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骨截骨结合腰椎-骨盆撑开三角固定治疗纵向移位的骶骨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1月采用后骶骨截骨治疗的9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为(30.67±10.06)岁(范围14~45岁)。骨盆骨折AO/OTA分型C1.3型8例,C3.3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8±18.92)个月(范围3~60个月)。一骨盆纵向移位(3.8±0.57)cm(范围2.5~4.1 cm)。9例均采用后骶骨截骨、前耻骨上下支截骨或不截骨及腰椎-骨盆撑开三角固定矫正一骨盆纵向移位。测量骨盆纵向移位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疗效。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2.00±9.95)个月(范围6~36个月)。1例术后一骨盆残留移位1.5 cm(术前较健相差3.2 cm)外,8例残留移位0.1~0.7 cm。末次随访时骨盆骨折Majeed评分由术前44.0(33.5,76)分升至91.0(80.5,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1),步态明显改善;VAS由术前(6.00±1.41)分降至(1.22±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P<0.001)。无一例发生感染、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医源性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骶骨截骨结合腰椎-骨盆撑开三角固定治疗骶骨骨折造成的骨盆畸形愈合和骨不连,能矫正骨盆纵向移位、矫正肢体不等长、重建骨盆的稳定性。

  • 标签: 骨盆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骶骨翼髂骨(sacral ala-iliac,SAI)螺钉腰椎-骨盆固定或三角固定术治疗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采用SAI螺钉腰椎-骨盆固定或三角固定术治疗骶骨骨折1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3例,女9例;年龄(32.6±15.0)岁(范围13~5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交通伤1例。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型4例,Ⅲ型8例。AO分型(Tile-Muller):C1.3型4例,C3.3型8例;其中C3.3型8例的改良Roy-Camille和Strange-Vognsen分型:Ⅱ型2例,Ⅲ型6例。8例C3.3型患者按Gibbons骶神经损伤评分:3分6例,4分2例;4例C1.3型无神经损伤。6例患者合并骨盆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3±9.2)d(范围6~32 d)。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椎板切除减压和骶神经根减压、骨折复位、SAI螺钉腰椎-骨盆固定或三角固定术,骨盆根据损伤情况决定固定方式。根据Matta标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系统和Gibbons骶神经损伤评分系统对临床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8例C3.3型骨折采用腰椎-骨盆固定,其中6例因为有纵向分离移位加用横联杆固定;4例C1.3型骨折采用三角固定术,横向固定采用骶髂螺钉3例、骶骨局部钢板1例。6例合并前损伤者采用钢板固定4例,INFIX固定1例,耻骨支螺钉固定1例。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7.3±1.7)个月(范围6~12个月)。按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优7例,良4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优6例,良5例,可1例。2例直肠、膀胱功能障碍者1例完全恢复,另1例术中发现S1,S2神经根部分断裂,末次随访时直肠、膀胱功能恢复,但小腿以下仍残存肌力减退;6例术前小腿以下肌力减退者均有明显改善,4例完全恢复,2例残存下肢感觉障碍。Gibbons骶神经损伤评分术前平均为3.2分,术后平均为1.4分,改善(1.8±0.7)分。术后3~6个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随访期间1例S2AI螺钉穿出髂骨外板,1例患者因腰背部不适于术后6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无螺钉突出不适、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和内植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骶骨翼髂骨螺钉腰椎-骨盆固定或三角固定术治疗骶骨骨折固定牢靠、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螺丝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其他损伤,如血管、神经、尿道损伤,容易漏诊。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急救过程中大量液体复苏往往会引起腹腔内压增高,甚至引发腹腔高压(IAH)/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容易漏诊、误诊,故常规监测腹腔内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介绍1例骨盆骨折合并髂外动脉损伤和ACS患者,探讨该类损伤的诊治要点,供临床医师鉴别并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骨盆 骨折 血管疾病 腹腔间隙综合征
  • 简介:摘要:“金”的管理成效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金”占用规模大,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紧张,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增加。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有效实施“金”压控提供有益建议。

  • 标签: 两金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工程技术以及工程质量方面的要求均有所提高,因此,在此基础上应让建筑进一步承载当地的文化,并在建筑设计风格中加强与建筑文化的有机融合,进而设计出更具文化特色的建筑作品,增强建筑的文化内涵,为人们提供更加美观且富有文化气息的建筑景观以及建筑空间环境,最大程度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建筑文化内在含义和建筑文化构建理念、建筑设计风格,建筑设计风格和建筑文化者间的关系以及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融合的策略,以期能为相关工作带来帮助。

