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以肺部病变为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气促、外周血白细胞不高或降低以及胸部CT改变等,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随着对本病认识不断加深,近期内已连续6次修订诊疗方案。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或其他新冠肺炎传播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曾接触过来自疫区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或为集聚发病。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临床以呼吸道症状前来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史已越来越模糊,各级综合医院陆续面对新冠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挑战。现将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特征,与北京协和医院历年收治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肺病其他肺部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进行比较,尝试找出其相似及不同之处,为新冠肺炎鉴别提供线索,保证精准诊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表现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临床特点及菌种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NTM病临床-影像-病原学资料,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32例,这些NTM标本来自453例患者,符合诊断标准,有确切病历资料并进行菌种鉴定有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50.8±16.2)岁,分析统计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菌种鉴定及治疗情况。结果75例NTM病,鸟/胞内分枝杆菌43例(57.3%),龟/脓肿分枝杆菌18例(24.0%),堪萨斯分枝杆菌7例(9.3%)。64.0%患者存在合并症(48/75),最常见是既往结核病史,占25.3%(19/75),其次是支气管扩张,占18.7%(14/75)。最常累及器官是呼吸系统,占82.7%(62/75),其次是血流感染,占25.3%(19/75)。除呼吸系统外,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常常合并血流感染,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RGM)更常见淋巴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咳嗽/咳痰是NTM肺病最常见临床表现,占77.4%(48/62),其次是发热、呼吸困难。最常见影像学表现为结节41.9%(26/62)、支气管扩张37.1%(23/62)和纤维空洞24.2%(15/62)。播散性NTM病中,94.7%(18/19)存在基础疾病,89.5%(17/19)合并长期免疫抑制。结论NTM病最常见菌种是鸟/胞内分枝杆菌,最常累及呼吸系统,既往结核病史可能增加NTM病风险。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肺疾病 体征和症状 合并症
  • 简介:摘要作为全国急诊压力最大医疗机构之一,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拥挤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有效解决急诊过度拥挤,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就医感受,医院在充分现场调研基础上,紧紧抓住通过和出口两个增量环节,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团队,构建紧密医疗联合体合作模式,探索以畅通患者"出口"为目标的协和疏解急诊拥挤模式。实践显示,综合措施有效缓解了急诊过度拥挤问题,实现医疗环境和医疗质量双提升。

  • 标签: 急诊室,医院 拥挤 医疗质量 医疗联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ndey injury,AKI)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9~12月经由本院抢救室收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入抢救室时的人口学特征、APACHE Ⅱ评分、是否使用肾脏毒性药物、24 h液体出入量及院内生存时间等相关指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研究AKI发生对患者住院生存率影响,并分析AKI严重程度对患者死亡风险影响。结果纳入急诊抢救室患者238例,其中108例发生AKI(45.4%),AKI 1期83例(34.9%),AKI 2~3期25例(10.5%)。APACHE Ⅱ评分>13分[OR=1.11,95%CI(1.07~1.16),P<0.01],应用血管活性药[OR=2.20,95%CI(1.08~4.49),P=0.03],糖尿病(OR=2.33,95% CI(1.23~4.42),P=0.01),24 h入量>3 L(OR=3.10,95%CI(1.17~8.25),P=0.02)是发生AKI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校正APACHE Ⅱ评分和年龄后,AKI仍是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且AKI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急诊患者死亡风险[AKI1期HR=1.45,95%CI(1.08~2.03),P=0.04; AKI2-3期HR=3.15,95% CI(1.49~4.81),P=0.03]。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中AKI发生较常见。APACHE Ⅱ评分>13分,应用血管活性药,糖尿病,24 h入量>3 L是发生AKI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KI严重程度增加,死亡风险增加。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急诊科 发生率 预后 容量 APACHE Ⅱ评分 血管活性药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与危重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和预后关系,评价预后评估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中2001年至2012年35 860例患者相关记录。