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年寻常型银屑和健康人群之间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方法采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确诊的22例寻常型银屑和23例健康对照者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总DNA扩增,并采用二代16S rRNA基因靶向测序技术测序,分析菌群多样性及菌群分布。对照Silva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及分类,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各层级样本物种差异;采用QIIME软件(Version 1.9.1)计算OTU数目及α多样性主要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t检验分析指数差异;PCoA分析反映样本β多样性差异,置换多元方差分析两组群落组成结构差异;秩和检验及LEfSe分析评估物种差异。结果银屑组OTU数目(147.55 ± 57.07)与健康对照组(148.96 ± 50.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88,P = 0.930)。银屑组Shannon指数(4.08 ± 0.80)、Chao1指数(169.52 ± 63.17)、Simpson指数(0.87 ± 0.07)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11 ± 0.94、175.36 ± 53.59、0.86 ± 0.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12、0.34、0.27,均P > 0.05)。PCoA分析银屑组与健康对照组的第一主成分差异为49.8%,第二主成分差异为15.62%,置换多元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1)。银屑组与健康对照组有差异的菌群包括在银屑组中显著升高的厚壁菌门、梭菌纲、梭菌目,丹毒丝菌目、丹毒丝菌科,健康对照组中显著升高的艾普西隆变形杆菌纲、弯曲杆菌目、弯曲杆菌科、弯曲杆菌属,拟杆菌目、拟杆菌科。结论寻常型银屑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差异,肠道菌群有可能成为寻常型银屑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银屑病 肠道 生物群 RNA,核糖体,16S 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咽峡炎链球菌群致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6例确诊为咽峡炎链球菌群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微生物学标本基于胸穿刺活检、支气管镜、人工气道吸引、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镜检查时收集的。结果26例患者中男23例(88.5%),女3例(11.5%),年龄(63.0±12.5)岁,有21例(80.8%)存在潜在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21例(80.8%)、胸痛13例(50.0%)、咳嗽13例(50.0%)、咳痰13例(50.0%)。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18例(69.2%)、胸腔积液18例(69.2%)、斑片影17例(65.4%)、实变影12例(46.2%)、空洞4例(15.4%)、气胸3例(11.5%)。微生物培养结果:星座链球菌13例(50.0%)、咽峡炎链球菌12例(46.2%)、中间链球菌1例(3.8%)。患者经过抗感染及有创操作(包括气管镜、胸腔镜、肺穿刺及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24例(92.3%)预后良好,死亡2例(7.7%)。结论肺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者主要见于患有基础疾病的男性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显示常有以下征象:肺内结节、斑片、实变影及胸腔积液。

  • 标签: 链球菌,咽峡炎 感染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59例米勒链球菌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159例中男性者103例(64.8%),未成年者(<18岁)19例,年龄(8.1±5.3)岁;中青年者(18~64岁)113例,年龄(45.5±13.1)岁;老年者(≥65岁)27例,年龄(74.7±8.6)岁。致病菌群为咽峡炎链球菌97例(61.0%)、星座链球菌55例(34.6%)、中间链球菌7例(4.4%)。感染累及部位较多者为腹腔(44例,27.7%)和胸部(19例,11.9%)。未成年、中青年患者最常见的感染脏器均为阑尾[12例(12/19)和(21例(18.0%)],老年患者为肺部[9例(33.3%)]。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病灶进行穿刺引流(21例,13.2%)或手术清创(104例,65.4%)后,157例(98.7%)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链球菌群,米勒 病理状态,体征和症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康复训练在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3日至29日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11例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院内实施呼吸康复训练2周前后运动耐力、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呼吸康复训练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1.73±0.46)L/min,用力肺活量(FVC)(2.34±0.64)L/min,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4.82±11.9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为(60.17±7.91)%,Borg呼吸困难评分(2.81±0.40)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348.45±83.29)m。训练2周后,Borg呼吸困难评分(1.50±0.74)分,较前下降(t=-6.80,P<0.01);6MWD(425.00±68.29)m,较前增加(t=7.94,P<0.01);FEV1[(1.92±0.43)L/min]、FVC[(2.51±0.67)L/min]水平均较前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95;均P<0.05);FEV1%pred[(67.32±6.63)%]、FEV1/FVC[(77.82±8.39)%]较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5,0.96;均P>0.05)。结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肺功能仍存在不同程度气流受限,短期的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活动耐力,并改善肺功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功能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