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底美国糖尿协会发布了2020版糖尿诊治指南。根据新的研究证据,指南中对糖尿肾病的诊治进行了更新。引入了新的慢性肾脏疾病分期方法,更新了糖尿肾病患者筛查、监测及治疗推荐;提高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糖尿肾病防治中的地位;更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肾病一级预防的研究证据;新增对急性肾损伤及糖尿肾病营养治疗的关注。同时,对糖尿肾病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指南更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患者对其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及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饮食控制及胰岛素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各项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本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只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两项指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血脂三项并未见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甘油三酯改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治疗妊娠期糖尿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脂、血糖水平,较之单用西医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指数(FLI)对2型糖尿(T2DM)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20年9月在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体检的1 398名年龄≥40岁且既往无T2DM的某部机关干部作为调查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指标,随访并观察其T2DM发生情况,以是否发生T2DM作为研究结局。根据基线时FLI数值将研究对象分为FLI<30组(824例),30≤FLI<60组(420例)和FLI≥60组(154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基线时不同空腹血糖状态下不同FLI组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5.7年。随访期间,共有240例(17.17%)确诊T2DM。与非T2DM组(1 158名)比较,T2DM组患者年龄较大,有糖尿家族史的比例更高,并且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负荷后2 h血糖、FLI水平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运动、糖尿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在基线时空腹血糖正常人群中,与FLI<30组相比,30≤FLI<60组(HR=1.18,95%CI 0.84~1.64,P>0.05)及FLI≥60组(HR=1.57,95%CI 1.01~2.44,P<0.05)T2DM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在基线空腹血糖异常人群中,与FLI<30组相比,30≤FLI<60组(HR=1.19,95%CI 0.44~3.20)及FLI≥60组(HR=1.32,95%CI 0.44~3.94)T2DM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空腹血糖正常的某部干部中,高FLI对T2DM发病风险有预测价值。

  • 标签: 糖尿病,2型 脂肪肝指数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对糖尿合并难治性肺结核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120例 2013年 1月— 2016年 6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合并难治性肺结核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60例。患者出院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半年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转阴率和血糖控制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用药依从性较高,病灶吸收好转率更高,血糖控制水平也显著较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促进糖尿合并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康复及血糖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难治性肺结核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对糖尿( DM)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 2019年 1月到 2019年 8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患者 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6例,其中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同时给予全程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没有明显差异( P>0.05),护理后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为 97.22%( 35/36),对照组为 77.78%( 28/36),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 100%,对照组为 80.56%( 29/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依从性 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适应环境刺激的表观遗传变化可能在糖尿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6-甲基腺苷(m6A)是最具代表性的可逆性mRNA甲基化修饰之一。m6A通过影响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蛋白激酶B-胰岛十二指肠同源盒1信号通路,在胰岛β细胞的细胞周期和胰岛素分泌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对近年来m6A及其甲基化调节蛋白对糖尿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综述。

  • 标签: mRNA甲基化 N6-甲基腺苷 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 作者: 李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讨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对早期糖尿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0年6月份到2021年6月份收治的早期糖尿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另一组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糖尿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来说,这样的治疗方式是有积极影响的,可以控制患者饮食,调节心态,防止抑郁,从而使得治疗更加高效,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化护理;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合并糖尿患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的抗心衰药物治疗,包括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断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5mg,ti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超声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参数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尼可地尔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患者睡眠质量和血糖控制的影响,以评估该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管理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糖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分析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PSQI睡眠评分数据。结果 研究组睡眠质量方面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HbA1c、FBG、2hPBG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糖尿患者的需求,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控制血糖水平。

