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航空地面自动测控技术是航空安全的核心支撑,其安全与可靠对飞行任务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概述了该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传输安全、系统稳定性、智能化需求以及升级维护成本等问题。随后,提出了多项提升策略,如采用端到端加密、冗余架构、集成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模块化升级等,旨在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降低故障率,并提高自主决策水平。这些策略已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有效提升了测控系统的综合性能。本文展望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强调了持续创新的重要,以适应航空领域的新需求。通过这些综合措施,航空地面自动测控技术有望为飞行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 标签: 航空测控技术 安全性 可靠性 技术挑战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电图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 在2022年11月-2023年8月期间以我院接收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急性动脉栓塞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心电图诊断,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检查后的疾病鉴别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心电图检查能够有效地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有效性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拟产房技能实训联合案例连续解析对助产教学学生的教学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112例助产教学学生,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利用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采取模拟产房技能实训联合案例连续解析教学,比较两组教学质量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教学的难度较大,对其进行模拟产房技能实训联合案例连续解析的教学效果更高,值得重视。

  • 标签: 助产教学 模拟产房技能实训 案例连续性解析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引入心电图检查技术,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2年9月-2023年9月,随机筛取50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依次进行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符合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中,诊断符合率为(96.00%),常规心电图检查则为(84.00),(x =4.0000,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早期诊断中,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技术,动态心电图技术更具有效,检出率更高,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应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准确。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共50例,收取时间段在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另同期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24h总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h平均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将其应用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能提高疾病的的诊断准确,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检查鉴别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选择4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命名急性肺动脉栓塞组,4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命名心肌梗死组,应用心电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心肌梗死组 V1-V3导联 ST段压低发生率、V1-V3 导联T波倒置发生率对比急性肺动脉栓塞组较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电图检查可对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诊断 急性肺动脉栓塞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