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颈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颈椎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实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34例和实验组1(实行单纯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回。定术)34例、实验组2(实行后路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固定术)34例,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评估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神经功能优良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术后随访1~3个月,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对照组较两实验组显著(均P〈0.05)。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颈椎效果较好。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节段脊髓颈椎(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体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单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脊柱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3例多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A、B组,A组44例患者采用颈前路ACCF联合ACDF治疗,B组39例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量表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与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效果,对比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颈椎曲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患者手术效果分为改善组(72例)与未改善组(11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依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到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手术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153.36±10.68)mL]、住院时间[(10.11±2.30)d]均低于B组[(171.47±11.32)mL、(15.58±3.7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0、8.10,均P<0.001)。术后6个月A、B组患者JOA评分[(13.70±1.49)、(12.94±1.63)分]、颈椎曲度(22.10±3.23、13.38±3.12)均高于术前[(9.40±1.32)、(9.36±1.51)分;11.16±2.60、11.23±2.71],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JOA评分:t值分别为14.33、10.07,颈椎曲度:t值分别为17.50、3.25;两组间治疗后t值分别为2.22、12.47,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2、0.029、<0.001)。术后6个月A、B组NDI指数[(11.38±4.76)、(14.79±4.85)]均低于术前[(39.56±9.43)、(39.74±9.51)],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70、14.60、3.23,均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表明,病程≥6个月(OR=59.045,95%CI:6.485~537.629)、存在颈髓MRI信号变化(OR=0.031,95%CI:0.002~0.587)、手术方式(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OR=6.300,95%CI:1.269~31.273)是影响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21、0.024)。结论颈前路ACCF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CSM患者手术疗效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颈椎脊髓神经功能及颈椎曲度,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仍需关注患者病程、颈髓MRI信号变化及手术方式对其手术效果的影响。

  • 标签: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体切除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90个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为SMA的遗传学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并初步探讨SMA缺陷基因携带者基因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90个SM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联合MLPA及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 specific PCR,AS-PCR)技术对家系进行产前诊断并对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90个SMA家系中,84对夫妻无SMA家族史,占比93%;85对夫妻有SMA生育史,占比94%;85个家系夫妻双方及3个家系的孕妇SMN1基因杂合缺失,为SMA缺陷基因携带者;2个家系孕妇SMN1基因纯合缺失,为SMA患者;产前诊断结果显示48名胎儿为SMA缺陷基因携带者,23名胎儿为正常胎儿,19名胎儿为SMA患者,其中无家族史夫妻双方再孕SMA胎儿18例,占总SMA胎儿95%、占总胎儿20%。结论应用MLPA对夫妻双方进行SMA缺陷基因携带者筛查,并联合使用MLPA和AS-PCR对携带者夫妻进行SMA产前诊断十分必要,对预防SMA出生缺陷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度非增生糖尿视网膜病变(sNPDR)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连续sNPDR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12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平均年龄55岁;平均糖尿病程11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9%。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标准7视野眼底彩色照相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ST)、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CP)血流密度和灌注密度以及黄斑区无血管区(FAZ)面积、非圆度指数(AI)。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检验。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患眼黄斑区FAZ面积分别为(0.34±0.14)、(0.35±0.10)、(0.37±0.10)、(0.36±0.13) mm2,AI分别为0.52±0.13、0.54±0.11、0.57±0.10、0.60±0.11,CST分别为(282.6±66.7)、(290.4±70.9)、(287.2±67.5)、(273.2±49.6)μm,GCC厚度分别为(77.1±15.5 )、(74.3±13.9)、(72.6±16.2)、(78.5±18.3)μm,RNFL厚度分别为(97.9±13.8)、(101.3±14.6 )、(97.7±12.0)、(96.1±11.4)μm;黄斑区SCP整体血流密度分别为(16.79±1.43)%、(16.71±1.82)%、(17.30±2.25)%、(17.35±1.22)%,整体灌注密度分别为0.32±0.02、0.32±0.03、0.33±0.03、0.33±0.02。手术后CST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RNFL厚度手术后1个月升高,其后逐渐降低。手术前与手术后6个月各参数比较,AI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FAZ面积以及CST、GCC、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0、0.694、0.802、0.712 );黄斑区视网膜SCP血流密度、灌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7、0.361)。结论与手术前比较,微创PPV后6个月内sNPDR患者黄斑区结构和血流密度无明显变化。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外科手术,微创性 玻璃体切除术 局部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入路和后入路减压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抽取2010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编号进行分组,编号为偶数者纳入对照组(n=60),编号为奇数者纳入研究组(n=60)。对照组采用后入路减压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入路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83.33%,50/60),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Cobb’s角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有51例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对照组有40例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术后两组ASIA分级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后入路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椎体高度、Cobb’s角的恢复,预后良好。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前入路 后入路 减压手术
  • 简介:摘要儿童高脂血症胰腺炎多为遗传代谢病,儿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仅为(3~13)/10万,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7月收治1例V儿童高脂血症胰腺炎患儿,通过基因测序查出患儿CFTR基因c.2770G>A位点错义突变(编码区第2770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异为腺嘌呤)导致氨基酸改变p.D924N。有关CFTR基因突变造成遗传性胰腺炎的报道极为罕见,且c.2770G>A位点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对此病例进行报道,希望为儿科医师提供借鉴与启示。

