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注射物取出术处理方式,优化其诊疗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138例面部注射物取出术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5~67岁,病程6个月至19年,平均6.07年。138例患者的注射材料主要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长因子和羟基磷灰石。常合并多个部位注射,主要集中在下颏、颞部、鼻部与脸颊。患者多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精神症状,局部症状以硬结、肿胀、疼痛、瘙痒、移位为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体表肿物超声波检查进行定位及辅助诊断,选择尽可能隐蔽的切口行局部清创术,尽可能去除填充物,并反复冲洗局部组织,切除组织常规送病理及细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缝合。24例因术后注射物残留或精神症状强烈而行多次手术。13例患者组织细菌培养显示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辅助抗生素治疗痊愈。根据本组患者治疗情况,提出简要诊疗流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结论对行面部注射物取出术患者,应根据注射物的性质、种类、注射部位、辅助检查结果、患者的症状,综合制订面部注射物取出术方案,术中合理选择切口、切除方式,选择性围术期使用抗生素,并适度安排辅助心理治疗。

  • 标签: 填充剂注射 注射物取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生长因子 羟基磷灰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起河南省2021年11月COVID-19暴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收集病例急性期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SARS-CoV-2核酸进行检测。选取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进行高通量基因序列测定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核酸检测显示,70例阳性标本ORF1ab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6.41(15.58~39.27),N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4.43(12.04~39.74)。测序结果显示,同武汉参考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测序成功的63例本土病例SARS-CoV-2基因组序列存在47~49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共享47个突变位点和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其中S蛋白区核苷酸突变位点9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为12个。指示病例与河南省10月14日俄罗斯输入病例和江西省10月本土病例共享47个突变位点,基因组高度同源,属于VOC/Delta变异株(AY.122进化分支)。结论应对境外输入性COVID-19进行持续监测,适当延长隔离观察期限,降低输入性COVID-19引起本地暴发与流行的风险;通过分析病毒基因组特征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进行快速溯源,为我省后续精准防控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德尔塔变异株 基因组特征 核苷酸突变 氨基酸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实施食盐加碘新标准后孕妇碘营养状况,为采取科学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按照《河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在河南省的156个非高碘县(市、区)和高碘县(市、区)所辖非高碘地区,每个县(市、区)按照东、西、南、北、中各抽取1个缺碘乡,每个乡抽取20名孕妇,采集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和尿样,检测盐碘和尿碘含量。盐碘检测采用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测定;尿碘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结果共检测孕妇家中盐样15 430份,碘盐覆盖率为95.4%(14 721/15 43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7.0%(13 426/15 430),盐碘中位数为25.8 mg/kg。检测孕妇尿样15 378份,尿碘中位数为188.0 μg/L。妊娠早、中、晚期孕妇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90.2、188.9、186.0 μg/L。结论盐碘新标准实施后河南省孕妇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状态,应持续进行孕妇碘营养监测,坚持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保证孕妇适量碘摄入。

  • 标签: 盐类 尿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早诊断意识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早诊断意识(假如自己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后是否去医院确诊、假如亲人或好朋友体检中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后是否会建议其及时确诊)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诊断意识的相关因素。结果假如自己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89.29%(28 802名)对象选择进一步就医寻求确诊;假如亲人或好朋友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89.55%(28 886名)对象建议对方及时确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2014年家庭年总收入2.0万元以下、西部地区及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公司职员,2014年家庭年总收入4.0万元及以上者,东部和中部地区人群,更倾向于去医院进一步确诊;而无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倾向于不去医院确诊(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的肿瘤早诊断意识整体较好,职业、家庭年总收入、地区和人群分组是早诊断意识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早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细菌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坏死性肺炎(NP)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69例N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细菌感染NP 27例(细菌感染组),肺炎支原体感染NP 42例(肺炎支原体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及随访等。结果两组肺部啰音率、呼吸音减低率和总发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气促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77.8%(21/27)比14.3%(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10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明显低于肺炎支原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出现坏死时间明显早于肺炎支原体组[(14.5 ± 4.2) d比(21.7 ± 6.