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ontgomery假体植入的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Montgomery假体植入的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的46例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3~77岁。评估方法包括GRBAS听感知评估、声学参数[包括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以及最长发声时间(MPT)等。声学参数和MPT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GRBAS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动态喉镜结果显示,44例患者的患声带明显向中线移位,发音时声门裂隙较术前明显减小;2例患者的声门裂缩小不明显。GRBAS听感知评估各参数除紧张声(S)外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声学参数(Jitter、Shimmer、NHR)较术前也均明显减小,MPT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2例声门裂缩小不明显的患者行修正性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Montgomery假体植入的甲状软骨成形术可有效地改善声带麻痹患者嗓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声带麻痹 Montgomery假体 甲状软骨成形术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膈神经上根联合舌下神经甲舌肌支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以下简称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对双声带麻痹患者气道和嗓音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的39例资料完整的双声带麻痹患者的病例资料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频闪喉镜、嗓音主观评估、声学参数、喉肌电图及肺功能检查,并进行至少2年随访,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声音总嘶哑度评分及VHI-10评分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声学参数[包括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最长发声时间(MPT)值和肺功能参数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及出血各1例。术后4~8个月,所有患者发音时声带均可内收,35例患者吸气时声带达到中、重度的外展运动,2例始终仅轻度外展,2例无外展运动,中度以上运动幅度的恢复率达89.7%(35/39),并顺利拔管,随访2年无变化。术后12个月时嗓音总嘶哑度G及VHI-10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声学参数Jitter、Shimmer、NHR及MPT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个月,患者肺功能大部分参数恢复到正常参考值水平,术后12个月最大吸气压力(PImax)值仍略低于正常水平,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术后12个月时患者肌电图资料显示,37例患者吸气时双环杓后肌均呈干扰相电位,发音时双甲杓肌亦为干扰相电位,其中2例还存在明显错向电位。2例外展功能恢复不佳者环杓后肌电位明显较弱。长期随访仅1例外展运动幅度减弱,但不影响呼吸功能。结论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双声带麻痹,恢复生理性声带外展内收运动的成功率高、疗效稳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神经再支配 膈神经 舌下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