  • 标签: 建筑 设计风格 建筑文化 关系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病变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导丝无法通过IS-CTO病变或通过支架网眼进入支架金属梁后内膜下空间是导致IS-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失败最常见的原因。笔者提出Anchor-Knuckle技术,即将OTW球囊同轴锚定技术和弯曲导丝技术相结合,用于快速、高效开通长段IS-CTO病变。该文报道的例患者分别采用Anchor-Knuckle技术成功开通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IS-CTO病变。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闭塞 同轴锚定 弯曲导丝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4年间十堰市无偿献血者血型初筛误判情况与初筛技师工作年限相关性,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十堰市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4年间参入血型判定技师总的血型初筛例数及误判例数进行统计分析,以从事血型初筛判定工作5年为界限,回顾性将24名参入血型判定技师分为组(A组“<5年组”和B组“≥5年组”),对组血型判定总例数及总的错误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列表统计分析。结果参入血型判定共24名技师,总血型判定133564人次,初筛血型错误者140例,总误定率0.10%。A组(9名技师)共对59534名献血者进行血型判定,其误判总例数为113人次,误判率为0.20%;B组(15名技师)共对74030名献血者进行血型判定,其误判总例数为27例,误判率为0.04%,组间误判率经Fisher,s检验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型初筛误判与工作年限及工作经验有密切相关性,低年资技师较高年资更容易出现误判情况,加强对低年资技师的培训及管理可有效提高低年资技师的工作经验、降低血型误判率,对献血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型误判 配血 预防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间的相互补充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整个教育系统,可是,家庭教育并不能与学校教育同日而语。从小学英语教育的层面进行分析,优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理念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性作用。为此,本文从小学英语教育的角度入手,对小学英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关系开展相关论述,望能够促使英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更加明确化、具体化。

  • 标签: 小学英语教育家庭教育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4年01月间8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营养支持),各42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丢失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营养支持 老年髋部骨折 并发症 白蛋白 血红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颈椎过伸功能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前凸角度丢失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骨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58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49~85岁(平均64.8岁)。术前测量患者中立位X线片上的T1倾斜角、矢状面垂直轴(SVA),以及中立位、过伸位X线片的C2~C7 Cobb角。随访12~24个月,术后再次测量中立位X线片上的C2~C7 Cobb角。术前颈椎过伸功能测量值为术前过伸位X线片C2~C7 Cobb角度减去术前中立位X线片C2~C7 Cobb角。前凸角度丢失量为术前中立位片C2~C7 Cobb角减去末次随访时中立位片C2~C7 Cobb角。依据58例患者术前颈椎过伸功能均值(8.7°)分为组,≥8.7°为A组,<8.7°为B组。比较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及临床资料,同时对5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25例患者年龄54~83岁,B组33例患者年龄49~85岁,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A组颈椎过伸功能(14.09°±4.75°)大于B组(4.62°±2.54°),A组T1倾斜角(17.00°±3.40°)小于B组(29.68°±6.34°),颈椎前凸角度丢失[1.10(-0.85,4.00)]小于B组[8.60 (7.7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颈椎过伸功能与前凸角度丢失之间呈负相关(r=-0.965, P<0.01),T1倾斜角与前凸角度丢失之间呈正相关(r=0.954, P<0.01),颈椎过伸功能与T1倾斜角呈负相关(r=-0.900, P<0.01);SVA与T1倾斜角、颈椎过伸功能、术后前凸角度丢失均无相关性(r=-0.065、0.216、-0.202, P>0.05)。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过伸角度变化、SVA及T1倾斜角均无相关性(r=0.201、-0.034、-0.213, P值均>0.05)。A组术后JOA改善率为69%±23%,B组术后JOA改善率为62%±2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7, P>0.05)。术后Odom's分级评价A组优良率为88.0%(22/25),B组优良率为63.6%(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03, P<0.05)。结论对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颈椎过伸功能与前凸角度丢失存在相关性,术前过伸功能越低,术后越易发生前凸角度丢失,可作为术前预判术后颈椎曲度变化的参数之一。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序列 过伸功能 后路手术 前凸丢失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