依据PLT将患者分为PLT减少组(PLT<100×109/L)、PLT正常组(100×109/L≤PLT≤300×109/L)和PLT增多组(PLT>300×109/L)。本研究纳入18岁以上且89岁以下成年患者,排除存活时间少于24 h、缺失生命体征记录或PLT患者。结局事件为患者住院死亡。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存活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指标对预后影响。结合重要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以预测重症患者住院预后情况,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列线图辨别力。结果与PLT正常组及PLT增多组比较,PLT减少组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明显加重,患者SOFA评分[3(2,5) vs. 2(1,5) vs. 7(5,9)]、SAPS-Ⅱ评分[31(23,41) vs. 32(23,42) vs. 38(30,50)]、住院病死率(35.0% vs. 45.2% vs. 54.7%)、机械通气率(50.3% vs. 41.4% vs. 62.8%)和肾脏替代治疗率(1.3% vs. 1.3% vs. 6.0%)均明显更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PLT减少是住院患者病死率独立预测因子,PLT<100×109/L风险比为1.477,95%CI为1.347~1.691,P<0.01。以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列线图AUC为0.744。结论PLT减少是影响重症患者住院死亡独立预后指标。PLT相关列线图有良好区分度,有可能帮助临床医生评估住院患者预后结局。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危重病 死亡 预后
  • 作者: 刘安雷 刘洋 陈罡 朱华栋 阳洪波 徐军 杨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100730 北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出血史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预后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AUGUR研究),收集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2月10日全国20家三级医院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于急诊科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既往出血次数,将患者分为三组(0次,1~3次和≥4次),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等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既往出血次数与消化道出血患者90 d死亡和再出血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10.9%(117/1 072)和11.8%(129/1 072)。其中有712例(66.42%)患者既往无出血,有297例患者(27.71%)既往出血1~3次,有63例(5.88%)患者既往出血≥4次。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入院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既往肝硬化病史、以呕血起病、入院血红蛋白水平、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消化道溃疡所致出血、入院后输注红细胞、入院后进行气管插管及使用血管活性药均是90 d全因死亡和再出血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出血次数≥4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 d死亡(OR=2.17,95%CI:1.04~4.57,P=0.040)及再出血(OR=2.32,95%CI:1.19~4.53,P=0.013)风险更高。结论既往出血次数≥4次是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 d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病死率 再出血率 既往出血史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混合模拟技术对国内3家大型三甲医院急诊医师危重症抢救能力开展评价。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国内3家大型三甲医院不同层级95名急诊医师参加基于混合模拟技术标准化情境模拟考核。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类别急诊医师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急诊医师总成绩为(62.65±18.34)分,通过率为60.0%(57/95)。培训年限满1年急诊医师成绩为(55.07±20.86)分,满2年为(68.53±18.13)分,满3年及以上者为(64.43±14.91)分,不同培训年限急诊医师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医师成绩为(61.70±14.00)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为(50.11±17.06)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为(77.08±12.90)分,不同单位急诊医师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家医院急诊医师危重患者抢救能力普遍存在不足,不同培训年限和来自不同单位急诊医师在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方面也缺乏一致性,提示亟需开展规范化培训以使急诊医师危重症抢救能力具有均质性。

