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急救培训导师团的人员构成情况。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参加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急救培训导师遴选学员为研究对象,学员依序参加导师初选班和强化班,考核合格经综合认证后成为正式导师,收集学员的学历、职称、所属医院及科室等信息;学员为院前急救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分入急诊组,属其他科室的分为非急诊组。结果7期初选班共1 270人参训,经27期强化班后共有1 131人获正式导师资格,440人属于急诊组(38.90%)和691人属于非急诊组(61.10%);其中213人(18.83%)来自三级医院,525人(46.42%)来自二级医院,254人(22.46%)来自专科医院,139人(12.29%)来自社康中心。非急诊组导师中来自内科(15.77%)、外科(10.14%)、儿科(8.11%)、妇产科(7.96%)、五官科(2.62%)、社康中心(20.11%)、医疗辅助科室(24.29%)、行政后勤(11.00%)等不同科室。导师团中护士(64.13%)是培训主力,学士(71.02%)为学历主体,初级(53.18%)和中级(30.47%)为职称主体。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以医务人员为主体建立的社会急救培训导师队伍,具有良好学历背景及人才梯队,其中急诊人有能力且应主导并动员医疗机构不同部门的医护人员参与社会急救技能培训事业。

  • 标签: 社会急救 急救培训 导师团队 构成比 医务人员 急诊科组 非急诊科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为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监测提供新指标。方法选择7只雄性家猪通过电刺激法建立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8 min后予以人工胸外按压4 min,在按压2 min后予以肾上腺素20 μg/kg静脉注射。持续监测并记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主动脉压、右心房压力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从按压30 s至4 min,每隔30 s为时间点,计算时间点前6 s的平均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平均灌注指数、平均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将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7只雄性家猪均成功被诱发室颤。4 min胸外按压过程中,每分钟的平均按压频率及按压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外按压30 s测算的右颈动脉血流量为(92.7±32.7)mL/min,在按压1 min时下降至(48.5±23.5)mL/min(P<0.05)。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期间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同步变化趋势。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具有正相关性(r=0.66,P<0.01),与灌注指数也呈正相关性(r=0.57,P<0.01)。结论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和灌注指数具有正相关性,即时监测这两种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情况。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颈动脉血流 脉搏血氧波形 灌注指数 冠状动脉灌注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作者: 刘安雷 刘洋 陈罡 朱华栋 阳洪波 徐军 杨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100730 北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与危重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和预后的关系,评价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中2001年至2012年的35 860例患者的相关记录。依据PLT将患者分为PLT减少组(PLT<100×109/L)、PLT正常组(100×109/L≤PLT≤300×109/L)和PLT增多组(PLT>300×109/L)。本研究纳入18岁以上且89岁以下的成年患者,排除存活时间少于24 h、缺失生命体征记录或PLT的患者。结局事件为患者住院死亡。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存活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合重要的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以预测重症患者住院预后情况,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列线图辨别力。结果与PLT正常组及PLT增多组比较,PLT减少组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明显加重,患者的SOFA评分[3(2,5) vs. 2(1,5) vs. 7(5,9)]、SAPS-Ⅱ评分[31(23,41) vs. 32(23,42) vs. 38(30,50)]、住院病死率(35.0% vs. 45.2% vs. 54.7%)、机械通气率(50.3% vs. 41.4% vs. 62.8%)和肾脏替代治疗率(1.3% vs. 1.3% vs. 6.0%)均明显更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PLT减少是住院患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LT<100×109/L的风险比为1.477,95%CI为1.347~1.691,P<0.01。以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列线图的AUC为0.744。结论PLT减少是影响重症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后指标。PLT相关的列线图有良好的区分度,有可能帮助临床医生评估住院患者预后结局。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危重病 死亡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