,P均<0.001);57.8%患儿白细胞升高,CRP增高者(CRP>15 mg/ml)占15.6%,白细胞、CRP增高在2岁以下儿童更为明显(χ2=26.097、55.973,P均<0.001)。结论HRV是近七年来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重要病原之一,全年均可发生,流行高峰在夏秋季,2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患儿临床症状更重。

  • 标签: 儿童 鼻病毒 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外泌体又被称为胞外体,含有多种细胞膜分子以及相关蛋白,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信使,可携带功能性RNA、蛋白质和脂质至受体细胞,诱导受体细胞表型发生变化,促进其活化或抑制效应产生。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外泌体在病毒感染后既能发挥免疫激活作用,促进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同时又能帮助病毒在细胞间传播、扩散,产生免疫逃逸。它的双重作用直接决定于其感染病原体及来源细胞特征,可作为后期药物及疫苗研发的重要靶点。本文将综述外泌体在不同病毒感染后的表现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中扮演的角色。

  • 标签: 外泌体 病毒感染 免疫激活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障碍分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2019年3-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收集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血细胞比容及动脉血乳酸水平。采用旁流暗场成像设备监测患者舌下微循环,测总血管密度、灌注血管密度、灌注血管比例、微血管流动指数、异质性指数。记录患者30 d生存情况。采用Cox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舌下微循环障碍中淤滞型18例,稀释型11例,异质型18例,高动力型17例,各型间的平均动脉压[淤滞型为(77±9)mmHg(1 mmHg=0.133 kPa),稀释型为(80±11)mmHg,异质型为(78±12)mmHg,高动力型为(88±12)mmHg]、总血管密度[淤滞型为(10.84±3.01)mm/mm2,稀释型为(9.64±1.72)mm/mm2,异质型为(11.39±2.18)mm/mm2,高动力型为(11.87±2.67)mm/mm2]、灌注血管密度[淤滞型为(5.93±1.94)mm/mm2,稀释型为(6.86±1.48)mm/mm2,异质型为(8.31±1.78)mm/mm2,高动力型为(9.68±2.46)mm/mm2]、灌注血管比例[淤滞型为52.45(46.25,63.33)%,稀释型为73.70(61.50,75.20)%,异质型为71.25(67.95,77.00)%,高动力型为80.70(77.25,86.45)%]、微血管流动指数(淤滞型为1.34±0.45,稀释型为1.70±0.38,异质型为1.82±0.28,高动力型为2.25±0.33)、异质性指数[淤滞型为0.68(0.51,1.87),稀释型为0.57(0.49,0.64),异质型为0.70(0.59,0.91),高动力型为0.40(0.37,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0 d累计生存率淤滞型为7/18,稀释型为4/11,异质型为10/18,高动力型为14/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舌下微循环障碍类型(淤滞型:RR=4.551,95%CI 1.228~16.864,P=0.023;稀释型:RR=4.086,95%CI 1.011~16.503,P=0.04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RR=1.077,95%CI 1.006~1.153,P=0.032)是感染性休克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障碍普遍存在,且无法通过大循环参数预知微循环障碍类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与其微循环障碍类型相关,提示常规监测微循环可能有助于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

  • 标签: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微循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未进行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为参照组,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4月进行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为观察组,对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提高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内感染 医院消毒供应室 护理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纳手术室护理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为研究样本,运用入院单双日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整理分析两组干预后患者相关数据结局。结果:统计后显示:研究组甲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另一组,差异体现P<0.05,同时住院时间短于另一组、护理满意度数据高于另一组,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进度,临床效果确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