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德尔菲结合层次分析建立临床专业学生儿科实习质量的评价系统。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选取20名儿科专家参与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临床专业学生儿科实习质量评价指标,并应用层次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自评熟悉程度值为0.88,判断依据值为0.90,得出权威系数为0.89。Ⅰ级、Ⅱ级、Ⅲ级及全部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76、0.86、0.82和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形成的临床专业学生儿科实习质量评价系统包括Ⅰ级指标3个、Ⅱ级指标9个、Ⅲ级指标32个。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临床专业学生儿科实习质量评价系统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客观评价儿科实习质量,为提高实习质量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德尔菲技术 咨询 临床医学 临床实习 学生,医科 儿科学 质量控制 教育考核
  • 简介:摘要:离子色谱是一种以高效液为媒介的液相色谱,在离子分析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离子色谱在实践中的运用极为广泛,它能够对糖类、有机酸、有机碱,以及重金属等众多物质展开检测,其检测的灵敏度高、适应性好,结果的出具快速高效、准确精密。当前,离子色谱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我国的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石油化工,以及新兴的半导体等众多行业之中,并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应用成效。本文从离子色谱的内涵和分离机理入手,对离子色谱在公共卫生检测中的应用要点展开了相应的分析与论述,以期能够推动离子色谱在我国的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运用,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不断助力。

  • 标签: 公共卫生检测 离子色谱法 应用要点
  • 简介:摘要:计算机专业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专业,是应对信息社会需要,培养信息化综合人才的重要场所。为进一步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实现计算机人才培养。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深刻认识任务驱动的积极作用,以任务驱动推进专业教学。在把握任务驱动教学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打造新式计算机专业课堂,实现素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 标签: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职 计算机专业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Gitelman综合征(G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GS的认识。方法对2008年至2018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4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低血钾、低尿钙,76.5%(26/34)的患者存在低血镁,23.5%(8/34)的患者血镁正常;88.2%(30/34)的患者血压正常,11.8%(4/34)的患者存在血压增高。10例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血镁与甲状旁腺激素(PTH)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11例患者存在高血糖, 9例患者存在甲状腺异常。7例患者行基因检测,新发现4种突变。结论低镁可能是部分患者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原因。即使有高血压或者血镁正常,也不能排除GS的可能。

  • 标签: Gitelman综合征 血镁 高血压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PICCO在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管理经验。PICCO是一种损伤小、低危险、精准、连续监测心排血量的技术。医护人员可根据PICCO仪监测结果,运用晶体、胶体和利尿剂对病人进行液体管理,运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病人心功能,使其维持正常水平。加强PICCO的护理管理对于正确建立患者的血流动力/容量管理决策、控制感染及预防并发症十分重要。同时认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PICCO监测参数的临床意义,具有扎实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重在分析,能正确的识别伪信息,从而使得监护工作更安全有效、更有意义。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PICCO 血流动力学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案例,并且将护理对策提出,让产妇的生命受到更大的保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二零一六年五月至二零一七年五月的五十例出现了产后失血性休克现象的产妇当做研究的主要对象,依据护理的不同方式将产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二十五例。对照组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产妇选择护理干预方法,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通过观察组对产妇进行的护理干预可以发现,该对策可以让失血性休克产妇住院的时间有效地减少,还能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为母婴的健康与安全提供保障,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

  • 标签: 产后失血性休克 临床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方白丸子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4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真方白丸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中风患者的治疗中加入真方白丸子汤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不会增加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真方白丸子汤 中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妇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在我院妇科实习的临床本科学生 110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学生采用腹腔镜教学法,充分利用腹腔镜技术对其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临床教学;对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间教学效果有统计学差异( P<0.05)。并且实验组实习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学习兴趣等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技术在妇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临床实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适应当前医疗技术发展趋势和医疗环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实习 腹腔镜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用精细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接诊,行血液透析治疗病例 58例,研究组( n=29)实施精细化心理护理,参照组( n=29)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更优,两组数据 P< 0.05比对差异大;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 P< 0.05比对差异大。结论: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用精细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患预后。