  • 标签: 延续护理 老年糖尿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糖尿患者采取医院健康管理模式对血糖及血脂代谢的作用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接纳的92例糖尿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均纳入4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定义为参照组,采用医院健康管理模式的患者定义为试验组,比对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FPG、2hPG、LDL及TG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 医院健康管理模式 血糖 代谢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银屑采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使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血液流变学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都变得正常。结论 银屑使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加味黄连解毒汤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帕金森(PD)运动并发症风险分层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症状、延缓运动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11月到2020年6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专门诊或住院的PD患者,已接受药物治疗但未发生运动并发症,帕金森生活质量问卷-8指数(PDQ-8 SI)>18.59。基线时,采集人口学特征、PD病史,左旋多巴用量(LD)、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完成PDQ-8、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Ⅱ和Ⅲ、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简易智能状态测验(MMSE)、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的评估,评价PD患者运动并发症发生风险,依次分为症状波动和异动症高、中、低危组,分层制定用药方案。在随访6、12个月时复测上述指标;在随访3、9个月时记录用药信息、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完成PDQ-8评估。结果251例PD患者完成1年随访,男135例,女116例。基线时,年龄[M(Q1,Q3)]为66(60,71)岁,PDQ-8 SI[M(Q1,Q3)]为31.2(21.9,40.6)分。15.9%(40/251)患者处于症状波动高危,7.2%(18/251)处于异动症高危;不同风险组的发病年龄、病程、治疗时程、UPDRS-Ⅱ和Ⅲ评分、H&Y分级、PDQ-8 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时,总人群PDQ-8 SI为12.5(9.4,18.8)分,ΔPDQ-8 SI为-15.6(-21.9,-9.4)分,ΔUPDRS-Ⅲ为-9(-16,-4)分,较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波动高危组ΔUPDRS-Ⅱ与症状波动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动症高危组ΔPSQⅠ、ΔLD和ΔLED与异动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症状波动发生率为9.56%(24/251),异动症发生率为5.97%(15/251)。结论PD运动并发症风险分层治疗方案,在提高PD患者生活质量、兼顾改善运动症状和延缓运动并发症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帕金森病 运动并发症 风险评估 生活质量 疗效评价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T2DM)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与各骨骼部位骨密度(BMD)及骨质疏松症(OP)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10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患者腰椎(LS)、左侧髋部[包括股骨颈(FN)、大转子(G.T.)、转子间(InTro)、总体髋部(TH)]的BMD。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三组: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分析体重及BMI与各骨骼部位的BMD及OP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髋部各骨骼部位BMD均较体重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体重及BMI分别与髋部各部位BMD呈正相关(r=0.239~0.427,P<0.05)。按体重和BMI的三分位数分组(T1~T3),髋部各骨骼部位BMD均随体重三分位组增加而增加(P<0.05);TH-BMD亦随BMI三分位组增加而增加(P<0.05)。进一步分别以三分位组的最高组(T3)和较高组(T2)为对照组,最低组(T1)为病例组计算LS、FN、TH三部位的OP患病风险比值比(OR)。以体重三分位分组的股骨颈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50倍(OR=4.50,95% CI:1.41~14.35)和9.27倍(OR=9.27,95% CI:2.03~42.30);整体髋部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3.25倍(OR=3.25,95% CI:1.10~9.59)和8.50倍(OR=8.50,95% CI:1.85~38.99)。以BMI三分位分组的股骨颈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13倍(OR=4.13,95% CI:1.28~13.25)和5.58倍(OR=5.58,95% CI:1.53~20.42);而整体髋部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体重还是BMI三分位分组,各组间腰椎BMD及OP患病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男性T2DM患者,体重及BMI是影响髋部BMD的重要因素,亦是影响髋部尤其是股骨颈OP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体重及BMI增加,股骨颈OP患病风险减少。

  • 标签: 糖尿病,2型 体重 人体质量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男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T2DM)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与各骨骼部位骨密度(BMD)及骨质疏松症(OP)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10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患者腰椎(LS)、左侧髋部[包括股骨颈(FN)、大转子(G.T.)、转子间(InTro)、总体髋部(TH)]的BMD。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三组: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分析体重及BMI与各骨骼部位的BMD及OP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髋部各骨骼部位BMD均较体重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体重及BMI分别与髋部各部位BMD呈正相关(r=0.239~0.427,P<0.05)。按体重和BMI的三分位数分组(T1~T3),髋部各骨骼部位BMD均随体重三分位组增加而增加(P<0.05);TH-BMD亦随BMI三分位组增加而增加(P<0.05)。进一步分别以三分位组的最高组(T3)和较高组(T2)为对照组,最低组(T1)为病例组计算LS、FN、TH三部位的OP患病风险比值比(OR)。以体重三分位分组的股骨颈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50倍(OR=4.50,95% CI:1.41~14.35)和9.27倍(OR=9.27,95% CI:2.03~42.30);整体髋部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3.25倍(OR=3.25,95% CI:1.10~9.59)和8.50倍(OR=8.50,95% CI:1.85~38.99)。以BMI三分位分组的股骨颈OP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13倍(OR=4.13,95% CI:1.28~13.25)和5.58倍(OR=5.58,95% CI:1.53~20.42);而整体髋部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体重还是BMI三分位分组,各组间腰椎BMD及OP患病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男性T2DM患者,体重及BMI是影响髋部BMD的重要因素,亦是影响髋部尤其是股骨颈OP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体重及BMI增加,股骨颈OP患病风险减少。

  • 标签: 糖尿病,2型 体重 人体质量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男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在艾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中的作用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择112例艾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6例。拉米夫定单用方案用于对照组施以治疗,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方案用于研究组施以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的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经随访发现,研究组HIVRNA转阴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在艾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疗效确切,可推广。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 艾滋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髓系白血诱导化疗后继发颌面部侵袭性毛霉菌的患者。患者女,46岁,全身乏力20余天,持续高热10余天,临床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首次诱导化疗第3天继发鼻脑型毛霉菌,外科清创及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后局部感染程度未见明显减轻,半年后因全身感染、多器官衰竭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起居护理、运动健身指导、扩大调查范围、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合理用药和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等。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氟达拉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治疗患者31例,治疗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有效治疗患者21例,治疗有效率为58.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更少,且治疗过后所出现的并发症和复发例数更少,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进行治疗采用氟达拉滨配合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减少治疗过程当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