  • 标签: 急诊医师 混合模拟 评价 危重症抢救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CHANNEL流程气道评估法对急诊困难气道预测能力。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气道管理患者,若条件允许,对其同时应用基于CHANNEL流程和改良Mallampati分级(modified Mallampati test, MMT)进行气道评估,完成后予直接喉镜下显露声门继而进行Cormack-Lehane分级。以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或Ⅳ级定义为困难气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应用MMT、CHANNEL流程进行气道评估时预测困难气道能力。结果接受急诊气道管理312例患者中有122例被纳入研究,基于CHANNEL流程气道评估法预测困难气道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1%,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0.948(0.907~0.988)。与MMT比较,基于CHANNEL流程气道评估法对困难气道预测ROC曲线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基于CHANNEL流程气道评估法可有效准确预测急诊患者困难气道。

  • 标签: CHANNEL流程 气道管理 困难气道 评估 预测
  • 简介:摘要肺复张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重要干预措施,对改善氧合和降低病死率都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肺复张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但复张效果评估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已有多种手段可用于评估肺复张效果和预测复张能力,包括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超声、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EIT),以及呼吸力学参数。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CT和EIT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局部组织变化,但存在转运风险、量化过程复杂等缺点;肺部超声对复张效果敏感性较高,但准确性不如CT;而各种呼吸力学参数可以用于总体肺功能评估,但无法监测局部组织变化。因此,为实现准确有效肺复张评估,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肺不张 呼吸功能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从培训角度改进急诊气道管理,探讨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急诊气道管理培训模式。方法根据以病人安全为中心临床处理原则,结合临床实际流程,设计气道管理培训课程。课程以气道管理CHANNEL流程为主线,重点讲述人工通气和氧疗技术,快速诱导插管技术。授课过程以临床处理流程为主线,采用实物展示、视频演示和事物联系方法进行讲解。以自由报名或定向招生开课。课后采用网络问卷形式,收集急诊气道管理课程学员对课程反馈意见,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全国13个城市举办了15场培训,参加学员566名。收到反馈问卷185份,单项课程内容,学员认为较难理解部分前三位是氧疗(48人,25.9%)、CHANNEL流程讲解与演练(48人,25.9%)、快速诱导插管流程(47人,25.4%)。课后41人(22.2%)改变了急诊气道管理工作流程,140人(75.7%)部分改变了急诊气道管理工作流程,4人(2.2%)依然采用原来工作流程。结论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急诊气道管理课程符合目前临床需求,可以更好地实现临床岗位胜任力培训。

  • 标签: 气道管理 培训 岗位胜任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相关性,为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监测提供新指标。方法选择7只雄性家猪通过电刺激法建立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8 min后予以人工胸外按压4 min,在按压2 min后予以肾上腺素20 μg/kg静脉注射。持续监测并记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主动脉压、右心房压力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从按压30 s至4 min,每隔30 s为时间点,计算时间点前6 s平均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平均灌注指数、平均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将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7只雄性家猪均成功被诱发室颤。4 min胸外按压过程中,每分钟平均按压频率及按压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外按压30 s测算右颈动脉血流量为(92.7±32.7)mL/min,在按压1 min时下降至(48.5±23.5)mL/min(P<0.05)。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期间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同步变化趋势。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具有正相关性(r=0.66,P<0.01),与灌注指数也呈正相关性(r=0.57,P<0.01)。结论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和灌注指数具有正相关性,即时监测这两种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血流量变化情况。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颈动脉血流 脉搏血氧波形 灌注指数 冠状动脉灌注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急诊科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现状。方法2019年8月1日至4日,在一次全国急诊会议上,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参会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收集关于急诊CRRT时RCA开展现状及限制因素方面的数据。结果本次调查通过网络收集问卷407份,答题完整性高达100%;剔除23份存在逻辑错误答卷,最终共384份问卷纳入分析,问卷有效率为94.35%。共有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会代表参与问卷调查,所在医院以三级甲等为主〔70.31%(270/384)〕。调查结果显示,61.46%(236/384)急诊科可独立开展CRRT;多数急诊科每月行CRRT少于10例〔52.87%(166/314)〕。