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细菌感染组胸腔积液分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70.4%(19/27)比2.4%(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CRP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吸氧率和胸腔闭式引流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88.9%(24/27)比35.7%(15/42)和25.9%(7/27)比11.9%(5/42)],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PCT恢复正常时间明显长于肺炎支原体组[(12.8 ± 4.1) d比(9.2 ± 2.0) d和(10.5 ± 2.5)d比(7.6 ± 1.9) d],支气管肺泡灌洗率明显低于肺炎支原体组[25.9%(7/27)比76.2%(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坏死病灶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NP相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NP临床过程严重、坏死时间出现更早、病程更长,但经积极对症、抗感染治疗患儿大多数能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儿童 肺炎 细菌感染 支原体,肺炎 对比研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及针对9种常见致癌因素(吸烟、饮酒、纤维类食物、饮食过烫腌制食品或嚼食槟榔、幽门螺杆菌、霉变食物、乙型肝炎感染、雌激素、锻炼)的预防意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预防意识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具备肿瘤预防意识者占77.4%,4类亚组人群分别为77.4%、79.9%、77.2%和74.5%。针对9种危险因素预防意识正确回答率为55.2%~9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和现患癌症患者、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3名者的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较高(P值均<0.05);男性、高年龄组(≥40岁)、企业人员/工人和公司职员等、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群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较低(P值均<0.05)。结论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癌症筛查干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和地区等与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有关联。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预防意识 城市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细菌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坏死性肺炎(NP)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69例N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细菌感染NP 27例(细菌感染组),肺炎支原体感染NP 42例(肺炎支原体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及随访等。结果两组肺部啰音率、呼吸音减低率和总发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气促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77.8%(21/27)比14.3%(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10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明显低于肺炎支原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出现坏死时间明显早于肺炎支原体组[(14.5 ± 4.2) d比(21.7 ± 6.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细菌感染组胸腔积液分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70.4%(19/27)比2.4%(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CRP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吸氧率和胸腔闭式引流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88.9%(24/27)比35.7%(15/42)和25.9%(7/27)比11.9%(5/42)],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PCT恢复正常时间明显长于肺炎支原体组[(12.8 ± 4.1) d比(9.2 ± 2.0) d和(10.5 ± 2.5)d比(7.6 ± 1.9) d],支气管肺泡灌洗率明显低于肺炎支原体组[25.9%(7/27)比76.2%(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坏死病灶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NP相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NP临床过程严重、坏死时间出现更早、病程更长,但经积极对症、抗感染治疗患儿大多数能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儿童 肺炎 细菌感染 支原体,肺炎 对比研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早诊早治项目地区居民肿瘤早发现意识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人口、社会经济学指标、自我患癌风险评价、是否定期参加体检等信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5年未定期体检者体检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自评具有患病风险、不具有患病风险、不清楚者分别占27.54%、45.48%和26.98%;其中自评具有患癌风险者考虑体检的比例占79.84%。近5年参加定期体检、未定期体检者分别占65.43%和34.5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离婚人群、中部和东部的受访者的参加定期体检的意愿更为积极(P值均<0.05);2014年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3.9万元者、4.0万元~5.9万元者、职业人群、社区居民、现患癌症患者、自评无患癌风险人群及不清楚自己患癌风险者参加体检的意愿较低(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早诊早治项目地区居民肿瘤早发现意识较好;婚姻状况、家庭收入、人群分组、自我患病风险评价与近5年未定期参加体检者定期参加体检的意愿相关。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早发现 城市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对肿瘤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治知识需求等态度和意识方面的健康素养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人群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城市居民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56.97%;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55.01%、59.08%、61.99%、57.31%(P<0.001)。与≤39岁人群、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已婚、东部地区、自评无患癌风险人群相比,50~69岁、其他职业、非在婚、中西部地区、患癌风险自评不清楚者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低(P<0.05);与男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及社区居民相比,女性、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意识角度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仍有可提升空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婚姻状况、患癌风险自评、人群分类等是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男性、50~69岁、低文化程度、中西部地区、不清楚患癌风险、无特定环境接触肿瘤防治知识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是肿瘤防治健康素养应重点干预的人群。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及其人口学、社会学等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其中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调查问卷收集个人信息、肿瘤早治疗态度及影响其态度的原因等信息。