  • 标签: 精细化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 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社区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6.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3.6%,治疗组临床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阿司匹林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L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3例鼻咽癌患者的冰冻组织标本,收集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7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标本,收集2008—2014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组织蜡块68例及鼻咽慢性炎症组织蜡块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CLOC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培养鼻咽癌细胞CNE1、CNE2、5-8F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细胞中CLOCK mRNA在ZT2、ZT6、ZT10、ZT14、ZT18、ZT22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采用余弦拟合CLOCK mRNA在鼻咽癌中表达的节律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8例鼻咽癌和37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蜡块中CLOCK蛋白的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CNE1、CNE2和5-8F细胞中CLOCK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3±0.07、0.91±0.02和0.33±0.04)均低于NP69细胞(1.00±0.00,均P<0.05)。CNE1、CNE2和5-8F细胞中CLOC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06、0.57±0.05和0.74±0.10)均低于NP69细胞(1.00±0.00,均P<0.05)。鼻咽癌细胞CEN1、CNE2、5-8F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CLOCK mRNA在不同时间点表达不同,存在时相性波动。CLOCK mRNA在CNE1、CNE2、5-8F、NP69细胞中的波动周期分别为16、14、22和24 h,其波峰和波谷时间分别为ZT10:40和ZT18:40、ZT10和ZT3、ZT14:30和ZT3:30、ZT12:39和ZT0:39。鼻咽癌组织中CLOC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20和0.20±0.26)均低于鼻咽慢性炎症组织(分别为1.00±0.00和0.51±0.41,均P<0.05)。CLOCK蛋白高表达组(CLOCK蛋白表达水平≥0.178)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92.1%和80.1%,高于低表达组(CLOCK蛋白表达水平<0.178,分别为92.9%、78.6%和57.1%,P=0.009)。CLOC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2%、87.8%和87.7%,高于低表达组(分别为92.7%、82.2%和70.8%,P=0.105)。CLOC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95.7%和95.7%)与低表达组(分别为100.0%、96.9%和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CLOCK蛋白高表达组1、3、5年无远转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2%、92.0%和92.0%)与低表达组(分别为92.7%、82.2%和7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CLOCK蛋白表达和T分期为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及鼻咽癌组织中的CLCOK基因均为低表达,时钟基因CLOCK在鼻咽癌细胞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均呈节律性表达;相比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鼻咽癌细胞的波动周期均缩短,CLOCK蛋白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情况优于低表达患者,CLOCK蛋白的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CLOCK基因在鼻咽癌中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 标签: 鼻咽癌 时钟基因CLOCK 节律性 放化疗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L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3例鼻咽癌患者的冰冻组织标本,收集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7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标本,收集2008—2014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组织蜡块68例及鼻咽慢性炎症组织蜡块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CLOC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培养鼻咽癌细胞CNE1、CNE2、5-8F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细胞中CLOCK mRNA在ZT2、ZT6、ZT10、ZT14、ZT18、ZT22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采用余弦拟合CLOCK mRNA在鼻咽癌中表达的节律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8例鼻咽癌和37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蜡块中CLOCK蛋白的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CNE1、CNE2和5-8F细胞中CLOCK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3±0.07、0.91±0.02和0.33±0.04)均低于NP69细胞(1.00±0.00,均P<0.05)。CNE1、CNE2和5-8F细胞中CLOC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06、0.57±0.05和0.74±0.10)均低于NP69细胞(1.00±0.00,均P<0.05)。鼻咽癌细胞CEN1、CNE2、5-8F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CLOCK mRNA在不同时间点表达不同,存在时相性波动。CLOCK mRNA在CNE1、CNE2、5-8F、NP69细胞中的波动周期分别为16、14、22和24 h,其波峰和波谷时间分别为ZT10:40和ZT18:40、ZT10和ZT3、ZT14:30和ZT3:30、ZT12:39和ZT0:39。鼻咽癌组织中CLOC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20和0.20±0.26)均低于鼻咽慢性炎症组织(分别为1.00±0.00和0.51±0.41,均P<0.05)。CLOCK蛋白高表达组(CLOCK蛋白表达水平≥0.178)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92.1%和80.1%,高于低表达组(CLOCK蛋白表达水平<0.178,分别为92.9%、78.6%和57.1%,P=0.009)。CLOC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2%、87.8%和87.7%,高于低表达组(分别为92.7%、82.2%和70.8%,P=0.105)。CLOC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95.7%和95.7%)与低表达组(分别为100.0%、96.9%和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CLOCK蛋白高表达组1、3、5年无远转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2%、92.0%和92.0%)与低表达组(分别为92.7%、82.2%和7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CLOCK蛋白表达和T分期为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及鼻咽癌组织中的CLCOK基因均为低表达,时钟基因CLOCK在鼻咽癌细胞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均呈节律性表达;相比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鼻咽癌细胞的波动周期均缩短,CLOCK蛋白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情况优于低表达患者,CLOCK蛋白的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CLOCK基因在鼻咽癌中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 标签: 鼻咽癌 时钟基因CLOCK 节律性 放化疗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方案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1月~ 2020年6月收治的患有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气雾剂,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咳嗽、喘息、肺部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单一进行常规对症治疗,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喘息性支气管炎 雾化吸入 异丙托溴铵 硫酸特布他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临床特征及IPD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IP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139例IPD住院患儿临床信息及菌株药敏结果。结果139例患儿男女比为1.5∶1.0,年龄5岁以下占83.5%(116/139例);31例(22.3%)合并基础疾病,其中血液系统恶性疾病7例(5.1%),先天性心脏病6例(4.3%),免疫抑制状态18例(12.9%)。临床感染类型主要包括肺炎[59.0%(82/139例)]、脑膜炎[28.8%(40/139例)];院内病死率为15.8%(22/139例)。IPD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及克林霉素不敏感率>90.0%,对美罗培南不敏感率为74.8%(104/139例);对阿莫西林敏感率为69.1%(96/139例),全部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和氧氟沙星敏感。脑膜炎患儿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的敏感率显著低于非脑膜炎菌株,分别为10.0%比54.5%,32.5%比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IPD主要见于5岁以下合并有基础疾病的儿童,病死率较高;IPD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及美罗培南敏感率不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和氧氟沙星普遍敏感。脑膜炎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噻肟不敏感率高于非脑膜炎菌株。