在开展CRRT急诊科中,肝素是被广泛应用且能熟练掌握抗凝药物〔82.17%(258/314)〕,可熟练应用RCA急诊科有199家(63.38%);多数急诊科在无禁忌情况下行CRRT时首选肝素抗凝〔49.68%(156/314)〕,其次为局部枸橼酸盐〔25.80%(81/314)〕和低分子肝素〔23.56%(74/314)〕。在可熟练应用RCA急诊科中,局部枸橼酸抗凝剂以4%枸橼酸钠为主〔68.34%(136/199)〕;RCA抗凝方式多数借鉴肾内科或透析中心方式(29.65%);多数急诊科均可在4 h内调节滤器前血中游离Ca2+达到0.9~1.2 mmol/L目标安全水平〔88.94%(177/199)〕,调节滤器后血中游离Ca2+达到0.2~0.4 mmol/L目标理想抗凝水平〔93.47%(186/199)〕;枸橼酸蓄积〔58.29%(116/199)〕、代谢性碱中毒〔54.77%(109/199)〕和代谢性酸中毒〔37.19%(74/199)〕 是急诊科医生普遍担心发生并发症。在281家不能应用RCA急诊科中,费用较肝素高(31.67%)、不会使用或不熟练(21.00%)、枸橼酸来源受限(17.08%)、担心发生并发症(11.74%)等因素限制了RCA使用。急诊CRRT时常用置换液以市售成品含钙置换液为主(45.54%);多数情况下急诊CRRT滤器寿命在12~23 h(39.49%)。结论国内急诊CRRT治疗时应用RCA情况仍不理想,对RCA认识有待提高,需要制定适合我国急诊科CRRT治疗RCA方案,并加强CRRT治疗培训。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局部枸橼酸抗凝 调查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ETI)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呼气末二氧化碳(end tidal CO2, ETCO2)变化特点,探讨急诊ETI后监测MAP和ETCO2对早期预测严重循环崩溃(cardiovascular collapse, CVC)价值。方法前瞻性顺序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急诊ETI成人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ETI后5、10、30、60和120 min MAP和ETCO2数值。根据患者急诊ETI后是否发生严重CVC分为严重CVC组和无严重CVC组。对两组MAP和ETCO2数值进行组间相同时间点和组内相邻时间点比较,并将ETI后MAP与ETCO2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急诊ETI后5 min和10 min MAP及ETCO2对严重CVC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研究患者116例,其中75(64.7%)例患者ETI后发生严重CVC,严重CVC组中以男性和高龄患者居多。严重CVC组急诊ETI后5、10、30、60、120 min MAP和ETCO2数值明显低于无严重CVC组。两组MAP和ETCO2在急诊ETI后5~30 min表现为同步下降,在ETI后30 min达最低值,其后至ETI后120 min表现为同步回升。ETI后MAP和ETCO2两者变化具有相关性(rs=0.653, P<0.01)。ETI后5 min MAP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6, P<0.01),最佳截断值为MAP≤72 mmHg(灵敏度为78.7%,特异度为87.8%)。ETCO2也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5, P<0.01),最佳截断值为ETCO2≤35 mmHg(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85.4%)。ETI后10 min MAP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90, P<0.01),最佳截断值为MAP≤67 mmHg(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5.4%)。ETI后10 min ETCO2也可准确预测严重CVC(AUC=0.87, P<0.01),最佳截断值为ETCO2≤33 mmHg(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8.0%)。急诊ETI后5 min和10 minMAP和ETCO2中任意两个指标的预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ETI后严重CVC患者早期即有MAP和ETCO2下降表现,但识别滞后和干预不足可能与CVC发生发展有关。ETI后早期MAP和ETCO2对预测严重CVC均有较高效能。插管后5 min MAP≤72 mmHg、ETCO2≤35 mmHg、插管后10 min MAP≤67 mmHg及ETCO2≤33 mmHg均提示患者发生严重CVC可能性大。

  • 标签: 气道管理 循环崩溃 气管插管 急诊 平均动脉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关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测量值(初始值、平均值和最高值)在接受心肺复苏患者中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准则进行,检索Pubmed、Embase、Coch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gov、万方、维普、CNKI共8个数据库,收集所有在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期间进行NIRS监测观察性研究,并排除病例报告、综述和研究样本量小于5例研究。两名作者评估纳入文章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效应使用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进行标准化。结果本综述纳入22项观察性研究,共计3 578例患者(304例患者发生院内CA,3 274例患者发生院外CA)。研究发现患者NIRS rSO2初始值(SMD=0.72,95%CI: 0.50~0.94)、平均值(SMD=1.12,95%CI: 0.86~1.37)和最高值(SMD=1.86,95%CI: 0.77~2.96)均与患者发生ROSC相关,ROSC组具有较高脑氧饱和度测量值。不管是院外还是院内发生CA患者,其NIRS平均rSO2测定值与ROSC均有关联性(SMD=0.94,95%CI: 0.68~1.19;SMD=1.65,95%CI: 0.85~2.45),院外发生CA患者与院内发生CA患者平均rSO2测定值与ROSC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不管是院内还是院外发生CA,恢复ROSC患者在整个复苏过程中NIRS脑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非ROSC患者,其中平均NIRS rSO2测定值与ROSC具有相对较强关联。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脑血氧饱和度