比较不同组别早治疗态度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早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假设本人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选择积极治疗者分别占89.97%、91.84%、93.00%和91.52%(P<0.001);假设直系亲属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4组人群选择鼓励亲属早期治疗者分别占91.96%、91.94%、92.44%、91.55%(P<0.001)。公司职员、家庭年收入4万元及以上者、其他3个亚组人群选择积极治疗意愿相对较高(P<0.05);男性、丧偶、无业人员、中西部地区的受访者积极治疗的意愿较低(P<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较高;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区域是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肿瘤 意识 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情况、获取途径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32 257名,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肿瘤防治知识需求情况、获取途径及影响其态度的原因等资料。以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研究对象肿瘤预防知识需求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防治知识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整体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率为79.5%,在肿瘤患病的诱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防治知识方面,职业人群的需求率最高(P值均<0.001),分别为66.8%、71.0%、20.8%,在治疗方法和治疗费用防治知识方面,现患癌症患者的需求率最高,分别为45.9%和21.9%。肿瘤防治知识获取途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广播或电视(69.5%)""书报、海报或宣传册(44.7%)"和"家人朋友(33.8%)"。与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未婚/同居/离婚/丧偶及其他、2014年家庭年收入<2.0万元人民币、东部地区、未被诊断过癌症、自评有患癌风险人群相比,企业人员/工人、已婚、2014年家庭年收入6.0万~14.9万元、中部地区、患有癌症、自评不清楚自身是否有患癌风险的人群对肿瘤防治知识需求意愿相对较高(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知识需求率较高,肿瘤防治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为广播或电视;职业、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区域、健康状态、患病风险是肿瘤防治需求情况的主要相关因素。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AdVance吊带球部尿道悬吊术和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术治疗中重度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例男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中位值75(64~80)岁。其中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9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3例。尿失禁病史中位值3(1~9)年,每日使用尿垫量中位值8(5~10)片。其中5例为中度尿失禁,7例为重度尿失禁。12例中6例行AdVance吊带球部尿道悬吊术(为AdVance组), 6例行AUS植入术(为AUS组)。AdVance组年龄中位值72(64~73)岁;每日使用尿垫量中位值6(5~8)片;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15.0±5.4)分;5例为中度尿失禁,1例为重度尿失禁。AUS组年龄中位值78(76~80)岁,每日使用尿垫量中位值8(6~10)片,I-QOL评分(16.7±5.1)分,均为重度尿失禁。记录患者术后1、5年的每日尿垫使用量、I-QOL评分,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5~7年,平均5.5年。AdVance组术后1年,1例重度尿失禁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善;其余5例尿失禁症状改善明显,每日尿垫使用量中位值为1(1~2)片;AdVance组6例每日尿垫使用量中位值为2.5(1~10)片,I-QOL评分(75.0±28.1)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AdVance组术后5年每日尿垫使用量中位值2.5(1~10)片,I-QOL评分(78.3±29.3)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AUS组术后1年,患者均无需使用尿垫,I-QOL评分(91.6±7.5)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 2例于术后3年出现尿道侵蚀,取出人工尿道括约肌,尿失禁复发,恢复到术前状态,未再次手术;其余4例术后5年均不需要使用尿垫。AdVance组3例术后3个月内出现会阴部疼痛,与活动相关,均自行缓解;无伤口感染、尿道侵蚀等并发症发生。AUS组3例出现尿道侵蚀。结论AdVance吊带球部尿道悬吊术对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少;AUS植入术对于重度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疗效好,但该术式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术后疗效。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男性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 AdVance吊带球部尿道悬吊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疗效及风险,在兼顾疫情防控、确保防护的条件下为急性STEMI溶栓治疗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9日至4月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本部确诊为急性STEMI并行溶栓治疗的7例患者,评估其溶栓疗效及风险;在保障疫情防控、确保防护的前提下优化溶栓流程,成立专职溶栓小组,启动三级防护,定人、定岗、定位,就地隔离溶栓,开放溶栓绿色通道,溶栓前送检血常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抗体检测、2019-nCoV核酸检测,待溶栓治疗结束后完善肺部CT;通过流程改进前后首次心电图至溶栓时间的比较来评估流程优化效果。结果急性STEMI并行溶栓治疗患者共7例,6例再通,无出血并发症。溶栓后7例患者中有5例住院,平均住院天数19.6 d。随访至2020年4月14日,7例患者无1例死亡。最初的2例患者按常规医疗流程诊治,后5例患者按照优化后流程进行诊治。首次心电图至溶栓时间优化前分别为201、106 min,优化后分别为42、46、51、43、54 min,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性STEMI患者溶栓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对于具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STEMI建议首选溶栓治疗,在兼顾疫情防控、确保防护的前提下,优化溶栓流程可以缩短总心肌缺血时间。

  • 标签: 心肌梗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 F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提取基因组DNA,Sanger测序法测定F12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采用ClustalX-2.1-win及MutationTaster软件分析变异位点氨基酸的保守性及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12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g.6753-6755delACA纯合缺失变异,导致p.252delAsn;先证者父亲、母亲和弟弟均存在p.252delAsn杂合缺失变异;先证者妹妹为正常野生型。结论p.252delAsn纯合缺失变异是该近亲婚配家系遗传性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 标签: 凝血因子Ⅻ 缺失变异 家系 近亲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