  • 标签: 儿童 高脂血症胰腺炎 CFTR基因 诊断
  • 简介:摘要:转向架研发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研究技术中尤为重要,其系统设计、生产制造及质量保证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学科,其性能关系到整车行车安全、其他部件运行性能及乘客乘车体验。转向架的焊接技术要充分考虑其结构特性与材料性能,将一系列弯曲、扭曲与锤头问题控制在合理公差范围内。

  • 标签: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转向架 焊接技术 行车安全
  • 简介:为了解卫生部“农村社区健康促进项目”县农村成年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寻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我们于2006年1月,按照项目计划开展了包含艾滋病防治知识等内容的基线调查工作。

  • 标签: 健康教育 抽样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儿童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成果进行记录。方法:研究筛选出对照组和观察组一共110例儿童口腔黏膜溃疡病患者为对象,都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入本院治疗,以平行对照法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贴,观察组采取蒙脱石散,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儿治疗总疗效率为94.5%,对照组为83.6%,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病灶消失时间、治疗总用时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蒙脱石散对于儿童口腔黏膜溃疡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此外可以达到抑菌、止血的效果,患儿病情改善快,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 标签: 儿童 口腔黏膜溃疡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U固定法的应用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慢性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静脉留置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U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的天数、凝血、松动脱出、渗液回血、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更长,在凝血、渗液回血、松动脱出上都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也更少。结论采用U法固定留置针,能够保留的时间比较长,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重新穿刺的次数,同时优质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U型固定 技巧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帕金森便秘机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阳气虚衰,兼肝郁痰凝,性为本虚标实。中医治疗本主要采用中药复方、针灸治疗、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刮痧、按摩等多种疗法,疗效确切、优势明显,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辨证分,优化疗效评定标准,提高研究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便秘 辨证 中医药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坏疽性脓皮(PG)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1年7月,北京阜诚医院收治2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PG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发病年龄14~75岁,PG分为溃疡者17例、脓疱者6例、增殖者1例、大疱者1例,6例患者合并系统性疾病、19例患者未合并系统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系统治疗的同时,行创面换药或手术植皮处理。统计患者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总体疗效及随访情况,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合并和未合并系统性疾病患者的疗效。结果19例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全部患者各项免疫学指标均未见异常;14例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15例创面进展快的患者溃疡边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主要为局部组织炎症改变。17例患者创面治愈、7例患者创面大部分愈合、1例患者创面未愈合。经1年随访,3例患者因出院后自行停药导致PG复发,后调整用药后创面逐渐愈合;其余患者未复发。14例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阳性患者创面愈合天数为21~55 d,11例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阴性患者创面愈合天数为20~54 d。6例合并系统性疾病患者中3例患者创面治愈、3例患者创面大部分愈合,19例未合并系统性疾病患者中14例患者创面治愈、4例患者创面大部分愈合、1例患者创面未愈合。结论PG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病理表现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丰富多样,因而易被误诊。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PG的效果较好,对其创面可进行外科干预,具体为急性期不建议过度清创、收缩期可植皮。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伤口愈合 皮肤
  • 简介:摘要: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素质教育逐渐替代应试教育成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语文这样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科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需要从长计议,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本文立足教学实际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落实初中语文能力教学进行分析和讨论。

  • 标签: 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积累 阅读分析 表达写作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现代化、人口的增加,世界各国、各地区都面临着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要想使全人类享受健康的生活,就必须与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保持协调、共存、和谐的发展。而能源技术的运用,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风景园林施工是一种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为人类创造一种理想的户外居住环境,因此要重点强化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提高节能设计的质量。

  • 标签: 节能型技术 风景园林 施工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对于电力的使用需求逐渐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用电需求,提升电力在运行过程中安全性与稳定性,国网公司已经开展了全能供电所的试点建设,贯彻落实全能供电所的部署工作,加强对供电所的建设与管理,为电力行业在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础。中国论文网

  • 标签: 全能型供电所 建设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流量鼻导管(HFNC)治疗成人Ⅰ呼吸衰竭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重症监护室用HFNC治疗的Ⅰ呼吸衰竭成人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HFNC治疗1 h后和24 h后的呼吸参数。避免插管被定义为治疗成功,并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结果75例患者纳入研究,47例(62.7%)治疗成功。HFNC在最初24 h内显著改善了成功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P<0.05)。在调整其他临床变量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心源性肺水肿、1 h和24 h的PaO2改善与HFNC治疗成功相关。总体病死率为25.3%(19/75),失败组患者的病死率为67.9%(19/28)。失败组的死亡与升压药的使用和1 h PaO2的无改善有关(P<0.05)。结论HFNC能显著改善急性Ⅰ呼吸衰竭成人患者的生理参数并避免一部分患者气管插管。24 h时氧合无改善是插管的有效预测指标。在失败组中,升压药的使用、氧合无改善与病死率相关。

  • 标签: 成人 呼吸衰竭 高流量鼻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