  • 标签: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 儿童 临床特征 耐药性
  • 简介:石家庄市 第四医院 050011 摘要: “六步教学法”由带教老师示教、指导护生操作、实习生独立完成、实习生自我评价、带教老师考评和护士长鉴定 6 个环节组成。在学校时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尚不熟悉,为了增加实习生的实际护理经验并减少医患纠纷现象的发生,护士在进行临床实习时都会有一个带教老师,但很大部分的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更偏重于护理专业的实践操作,而忽略这一时期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加大了实习生的实习难度。“六步教学法”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而提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HFpEF患者共11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芪参益气组(56例)。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片(50mg-75mg、2次/日)、呋塞米片(10-20mg、1次/日),并积极控制患者心率、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芪参益气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0.5g、3次/日)。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评估心功能分级、测量心率、血压、6min步行试验,静脉采血送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照组75.9%,芪参益气组82.1%),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P

  • 标签: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 芪参益气滴丸 沙库巴曲缬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98例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其中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急救护理后抢救成功率为98.0%,救治无效临床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0例,经治疗均得到控制。结论杜绝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及早发现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 标签: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TK1、AFP、CE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80例健康者,将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将原发性肝癌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对其进行身体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血清胸苷激酶1(TK1)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CEA、TK1、A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K1、AFP、CEA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血清TK1、AFP、CEA各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癌胚抗原 血清胸苷激酶1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掌骨骨折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因掌骨骨折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组间手术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手部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血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手部功能优良率则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掌骨骨折患者疼痛的缓解,并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手部功能的康复和预后改善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进行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 掌骨骨折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